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025)
“在那时,马约里安就该警醒了。”
尼古劳兹嘴角抽动了一下,然后颇为无奈的说道:“你说得对。”
胡濙面色古怪的问道:“我很好奇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们罗马的皇帝,会对军队之中有八成的日耳曼人、哥特人而无动于衷呢?”
“这简直是疯狂。”
胡濙无法想象京军之中鞑官、鞑军的数量占据七成以上是个什么模样,别说七成了,就是一成胡濙都嫌多。
大明的华夷之辩犹胜唐宋,因为大明长期以来的口号都是驱除鞑虏。
这种华夷大防之下,大明对鞑官、鞑军极为忌惮。
现在京军之中,几乎没有鞑靼人和兀良哈人,除了少数的马倌以外。
尼古劳兹无奈至极的说道:“如果有一点办法,我们也不会选择让蛮族填满整个军营。”
“这不是没办法吗?”
“如果有办法的话,罗马的皇帝,也不愿意在军营之中有任何一个的蛮族人。”
胡濙面色更加古怪,满脸疑云的问道:“为什么呢?难道是罗马没人了吗?”
“这不可能啊,据我对罗马的了解,罗马人在罗马帝国之中是市民、平民,而蛮族只是奴隶。”
尼古劳兹沉重的点头说道:“是的,罗马人少丁、晚婚,最终让罗马的皇帝不得不让蛮族充满了军营。”
“没人?不肯生?”胡濙喝了杯水,面色沉重的问道。
尼古劳兹想了许久说道:“是的,原因很多很多,罗马皇帝为了鼓励罗马人生孩子,几乎想尽了一切的办法,那些近乎于荒诞的政策,都无法让罗马人恢复对生育的兴趣。”
“最终,罗马帝国被换了种。”
与其说西罗马帝国是被蛮族亡国,不如说是被蛮族庞大的人口取而代之。
没人,同样是东罗马面临的严峻问题。
“原因呢?他们享受着市民、平民的待遇,为什么不肯生孩子呢?”胡濙追问道。
这是一种中原王朝从未出现过的现象。这种怪象是中原王朝所无法理解的逻辑。
中原王朝每次改朝换代,其中就有人地矛盾加剧,人口太多,导致了土地无法供养,一点点的天灾人祸,就会激起数省失地百姓,揭竿而起。
不想生,人口少,被蛮族换种,是胡濙完全无法理解的灭亡方式。
太怪了。
尼古劳兹陷入了沉思之中,这里面太复杂了,他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
胡濙静静的等待着,一盏茶的时间后,尼古劳兹终于开口说道:“罗马人要承担几乎所有的赋税,每生一个孩子就意味着要缴纳沉重的税赋,罗马人无力承担税赋,所以宁愿不生,即便是生下了孩子,也会溺死。”
“而蛮族人不需要交税,说他们毫无负担的大肆生育。”
胡濙想了许久,最终理解了罗马这种,罗马人需要纳赋,而蛮族人不纳赋的奇怪局面。
罗马并没有成熟的科层制官僚,征伐蛮族之后,甚至连包税制都做不到,只能默认蛮族不收税,维持统治。
大明眼下对鞑靼部也不收税,但是大明在草原制造了恐怖至极的通货膨胀,在鞑靼内鬼的配合下,无数的鞑靼人不断跑到了内地寻求大明的庇护。
大明不收税,收人。
尼古劳兹看着胡濙的脸色,就知道这位胡尚书又有领悟,但是胡尚书总是那么的圆滑,若有所悟,但是从来都是憋在心里。
尼古劳兹继续开口说道:“其二,罗马人承担着军队兵役,每次的征战,都有大量的青壮年死亡,但是这些人丁却无法补充。”
“家长制制度之下,科层制未曾成熟,导致了各个家族的家长,反对征战,更加加剧了蛮族的壮大。”
胡濙可以理解,这算是罗马的兴文匽武,各家族的家长,反对征战的理由很多,其中就包括了人丁的原因。
这不是科层制能够解决的问题。
可是尼古劳兹没有说的那些,胡濙也能够想象得到,这些家族的家长,估计在蛮族里面有不小的利益,甚至胡濙可以断言,这些蛮族的存在,是保障家长们地位的力量之一。
养寇自重这种把戏,可不是大明独特的文化现象。
尼古劳兹痛苦的说道:“其三,是宗教的影响,在政权神权的争斗之中,罗马帝国最终妥协了,可是这种妥协,并没有换来人丁兴旺。”
“为了恢复人丁,胡尚书,你能想到的,罗马的各位皇帝都想到了。”
“比如四十岁以下的女人不得进入修道院做秀女,比如不合适的老少配会被皇帝拆散,比如每生一个孩子都会得到了三个银币的赏赐等等,不能说一点用没有。”
“作用很小罢了。”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与希望
胡濙听完了尼古劳兹的问题,眉头紧皱的说道:“在远古的时候,人们狩猎的时候,如果付出比收获大,就会选择不狩猎。”
“就像是现在海上的船舶,很少捕猎大块头的鱼一样,因为得不偿失。”
尼古劳兹眼神一亮,胡濙的这个比喻非常的好,大块头的鱼的鱼油更多,可是琉球群岛的贡品之中,一年只有三十万斤的鱼油。
这不是现在杀不了大鱼,而是因为付出比收获要小很多。
尼古劳兹坐直了身子说道:“生育的收益远小于成本,所以就不生孩子了吗?”
“不仅仅是如此。”胡濙摇头说道:“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一些衣食无忧的人,也不太愿意生子,他们的孩子并不是很多。”
“襄王是大明最尊贵的亲王,但是他只有三个孩子,对于襄王而言,收益、成本、收获、付出,都是无稽之谈。但是他不愿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