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我是来招安的(226)
如此一来,天龙寨的日子过得也算是平静富裕,怡然自得。
与天龙寨不同,看似平和繁华的京城,朝堂内却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第134章 针锋相对
三皇子周政霄,暗中饲养杀手与暗卫,不仅监视朝中重臣,收集他们各类隐秘情报,用以要挟群臣,甚至还谋杀朝廷官员。
因此案件牵连甚广,已交由大理寺审理。
皇子犯法,有损皇家威严。
天子自然不愿将此事闹大,本想按下此事,派人暗中调查,最好悄无声息的尽快结案。
可偏偏三皇子的案件,每日都能查到新的线索,定新的罪名,就像是有人步步牵引,层层递进,将所有证据一一曝露在所有人眼前。
而这些隐秘的线索,本该只有负责此次案件的官员知晓,却不知为何,第二日便传遍了整个京城。
如此一来,此案捂都捂不住。
如今最新的消息,便是三皇子勾结南疆,走私布匹珍宝,且与南疆皇室有联系,暗中出卖大周朝的消息。
谢锋谢丞相得知此事大怒,他侄子谢承安戍守边疆多年,其父便为守护大周国土,一门英烈,尽数牺牲在了那片土地。
而当朝皇子,竟然勾结南疆之人,出卖大周朝。
他带头上奏,要求严惩三皇子周政霄以及其党羽,哪怕是天子,做出如此叛国求荣之事,也绝不可轻饶,否则会寒了边疆战士的心。
天子迫于压力,只得下旨,将周政霄贬为庶民,暂时收押,立冬之后,流放岭南,永世不得踏入京城半步。
谢锋对此结果并不太满意,可天子却说子不教父之过,此事他也有责任,惩罚自己茹素一年,三年内,除了婚丧嫁娶,皇族内不可举办任何大规模的宴席。
郑匪听着阿明打探来的消息,无奈哂笑。
不是说皇室无情么,这狗皇帝对正霆多年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对这个老三倒是舐犊情深,血浓于水啊。
处罚儿子,还处罚到自己身上来了,如此一来,那些个想要处死周政霄的老臣,也只得闭口不言。
就算是谢锋谢丞相,哪怕他两朝为臣,哪怕他谢家满门忠烈,尽数为国捐躯,如今也无法再开口,要求严惩周政霄。
郑匪在想,此刻也不知正霆在做些什么。
他若知道周政霄只是被贬黜出京,流放异地,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他那样平静,却又疯的人,会不会先杀兄长,再弑父呢?
这想法虽然疯狂,可郑匪总觉得正霆那种在外人看来彬彬有礼,温文儒雅的人,真的能做出来任何疯狂的事。
虽说他与正霆割袍断义,已然决裂,可心中还是担心对方的安危。
“阿明,你让人盯住世宁居,京中所有消息都别放过,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即传回来给我。”
“是。”
金碧辉煌宫殿,鳞次栉比,巍峨耸立,在阴沉沉的雾霾笼罩之下,依旧透露出点点光辉。
宽阔狭长的走廊上,正霆正跟在太监总管万公公身后,往御书房方向而去。
周帝虽已过不惑之年,但他并未因为步入中年,而发福导致身材走样,相反,他看上去依旧年轻,且身上有种多年养尊处优而沉淀出来的上位者的威严之气。
他虽以仁政治国,在臣民面前温良敦厚,但绝非庸碌软弱的君主。
周帝十五岁登上帝位,十九岁开始理政,仅用四年时间就让垂帘听政,把控朝堂十多年的太后退位。
且步步筹谋,干净利落地拔除了太后一党的所有势力,让朝堂之臣为他所用,还赢得个仁孝明君的美名。而那时他还不过是个少年,可见手段不一般。
正霆一袭素衣,与雕梁画栋的华美宫殿格格不入,可身上的气质却又让他十分和谐的融入其中。
他站在御书房外,等着万公公进去通报,不过片刻,万公公便去而复返,将正霆迎了进去。
正霆跪地行礼,说的是正霆参见陛下,参拜之礼规范标准,却听不出半分敬畏之意。
周帝睨了他一眼,继续批阅手中的奏折。
而正霆依旧俯首跪拜,动也未动。
父子二人僵持着,谁也没说话,只能听到周帝笔落奏折的轻微声响。
虽是如此,周帝的眼神却时不时的落在跪在地上的正霆身上。
万公公垂首站在一旁,眼见都已经过了半炷香的时间了,便给一旁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
那小太监便出去了,没一会就去而复返,手中还捧着一壶沏好的茶过来了。
万公公脚步无声,走过去倒了盏茶,然后捧到周帝面前,提醒道:“陛下,您今日批阅奏折,到现在米水未进,先喝点茶润润嗓子,歇息片刻吧。”
周帝扫了眼万公公,这才放下毛笔,接过茶盏。
万公公又小声提醒了句:“陛下,这七公子还跪着呢。”
周帝看着那道倔强的身影,微微叹了口气,并未发话,只是扬了下下巴。
宫内许多人都不认识正霆,更有甚者,大部分人都看轻他,就连一些受宠的小太监都会给他脸色看。
但万公公从小就跟在周帝身边,平日里就很谨慎,对所有人都和颜悦色。坐到这个位置,靠的可不只是亲和力,还有敏锐的洞察力。
万公公知道,周帝对七皇子不过是表面冷淡,虽并未封王封爵,可心底里还是很在乎对方的,所以他对正霆的态度一直都很恭敬。
万公公走到正霆身边,亲手扶起正霆,温和的笑着说:“七公子,起来吧。”
正霆颔首致意,站起身,冷淡的看着周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