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东汉]我有母后(241)+番外
然而,刘隆却不想着为唯一的兄长立后,这立后的候选人还是他视为同学兼朋友的刘翼。
刘隆此举在时人看来,为弟则不悌,为友则不睦。因此,他在视为偶像的母后面前有些抬不起头。
但是,大汉的国家利益要高于私人感情。而且,在刘隆的心里,所谓的兄长和嗣子侄子,不过是熟悉的陌生人罢了。
刘隆艰难地组织语言,缓缓道:“母后,如今内帑空乏,大兄……大兄嗣子已去,不如改国为郡,租税填充府库。”
邓绥听完,突然叹了一声,问他道:“隆儿,你若将平原王除国,其他诸侯王当何以自处?”
刘隆回道:“不过支脉旁系。”不值得一提。
说实在话,大汉对诸侯王的控制很严格,不过是衣食租税,几乎没有任何权力,刘隆当然不怕这些人弄出乱子。
再说了,他这一脉才是大宗。无论从权力还是宗法上,刘隆都能轻松拿捏这些诸侯王。
邓绥又道:“若无平原王,先帝一脉只剩下隆儿一人。”
刘隆回道:“阿父为大汉皇帝,享受后世子孙供奉。”只要有人认大汉的国号,就不会断了对大汉皇帝的供奉。
邓绥听了,揉揉额头,突然发觉皇帝想得对……个头啊。
光武帝是在世家支持的基础上光复大汉。
光武帝为啥嘴上嚷嚷着“娶妻当娶阴丽华”,结果娶了阴丽华后,又娶了郭圣通,最后还是郭圣通先为皇后。光武帝他就是馋郭圣通背后的势力。
皇家刘氏就是
一众世家中,最大的世家头子。别看现在宗室唯唯诺诺,但宗室背后却与世家大族世代联姻,关系错综复杂。
樊、郭、阴、马、邓、窦、阎、梁、耿、宋……这些曾在后宫出现过的姓氏,也都是宗室联姻的上选,而且还是世代联姻。
宗室除了与这些大族联姻,还会与封国内的豪族名士联姻。
啊这……
刘隆的脑海中蓦地浮现一张蜘蛛网,最中心的是刘氏,节络处为世家大族。这张网将大汉百姓牢牢黏在上面,吮血食肉。
想到此处,刘隆心中阵阵发寒,他就是卧在中央最大个的那只蜘蛛啊。
“母后……我……”受过现代教育的刘隆彻底蔫起来。
原来他与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邓绥安慰他道:“隆儿一心为百姓,有尧舜之遗风。然而,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终于一天隆儿会成为尧舜那般的君王,天下也会大同。”
邓绥说着说着,脸上流露出心驰神往的表情来。
天下大同是每个有为的执政者追求的至高境界。
她能做到吗?
隆儿能做到吗?
华夏有人能做到吗?
邓绥不知,但她目前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刘隆听到这话,有气无力道:“天下大同要几千年才能达到哩。”先不说天下大同,就是小康之世,至少还需要一两千年。
邓绥闻言笑道:“路是人走出来的。总不能眼一睁一闭,几千年后世界就大同了。这几千年间需要无数人的努力,隆儿就是其中的一人呢。”
刘隆无精打采地叹了一声,想明白了,道:“就让堂兄刘翼继承平原王的爵位。”
秦桧还有三朋友,将来他要削藩国削侯国,势必要拉拢一部分人,打压一部分人。
他看刘翼就不错。刘翼继承平原王后,从宗法上来说就是他这一脉的人。
邓绥笑起来道:“想通了?”
刘隆蔫头蔫脑,道:“人总不能做寡王啊。”
邓绥笑道:“始皇帝以前,君王称寡道孤,你怎么说不能做寡王?”
刘隆抹了把脸,他今天算是看明白了,目前的情况下,
世家不能大动。若是动了,从朝廷到乡野,从家里到家外,全部都是阻力。
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才是正确的过渡办法。不然,若采取极端的措施,满天下都是敌人了,做任何事情也都一事无成。
“君王不能没有支撑者。”刘隆回道,而心在滴血。
那可是肥沃的大平原啊,在江南还未开发的情况下,封一块就少一块。
邓绥与刘隆商议妥当后,就下了圣旨。刘翼几乎惊呆了,人在家中坐,福从天上来。
他这样的支脉的支脉再传几世,就与普通富室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富室。富室能以官显贵,光耀于世,宗室则不然。
皇帝猜忌宗室,很少有宗室子弟能担任高官,即便担任高官也多是宗室疏属,与皇位沾不上半点关系。
虽然改认其他祖宗,但刘翼从小呆在京师,与父亲关系生疏,能继承平原王王位,刘翼心中十分欣喜。
为此,刘翼还私下里谢过皇帝为他在太后面前美言。
刘隆一顿,拍拍他的肩膀,默默领了这份功劳,道:“母后与朕都说你宽仁贤明,堪为王爵。你以后不忘初心,勤勉做事,为那些宗室做个好榜样。”
刘翼千恩万谢,郑重道:“下臣一定不会辜负圣上与陛下所望。”
看到刘翼一脸要为自己打生打死的表情,刘隆的心结稍解。既然以后要干事,那么提前给予报酬,也不是不能理解。
唉……
刘翼从河间王在京师的府邸搬到了平原王府,地位身份家资都得了极大的跃迁。
不同于新任平原王的欣喜,刘隆最近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
大臣上书请掖庭采选后宫嫔妃,绵延子嗣,而母后也正有此意。
刘隆的心中烦躁不安,为什么接一连三发生与自己意愿相违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