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和夫君相看两厌(135)

作者: 沈知眉 阅读记录

这个问题,她刚刚也在考虑。

绛州探事司敢暗算她,定然是已经做好了背叛乌衣巷的准备,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分司之前一直往长安传递不痛不痒的消息。

大齐州府有辅、雄、望、紧之分,绛州属雄之一等,同时也是襄王的封地——

或许,是襄王有不臣之心,早已将分司占为己有。

然后呢?

要反么?

她整理好衣襟,全然松懈下来以后,只觉得身上无一处不疼,先深吸了几口气,缓过眼下的这一阵不适,然后朝秦淮舟看去。

他从刚刚递完衣服以后,一直保持着背对她的样子。

窗边月光斜照在他身侧,寝衣白,月色幽蓝,暗影幽黑,三种颜色落他一身,像破开雾蒙蒙天地的亭亭青竹,催生出的一抹独特的清艳。

在问出这话时,他的头正微微往她这边侧过一点,于是就也能看到一点他的侧脸,清晰轮廓悬停有致,像写意工笔里,最气韵天成的那一笔。

意识到自己看的时间有些久了,她收回目光,将同样的问题抛给他,“你呢?是如何打算的?”

秦淮舟听着她这边的动静,推测她应该全都整理完毕,这才转回身来,在桌边坐下。

原以为他不会正面回答,但这时候却听到他缓声道,“栾定钦如今调至绛州大营,任行军司马,我暂用了他的身份,要先去绛州大营报道。”

她听着这话,在心中思索一番。

栾定钦从边关调回,偏偏又这么巧就调来绛州,其中必有深意。

而他这么掩人耳目的离京,又能如此借用武将文牒还不担心事败,想来是上面的意思。

又想到之前他与驿丞和周胜等人周旋时,一反常态的语气,倒的确颇有些武人的意思。

作势感慨一声,“想不到大理卿伪装起来,也不输那些卧底老手。”

秦淮舟没应声,只提起桌上瓷壶,给她倒了杯水,“有些凉了,这会儿再叫人来添水怕是会引人怀疑,将就喝些吧。”

她接过杯子,先浅浅沾了下唇,试试温度,里面的水已经温凉,应该是放了有一阵子了。

她这会儿也的确有些渴了,毫不客气的喝完一杯,接着将空杯推过去,示意他再倒。

秦淮舟又拿起瓷壶,给她倒了满满一杯。

之后又是一杯喝尽,她仍觉得口干,人也有些恹恹的,干脆靠在桌边,以手支颌,随意的将空杯再次推过去。

脑子里仍有些事情转个不停,一个问题随口冲出,“你放着京里的靳贤不审,到绛州来,是奉命暗查襄王?”

监察御史出京到各地巡查,视同天子亲临,任何州府都需得对监察御史恭敬有加,如此更不可能出现有御史在州府遇害的情况,

因为一旦御史遇害,州府便有不臣之嫌,事后一定会被严厉追究。

她心里想着事,手上随意拨动着手边的东西,不免有些入神。

忽听对面的人说出一声,“水要洒了。”

下意识看向手边,才发现自己一直拨弄的是倒满了水的杯子。

而秦淮舟刚刚替她将那只水杯往旁边挪开一些,见她回神,便收回了手。

她端起杯子,这次喝的没有那么急,眼睛却越过杯沿,看向他,等着他的回答。

“襄王自从到了封地,一直安分守己,从不过问州府之事。”秦淮舟看似回答,但只是陈述了明面上的事实。

她点点头,“所以,还是暗查。”

她随即想到天星谶的谶言。

从去年到现在,有关天星谶的凶兆,已经在长安出现两次,虽说最后都查出是人为,但传到坊间,众人天然更倾向于相信,这就是天降预警,人间要出灾祸。

她从不信什么吉兆凶兆,只信事在人为,如果襄王有心要反,天星谶的谶言就是他的举兵理由。

更何况,陈戬还死在了他的封地里。

秦淮舟皱一皱眉,“事情没有查明之前,不可妄下定论。”

她不置可否,另起一个话题,“栾将军身边,应该有亲兵的吧。”

周胜现在怕是在掘地三尺的搜查她的下落。

事出紧急,她的马刚被催跑,如今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不如先借用秦淮舟挡一挡挡箭牌,等养好伤,想办法潜回分司,再做定论。

这时候回想周胜先前说过的司中无故染过怪病致使部分亲事官病亡的话,觉出其中疑点重重。

看来,绛州这里的水,比她想象中的要深。

而对面的人听到她这话,目中带出戒备,“调令只发给了栾定钦一人。”

这么仓促?

栾定钦之前在边关算是经营过一段时间,手下总有些兵力可以调动,但这些人竟然没随着调令跟他一起赶赴绛州,若说掩人耳目,未免也太过隐蔽。

她仔细看着秦淮舟的眼睛,试图从中看出些端倪。

然而只看到月色映在他眼中,眼中神色在月下浸得清明,除清明之外,是从前看惯了的嗅出什么的戒备,还有点掩在月光里的不分明。

不死心的继续道,“边关里没带出来一个,到了绛州,总有人拜服于栾将军的名声,毛遂自荐吧?”

秦淮舟同样用带着审视的目光看她,听她这话的意思,是跟定他了。

他此行本就是奉旨暗查襄王动向,甚至这差事早在老秦侯回京主持祭礼时候就商议定下了。

即使没有那场意外的爆炸案,老秦侯也会选个合适的时机告病,在明面上帮他留下一个充分证明他一直在侯府照看病父的理由。

同时也有些灵药的线索指向绛州。

上一篇: 小 姐,不可以 下一篇: 高僧他独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