关灯
护眼
字体:

买活(938)

又有人笑道,“这张家子也不知道是谁,一日二十五文还想着娶亲,如今一日没有三十文,哪里好寻摸婚事!”

这个女孩儿听了,便踮起脚想看上头的招贴,着急的模样十分可爱,她虽然才七八岁光景,口齿却极为伶俐,而且明显看得出来,是会看汉字的,说话声音清脆,长相标致,山丹夫站在她身边,听到这女孩儿一句句念来,又闻到她身上传来的一股奶味儿的香气,忽然自惭形秽起来――

不过,倘若完全按老规矩行事,也就是女方过门之后,一年只可回两三次娘家,完全不管养老的做法,又没得多少谢钱,还要自己出嫁妆做赠礼,那养女儿毫无疑问是赔本生意――有些老派的人家,便采取折衷的做法,便是把女儿从十几岁外出工作的钱,完全掌握起来。

到二十三岁说亲时,用这笔钱中的一部分来置办嫁妆,自己留一部分,再收一点谢钱,在经济上不算是太吃亏的,至少没有倒贴钱白养,如此也能接受女儿嫁出去后和娘家几乎不再联系,只偶尔走动的老规矩。

但,稍微有些算计的人家,便不是这样想了,他们或者感到从小养育女儿的心血,不是这些钱财能够抵扣,或者认为女儿也能出去做工,有了收入,也有为自己养老的能力,也要指望女儿养老,于是宁可不收谢钱,叫女儿把成婚前外出工作的钱,自己留着花销,学着积攒打理。

到了成婚时,再给一笔丰厚的嫁妆赠礼――但他们的要求也高,他们便要求女方婚后,‘视婆家娘家均等,走动如常,侍奉娘家双亲终老如子,侍病床前’,也有些家庭更进一步提出,如果愿意将一个后代冠娘家的姓氏,还有厚赠。

“哇……”

木头媳妇是关心行情的,因问,“一般这样违规的罚金定在多少呢?此前张兄弟有言,这彩礼给付娘家,在买地已经不流行了,难道买地那处已经不作兴彩礼嫁妆一说了?”

“这三权,违规的罚金倒都还好,一般定在十两、二十两这样,若是定得多了,也没什么意思,因为官府是只管析产时给付罚金的,譬如说阖家财产就五两银子,哪怕罚金约了百两,官府也只管把五两给你,余下的你自己主张去。”

那杨爱听说,还未动心,抱着邢沅的妇人已经扭脸细听起来,于是官媒便引她到一旁长桌前去,塔宾泰几个少年,也忙跟着过去,想要看看这买活军的官媒又做的是什么活儿,再开一番眼界――至少听人说话,比看拼音要方便得多。杨爱见此,便也忙请老妈子放她下来,自己跟了过去,那中年人会心一笑,也不紧不慢缀在后头,看起热闹来了。“这三权一圈,就是要写在最前头,必定是要看到的,什么是三权一圈呢?便是这征婚者自身的财产权、人身权和工作权,这三者都要得到保障,也都愿意保障对方的,就一体打圈,若是不然,那就要仔细列来,自家可以不要什么权,或者不给对方什么权――这是所有婚书必须约定的东西之一,若是没有,那婚书不给备案,就不算是成婚,倘若私自生子,男女双方都要去矿山的。”

京城这一头,张兄弟也正在烛光下讲述着买地婚俗的奇特之处,木头夫妻都听得是入神,不由有问这三权具体的意思,张兄弟一一详细解释,二人也为之咋舌道,“人身权所谓,便是连家常口角互相捶打几下也是不成么?”

“若是双方都打圈了,那自然是不成的,打圈的人,往往还会约定罚金,譬如说倘若因暴力而被提告离婚的话,施加暴力者要赔一笔钱出来――这是一个耳光,抓一下都不行的,休要以为这条只框了男方,便连女方也有这般的事情,因双方口角,她连抓带挠只是撒泼,把丈夫头面抓破,第二日便被告了离婚,罚了约好的十两银子,她犟着不肯给付,便被送去矿山了。”

这木头夫妻虽是京城人士,但所住的街坊也不算太富贵,如何不知这女子撒泼时的凶狠?又知道在村中有一等说法,闹得越凶,丈夫便越能被降伏了去,因此所谓‘葡萄架倒了’的笑话,在坊间也是常见,听了都道,“那几下也不至于要命,竟如此严格?”

“婚书所约便是极其严格,一切依婚书行事,官府是只管婚书的,譬如某男常年殴妻,其妻告诉,分割财产时,因其婚书中未主张财产权、人身权,所以竟不能分得多少财产,又没有什么陪嫁,若要离婚,便几乎是净身出户,官府绝不会偏帮妻方一点。”

这番话她平时经常练习,说得字正腔圆,那个女孩子也好奇地把他们上下打量,俄而解颐一笑,虽然年小,但也可见明艳,“我姓杨,叫杨爱。”

她身边几个漂亮的年幼小姑娘都纷纷转身笑道,“我叫顾眉生!”

“我叫李双儿。”

还有个被母亲抱在手里,二三岁的小女娃也凑热闹,抢着笑道,“我叫邢沅!”

杨爱道,“我们都是姑苏人,恰好一船到这里来的,你们是和谁来这里呢?”

这话要在两面来说,第一面,在京城这里的生活中,丈夫殴妻的事情,很严重的应该也并不多,但争吵时打几个巴掌,踢几脚这压根不算是什么事,当然,舆论中不觉得这算是什么能耐,是持反感态度的,但要以此告诉和离,官府也绝不会支持;第二面呢,买活军的官府既然会管,似乎是贤明的表现,可却又只维护婚书,而不维护道德,这就难免令人费解了。

木头夫妻都陷入思索之中,过了一会,木头先道,“我懂了,买活军官府此意,其实还是为了推广婚书啊,若是婚书不写明白,官府也予以维护,那谁还认真在婚前斟酌婚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