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衍生)[大唐]我的皇帝堂妹(129)+番外
何将军没有推辞直接道:“这是大唐,是虎是猫都得盘着,都得听从我大唐号令。不仅泉州府的事情要管,水面上的事情咱们也要管。”
武婧儿闻言笑起来道:“何将军说得有理。既然咱们处理了蕃人和汉民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不能处理在大唐领土上犯事的蕃人?假如我们只处理和汉民有关的案件,不处理蕃人内斗的案件,就会出现蕃人在大唐有两种待遇的情况,这在逻辑上行不通。”
“还有蕃人在大唐领土上闹冲突,很可能会毁坏周围的财物,仅仅以财物的损失去追索这些蕃人,处罚太轻,大唐律法不能震慑人心,怕会有养虎之患,酿成大祸,流毒无穷。再者,可能会有人冒名顶替蕃人,借此逃脱法网。”
狄仁杰曾担任汴州判佐,对大唐的律法很熟悉。听完两人的意见,狄仁杰笑道:“我心中的想法和何将军相同,但听了武市舶使的话豁然开朗。”
狄仁杰说完,环视了一圈,发现这个事情只得落到自己头上,永丰公主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何将军不熟悉,便道:“我拟个章程,我们三人联名上书朝廷,将此事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为百代效仿。”
武婧儿赞同道:“狄刺史所言极是。只是蕃人语言不通,对大唐法令不熟,怕会因为无知犯下罪行。狄刺史精通律法,不若你选编一册针对蕃人的律法通俗册子,等你写完,我找人翻译成各国文字。”
狄仁杰叹了一口气笑道:“武市舶使真会给我找事情做啊。”
何将军笑道:“此事除了刺史你,谁还能做?我一介粗人,市舶使对律法不熟。”
“也罢。”狄仁杰道:“交给我了。我写完这个册子,送给你们指正。”
武婧儿和何将军笑着连说不敢当。
大约一个时辰后,会议结束。坐在武婧儿身后的武徽音眼睛瞥见一旁的云川记录了一大叠资料,此时正在小幅度地甩手。她低头看了眼自己所写的断断续续的内容,不由得沉默下来。
武徽音扫了一圈,发现另外列席会议的两人都和云川一样,案上摞着一堆记录,都在活动手腕。
会议结束后,众人散去处理公务。武婧儿的目光落在武徽音身上,武徽音立马将心中的几个疑惑说出来,武婧儿一一解惑。
武徽音先这样跟在武婧儿身边处理政务,差不多半年后,武婧儿将武徽音放到了收税的部门。
武徽音身边跟着李弘留给她的一些人手,武婧儿倒不用怎么担心。
武婧儿和武徽音在泉州市舶司大展拳脚时,后宫逐渐传出一则流言说太子非天后所生,乃是韩国夫人之子。
这则流言瞬间拉紧了李贤的弦!
第56章 . 我的天后堂妹 流言真假×历练
这则流言就像一粒火星落在秋日的草原之上, 瞬间成了燎原之势。
李贤正踌躇满志大展拳脚之时,关于他非天后亲子的流言如天罗地网般将他擒住。李贤一开始没有当回事儿,他难道还不知道皇家对子嗣的态度?
为了避免有心人混淆皇室血脉,皇家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流程, 可以交叉验证每一个皇子公主血脉的准确性。
若李贤非天后之子, 早就有人爆出来了。李贤成长的二十多年没有爆, 偏偏当了太子之后就爆出来了, 此事蹊跷地很。
李贤处理了几个宫人, 结果发现流言越传越烈,说得栩栩如生,就好像他们在旁边看着事情发生似的。
这给李贤带来了恐惧,他恐惧的不是流言本身,而是谁放出的流言。
是阿娘吗?
阿娘就是这么讨厌我这个儿子吗?
作为天后的第二个儿子, 相比于被爹娘看重的大兄, 深受宠爱的三个弟弟妹妹, 李贤仿佛收到的关爱极少。
在他的记忆里, 阿娘总是忙于政务, 每日检查完他的功课就走了, 匆匆而来, 匆匆而去。只有温柔娴雅的姨娘给他做衣服鞋袜,熬粥煮羹。
在李贤心里,韩国夫人填补了他对母爱的渴望。
武媚娘听到这则流言后,也极为气愤。她不满李贤和自己作对, 但没有不认这儿子呀!
在武媚娘看来, 李贤就是被那群文人捧得不知道天高地厚,过得太顺利了。年轻人呐,还是要多经历一些挫折才能成长。
还没等武媚娘略施手段, 这则流言就蹦了出来。
武媚娘脑子飞快地运转,几息之后,眼含精光,吩咐道:“剑秋,你去查这则流言的源头。”
“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应声退下。
武媚娘新近提拔了两个掖庭奴婢,一个十七八岁,一个仅有十三四岁。大的名为施剑秋,其貌不扬,精通律法,过目不忘,乃是一贫苦农户出身。
小的名为上官婉儿,容貌清丽绝伦,才思敏捷,文章华美,是罪人上官仪的孙女。
武媚娘见到二人才干远超一般人,起了爱才之心,免除二人奴婢的身份。施剑秋封正六品的司正,上官婉儿为正五品的才人。
两人均受武媚娘喜欢,但为何职位品级不同?主要是因为武媚娘对这两人的培养方向不同。
自从织造局和市舶司建成后,女官就有了一条外放为官的出路,施剑秋就是照着这个路子走的。这两个部门都需要培养女官去继承。
上官婉儿能文善诗,文采过人,武媚娘是将她培养成辅助自己草拟制诰的内舍人。
但女官之中并无这个职位,武媚娘也不想让上官婉儿去占一个位置,影响六宫的运转。于是她从六宫嫔妃之中选了一个才人职位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