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大唐]我的皇帝堂妹(42)+番外

作者: 星辉映川 阅读记录

但相处下来, 任雅相发现这孩子聪明谨慎,作战勇猛,知识渊博, 目光长远,敏锐机智, 能文能武, 他有时忍不住将人带在身边教导一二。

若他没有猜错, 秦梦年将来不夭折, 有皇后和太子在, 他定会为成为年轻一代将领之首。

任雅相与苏定方闲聊时,历数当朝的将领,从隋末走来的他们这一代已经老了, 比他们年轻的一点要数薛仁贵、程名振的儿子程务挺、梁建方、高侃以及尚未显露锋芒的裴行俭。

薛仁贵这一代之后,往下数就是秦梦年了。

岁月催人老,任雅相感叹, 好在看到后继有人,不然他不会甘心。

任雅相和苏定方都明白,这次出征高丽要无功而返了。

粮道不通,冰雪霜冻,平壤城久攻不下,士气低落。

即使朝廷派援军来,最快也要等到四五月。将士们饥寒交迫,已经到了险境,而且作为配合的熊津都护府陷入百济残部的骚扰,盟友新罗妄想渔翁得利踌躇雁行。

恐怕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这次作战失利,他们二人怕是没有机会再次出征高丽。

就差那么一点,北路和南路军就要完成合围,就快要拿下平壤!

就差那么一点啊!

进军容易退军难,尤其是作战失利的军队。苏定方一面布阵扎营,表现出誓死攻克平壤城的架势,一面暗地里寻找时机退军。

任雅相的风寒拖拖拉拉一个多月终于好了,但他的身体现在很虚弱,需要多休息。

二月十九日,军中传来噩耗。

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与高丽战于蛇水之上,大败,父子十三人都战死了。

苏定方大怒,骂道:“这个混……”

任雅相连忙打断他道:“死者为大,又是父子皆战死。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怎么办?”

庞孝泰大败,死伤惨重,高丽的气焰嚣张起来,对唐军极为不利。

苏定方拍了下桌子,冷哼一声道:“老子征战沙场时,泉盖苏文还不知道在哪儿玩泥巴呢,看我怎么收拾他。”

泉盖苏文是高丽的莫离支,实际掌权者。他其实并不如苏定方所言的那般无能,人家相貌雄伟,意气豪逸,威势压得高丽左右莫敢仰视。①

莫离支是高丽内权臣篡位之前的一个特殊官职,这和中国南北朝的“宇宙大将军”类似。

苏定方挑选军中精锐,攻克苇岛,大败高丽军。

随后,他趁士气高涨,猛攻平壤城。苏定方等一众将领身先士卒,勇猛无匹,高丽守军捉襟见肘,慌乱无比。

苏定方平百济,来平壤之前攻城克地无数,他在高丽威名赫赫。

高丽军很快从蛇水的胜利中醒过神来,重新陷入苦战。

苏定方率军在前面进攻,任雅相等人在军营收拾粮草,待苏定方等人回来,众人就一起回大唐。

秦梦年带人将粮草最上面一层抬下来装车。

有士兵舍不得下面的粮草,问道:“小将军,这下面的咱们也一起带走吧。扔了怪可惜的。”

秦梦年道:“下面的粮草,苏将军自有用处,咱们不用管。”

“好嘞。”士兵应了声。

他们对苏定方极为信服,信了这句话。

但其实剩下的麻袋里装的根本不是粮草,而是沙子和泥土。正是这些沙子和泥土营造出粮草尚可支撑的假象。

正当高丽慌乱地调兵谴将抵挡唐军后续攻击之时,苏定方带着大军悄悄离开了平壤。

唐军身后,平壤城飘起了鹅毛大雪。

五月,苏定方率军回到长安,向李治请罪。

李治没有怪罪苏定方等将领,反而多加抚宥,对伤亡士兵亦有抚恤。

李治回到皇宫抱着武媚娘,委屈道:“媚娘,朕的钱都花没了,朕的士兵也没了许多……”

武媚娘安慰道:“粮草补给跟不上,苏将军能将军队带回来,已经算是很好了。陛下,熊津都督府的人你怎么安置?是回来还是留下?”

苏定方平百济后,大唐分其境为九都督府,熊津都督府就是其中之一。这里地理位置重要,是唐军登陆辽东最重要的渡口。

李治直起身子,思索道:“朕不懂行军打仗,朕给熊津都督刘仁愿和带方州刺史刘仁轨一份敕书,让他们能守就守,不能守就回来。“

武媚娘:“刘仁愿和刘仁轨都是朝中宿臣,他们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李治想起这一次出征高丽的损失,心又痛了起来。

武媚娘安慰道:“陛下,这次出征虽然无功,但极大地削弱了高丽。再等几年,我大唐就可再率百万雄师征伐高丽。反观高丽人少地狭,元气大伤,想必几十年都未必恢复过来。”

李治叹息一声,道:“非我好战,实乃高丽是我朝心腹大患。

从隋文帝到李治,隋唐两代政权,一直都在试图解决这个心腹之患。

秦梦年平安归来,武婧儿欣喜若狂,张罗着为秦梦年看病补身体。

秦梦年今年二十一,该成亲了。

武婧儿遣媒人去了趟邢国公府,得到应允后,继续走剩下的三礼。秦梦年和苏月莲的婚礼定在了八月初十。

武婧儿在听到秦梦年说到战场的伤亡后,突然想起了大蒜素。大蒜素可是目前这个时代,她能制造出来的唯一抗生素。

感谢张骞带回了大蒜。

除了大蒜,还是高浓度的酒精,都是消炎杀菌的良药。

武婧儿在长安郊外有一个庄园,里面也有一套蒸馏设备,她让人到乡下大肆收购大蒜,制造大蒜素以及蒸馏酒。

弄出大蒜素后,武婧儿去找苏怀帮忙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