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东汉]我有母后(163)+番外
夜里,刘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突然发声:“你睡了吗?”
江平回道:“没有,圣上要说什么?”
刘隆觉得自己提倡节俭的心态仿佛出了问题,迫切想找人讨论下,而这个人只能是江平,只会是江平。
“从前有个皇帝,他崇尚节俭,龙袍上都打着布丁,自己衣食简朴,招待大臣只用粗茶淡饭。”
江平问道:“那他一定开创了一个盛世吧。”
刘隆顿了一下,说:“没有,他的国家都在走下坡路。他吃的鸡蛋要三万钱!”
“三万钱?!是金母鸡下的鸡蛋,还是银母鸡下的鸡蛋?要价这么贵,怎么不去抢啊?”江平顿时激动起来。
刘隆被江平突如其来拔高的声音吓了一跳,在黑暗中顺了顺胸口,稳稳神,继续道:“后来,他就在皇宫里养鸡,不去买外面的鸡蛋。”
江平回过神来,笃定道:“这个皇帝的太官肯定贪腐了,三万钱一个鸡蛋骗傻子呢,买鸡该不会要几十万钱吧。”
“应该是吧。”刘隆想了想,反思道:“其实,很多地方不用那么节俭的,节俭成癖,说不定就会被别人利用。”
如果有两人站在刘隆面前共同竞争一个官职,一人锦衣华服,一人布衣破毡,刘隆或许第一眼会对后者有好感。然而,乌纱官服之下,若不详加探查,谁知道里面是人还是禽兽呢?
“等国家情况好了,就恢复……”刘隆想了想,道:“就学老祖宗孝文帝。”
江平“嗯”了一声,道:“圣上你会是一位好皇帝的。几位伴读的礼物,你不用操心,既体面又不失皇家颜面。”
刘隆也“嗯”了一声,催促江平道:“快睡,快睡,快睡。“
“就睡了,圣上早些睡。”江平笑着回道。
时光如流水,翻了年,刘隆又长大了一岁。
邓绥这样说他,刘隆振振有词反驳道:“只要没过生辰,我还是十一岁。”这话逗得邓绥大笑。
刘隆抬眼,看见面前只有阎雪和樊嫽两位女史,好几天未见马秋练,好奇道:“母后,马女史为何好几日未见呀?”
邓绥笑道:“她妹子出嫁,回去帮忙了,忙过之后再回来。”刘隆了然地点点头,随口一问:“哪家的人?”
“袁司空的侄孙袁隗。”邓绥回道。
“哦,”刘隆点一点头说:“汝南袁氏啊。”他本来还想让马融当第一届初试的主考官,但现在嘛……
马师傅只有三女,出自扶风马氏,又与司空结亲。刘隆想想就罢了,转而问起母后:“一月份孝廉就要考试,母后你主持初试的人选定了吗?”
邓绥闻言,低头沉思,道:“大司农朱宠。”朱宠出自大兄邓骘的幕府,廉洁刚直,一直受到邓氏的重用。
刘隆想起这人背后没什么世家大族,品性刚烈能杜绝请托之风。于是点头说:“就他了,试卷分别由东观和尚书台提供,再让左雄为佐,至于剩下都交给朱宠,务必保证公正和公平。”
邓绥颔首转头,目光略过阎雪,对樊嫽说:“樊嫽,你来拟旨。”樊嫽领命,铺开一张纸,提笔开始
写奏章。
阎雪低头掩饰眼中的黯然,经过将近一年的相处,三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阎雪和耿纨纨只能拟一些例行奏章,樊嫽就已经开始像马曹两位女史一样替皇太后草拟涉及朝政的奏章了。
阎雪曾放低身子,向樊嫽请教,樊嫽回答是回答了,但答案令阎雪不太满意。
樊嫽说,可能因为自幼在宫中学习,所学内容皆是皇太后所定,故多能跟上皇太后的思路。樊嫽还将自己在宫中的教材和笔记借给阎雪和耿纨纨一人。
以阎雪和耿纨纨现在的智力水平,很快看完了教材和笔记。
但是,众所周知,笔记不能代替上课,更何况樊嫽的老师可是宫中专门延请的大儒,比教导阎雪和耿纨纨的老师水平要高很多。
阎雪和耿纨纨只能有时间就拿着马曹一位女史草拟的奏表揣摩,争取早日能追上樊嫽。
樊嫽见两位同伴如此用功,自然也不甘落后,私底下倍加努力。
朱宠接到诏令后,正好左雄也过来找他,两人坐在一起商议起来。若非左雄现在位卑职轻,说不定皇太后会直接让他负责,而不是选了大司农。
去年朝堂纷争时,朱宠是站在支持改制的一方。他认为,现在选官着实不成体统,确实需要激浊扬清。
左雄在尚书台处理政事消息灵通,对朱宠说:“大司农,陛下和圣上要求公正公平,不知道大司农有何想法?”
朱宠闻言沉吟,苦笑:“我对如何主持考试不如尚书郎精通,还请尚书郎多教我。这是第一次孝廉考试,万不可弄砸了。”
左雄比朱宠更看重这届考核,忙道:“不敢当,某愿和大司农一起为朝廷尽力。”
朱宠点头看向左雄,左雄从怀里掏出尚带体温的小册子,说:“我曾请教马张许三位帝师如何考核,这是他们的回答。”
朱宠感激地接过来说:“此册正解燃眉之急。”他翻开一看,开头便是防止如何夹带作弊的,继续看下去,朱宠心中突然浮现一个念头。
在宫里教书很难吗?
为什么这三人会知道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朱宠看完,左雄赶忙册子收起来,引得朱宠脸露惊讶。左雄道:“考生未必知道这些,若是知
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朱宠恍然。两人继续商议起如何考试的章程来。
然而,刚进一月就出现了一次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