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对照组在年代文带崽逆袭(722)
新中式的乡村别墅,红砖灰瓦,上下三层,前面是临街门面房,供秦金莲开小吃店,后面是院子。
院里她准备种一些果树,挖上一口池塘,种上莲藕,再养上一群鸡鸭鹅兔,平时没事可以带孩子们回来小住散心。
……
之前放话帮助村里种地提高收入,沈明珠也不是随口说说,她用沈宝兰赔的那笔钱,请了农科院的专家,到沈家沟进行指导和讲座。
在农业专家的建议下,沈家沟人不再只种庄稼,而更多的种植蔬菜瓜果。
要致富,先修路。
在沈明珠和沈德全的号召下,村里人自发加入到修路队伍中,用两个月的时间铺建了一条连通省道和镇上的水泥公路。
暑假前,家里之前被盗的案件被侦破。
说来也是讽刺,盗贼就是来家里给柜子装锁的锁匠。
从余大姐口中闲聊中,了解到沈明珠家里的情况,加上又临近过年需要用钱,就起了歹意。
知道是自己招的祸后,余大姐自责愧疚的都病了一场,还是在沈明珠安慰下才慢慢释怀。
不过这也算是一个警钟,往后余大姐和崔连英都格外谨言慎行,哪怕是自家亲戚面前,也很少谈论沈明珠家的情况。
案子虽然破了,嫌犯也抓到了,但丢的财物却只追回了一半。
不过沈明珠还是很满足。
在去分区派出所领回财物时,她无意间从办案人员口中得知,所里对她家的失窃案十分重视,很下了一番力气追查,这才能这么快告破。
要知道,类似的盗窃案子所里的案宗柜都堆满了。
查不完,根本查不完。
之所以对沈明珠特殊对待,都是因为她平日里的积善行德。
这两年来,逢年过节沈明珠都会对一线干警进行慰问,中秋节送月饼,过年送糖果,夏天送清热防暑的药品。
东西未必多值钱,但大家都记着她的情,因此她家遭了贼,都铆足了劲要把案子破了。
甚至整个街区加强巡逻防控,也跟她有点关系。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沈明珠反手将领到的钱捐给了派出所,并打消了搬家的念头。
有人民警察在背后维护治安,她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
两年后。
第609章 成立华中分公司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
两年后。
“噼啪噼啪……”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沈明珠和杜娟、沈朝北捂着耳朵,相视欢笑。
今天是华中分公司成立的大好日子。
这两年的时间里,沈明珠头一年主要将精力投入到产品的创新和研发中,以打造高质量且安全的产品为目标,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后面一年,沈明珠开始着手布局和开拓新市场。
经过近一年的实地调研,最终决定将第二家分公司设在了江城。
江城地处江汉平原东部,既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
一年前,得知沈明珠有意成立华中分公司后,杜娟主动请缨挂帅出征,来了华中开发市场。
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杜娟已然成长成了一名事业女性。
沈明珠也愿意成全对方的野心。
杜娟也果然没有让她失望,很快打开了华中地区的销路,建立起了分公司。
开业仪式结束后是庆功会。
分公司从最初的杜娟和沈朝北两口子,发展成拥有五十名员工的小企业。
沈明珠虽然不负责分公司的业务,但这一年来,几乎每个月都会过来了解经营状况,把关重要决策,因此和员工之间也都熟络,被起哄着灌了几杯酒后,赶紧找借口提前退场。
“这么多年了,你酒量是一点都不见涨。”
出租车上,看沈明珠靠着坐背,脸色酡红的模样,杜娟忍不住打趣。
沈明珠醉眼迷离的斜眼瞅过去,“大嫂,你倒是变化挺大的。”
高盘发,浅蓝色的真丝衬衫,阔腿西裤,黑高跟鞋,妆容精致,浑身上下连头发丝都透着女强人的成熟干练。
杜娟笑叹,“岁月不饶人啊,今天早上洗脸的时候,发现眼尾又多了一条纹,只能涂脂抹粉去遮盖,骗骗自己。”
沈明珠满打满算已经25了,杜娟比她还大5岁。
男人三十一朵花,可三十岁的女人却开始走下坡路。
身体机能衰退,代谢速度变慢,皮肤松弛,失去弹性,身材走样。
没有哪个女人不恐惧衰老,沈明珠也一样。
常常会因为即将跨入的三十岁,而陷入无端的焦虑和不安。
“其实也没啥,人都会变老,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美。”
看似安慰杜娟,其实也是在安慰自己。
出租车司机也是女人,看岁数比两人都要大些,听到两人的谈论,也加入了来。
“有啥好愁的,人这一辈子活的是心态,甭管三十五十,吃好喝好,长生不老,没病没灾没烦恼!”
“说得对,还是大姐活得通透。”沈明珠笑着回。
杜娟也附和。
有两人捧场,司机大姐也打开了话匣子,天南地北,天文地理,信手捻来,滔滔不绝。
一打听才知,司机大姐以前是老师,教地理和历史,为了生活才改行开起的出租车。
杜娟跟司机大姐互留了传呼号。
沈明珠心里清楚,杜娟留司机大姐的联系方式,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以后用车。
她们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有司机大姐这样本地通引路,往往能事半功倍。
回到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