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和夫君相看两厌(225)

作者: 沈知眉 阅读记录

只是剩下的橘子,却怎么也不肯再动了。

她心情很好的解说,“这可是宫中专门种的,橘树从淮南来,种到如今才结果,内廷司想图个喜气,专门盖了暖棚,让这橘子抢在皇后殿下的生辰前结出果子,一共结了一百五十个,全都用在这场筵席了。”

秦淮舟端起饮子,淡去这层酸意,“原来如此。”

然后他重新把那被掰去两瓣的橘子还给她,“原来苏都知喜欢这样的。”

“看大理卿的意思,是不喜欢吗?”

她似是遗憾,“到底也是一份心意,大理卿就这么推拒,实在令人伤心呀。”

推过来的动作一滞,秦淮舟似是叹了口气,“苏都知的心意,就是这样吗?”

“那,大理卿打算接受的,是哪种心意?”

她屈起食指,抵在那只浅碟边缘,推回去一点。

浅碟盛着酸橘,缓慢的在食案上移动,原本简单的捉弄,正悄然变成意有所指的试探。

秦淮舟最后端走这只浅碟,放到一旁,“桔生江北而为枳,秦某以为,心意胜在自然,太过刻意,反倒生疑。”

她看着几乎放到边缘一角的橘子,浅叹一声,“与秦侯做对手……”

忽又顿住。

秦淮舟略抿了下唇,问出一声,“如何?”

“其乐无穷。”

听到这话,秦淮舟目中闪过一缕异色,追问,“苏都知的对手很多么?”

苏露青笑而不答,目光不再落在他身上,转而望向庭中。

今晚这场筵席十分顺利,散席时,众人恭送过帝后,自行出宫回府。

快走到永安门时,一名亲事官候在附近,似是等待许久。

秦淮舟脚步一顿,“你还要回乌衣巷?”

“是啊,”苏露青叹出一声,故意道,“大理寺扣了我的人,没办法,只能多出些力,绕个弯子查了。”

“你可以——”

“时候不早,我就不送了。”她几乎是同时说的话,然后径直往前走去。

在经过那亲事官身边时,秦淮舟看到她似是听了句什么话,突然顿住步子,回头剜了他一眼。

“……他的住处已经空了,看情形,是在他刚被抓住以后,就有人去了他住的地方,带走了全部东西。”

亲事官在路上将查到的结果说完,“至于灵妙观那位都管,这段时间他一直没出过院子,一日三餐都由座下弟子送去,他除了在屋子里清修,就是到院中打几套拳。”

苏露青听着这些话,快步回到乌衣巷,示意他自去做事,自己则去往乌衣巷的文书室,翻找旧时卷宗。

正巧梁眠也往这边来,进门看到她正在翻找什么,连忙问道,“苏都知,你要找什么?”

苏露青听到动静看向他,想到什么,抬手点了点他,“你来得正好,永嘉元年时候的文书,都收在什么地方?”

“永嘉元年……”

梁眠眨眨眼,那是永嘉帝刚登基的那一年。

皇帝刚继位就出了一桩大案子,不过那时候乌衣巷还未被设立,是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司会审的。

后来乌衣巷的前身——内侍省探事司设立,所有永嘉年间审理的大案要案都会再备份一份收入探事司。

之后这个规定一直延续至今,乌衣巷也因此设有一间专门的文书室,用来存放这些卷宗文书。

梁眠在密密麻麻的柜子里辨了辨方向,走向角落的一只柜子,搬来梯子打开最上面的柜门。

沉封多年的柜门再次被打开,里面滚出积年的灰尘。

他拿衣袖挥开眼前的浮灰,露出里面塞得满满的卷宗,“苏都知,应该都在这里了。”

一柜子的卷宗文书全部送进苏露青的书房,梁眠站在一旁,问,“苏都知,你要查什么?”

苏露青随手拿起堆在最上面的卷宗,看卷外封口处的钤印。

这是当初御史台送来的,里面记录的是永嘉元年中书省一名起居舍人的供词。

她走到灯下,将这份供词大致看过一遍。

是关于先皇立下遗诏的事,起居舍人负责录制诰之音,那日也是他在场,目睹了立遗诏的全过程。

这是永嘉元年最轰动的案子,那年也只声势浩大的审理过这一桩案子——

先皇驾崩,因其在位时不曾立过太子,只在遗诏中言明新皇人选,就是如今的永嘉帝,元俭。

新皇继位,依例宣读遗诏,但核对遗诏时,却出了大差错。

据说当时只有中书令裴衡手中持有一份遗诏,备份在宫中御库的另一份遗诏不翼而飞,元俭的正统之位当即摇摇欲坠。

裴衡被指有矫诏之嫌,幸亏有朝中元老苏况领头核对遗诏笔迹,断定是真迹无疑,也变相肯定了元俭的正统地位。

元俭这才得以成功继位,但手握遗诏的中书令裴衡,却因此事被打上谋朝篡位的罪名。

案子审了一年,御库遗失的那份遗诏始终不见踪迹,而审理的结果既不能证明裴衡全然无故,也不能证明他不曾包藏祸心谋害皇帝,最终仍维持原判,打上谋反罪名,当街处斩。

裴府上下,男子判流刑,终生不得回原籍,女子则充入掖庭。

后来宫中也曾酌情放出过不少掖庭宫人,里面或许有裴府女眷,但这么多年过去,除了最近一个进京寻亲的裴昭,其他人全都杳无音信。

她又拿起几份卷宗看了看,再次道,“掖庭那段时间新进的人员名册,可能尽快找来?”

裴相的案子,看似动如雷霆,到最后牵连甚少,但也有几家实在洗脱不清,府中女眷同样被充入掖庭。

上一篇: 小 姐,不可以 下一篇: 高僧他独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