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降男神(娱乐圈)(114)

作者: 水悦镜花 阅读记录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斯图尔特少爷让我都带过来,”说着,安和推了排挂有古装戏服的架子过来,“前期需要的戏服也都赶制完毕。”

莫绝扫了两眼衣架,内袍外披,腰封羽衣,甚至连侠士服和大氅都准备好了,还派齐全的造型团队过来,看来斯图尔特来H国发展真是“预谋已久”啊。

“上妆吧,”不再多言,莫绝来到化妆椅前坐定,任化妆师施为。

此次他要饰演的角色名为孟昶歌,是位少年将军。

《天启长歌》讲述的故事,发生在H国历史上群雄割据的战国年代。

熟知这段历史的人对于“孟昶歌”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作为H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孟昶歌少年时期便深得燕国安阳侯君启笙的赏识,二人幼年相识,情谊深厚。

少年得志的孟昶歌心怀苍生,于乱世中临危受命,率领孟家军平定乱世,扶大厦之将倾,最终辅佐“燕始祖”君启笙一统天下,开创盛世王朝——大燕。

孟昶歌短暂的一生皆是传奇,市面上以此为题材的影视剧也是数不胜数,而王导选取这段历史,其用意绝非在于复刻一个勇武的将军形象。

据史书记载,孟昶歌出身书香名门,后来家族受文字狱牵连,家道中落,但到底还是文人出身,只是后来受家父嘱托毅然从军。

或许是身为将军的成就过于耀眼,这段历史有意无意被人们淡化了。

后来燕始祖建立大燕,这位少年将军为国效力不过寥寥数年便英年早逝了,史书记载语焉不详。

有人说,孟昶歌并没有英年早逝,只是归隐避世了,孟家三代贤良,孟将军心思聪慧,最后急流勇退只是为了避免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

也有人说,孟昶歌身为儒将,上得了庙堂,平得了四方,因为后来治世之策与燕始祖产生分歧,最终郁郁不得志,只能黯然离世。

众说纷纭,却都不一而足。

王导便是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这个富有争议的结局,力求还原一个最合乎情理的历史故事,展现一位弃文从武,建功立业,后又出入庙堂,开创盛世的儒将形象。

整个故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讲的是孟昶歌与君启笙相知相惜并肩作战的故事,另一半则是盛世下君臣之争的波涛暗流。

电影采用倒叙和插叙的讲述手法,从君启笙登基称帝,封孟昶歌为相讲起。

君臣二人从契合无间到离心陌路,朝堂上的勾心斗角把生死情谊消耗殆尽,徒留曾经一同浴血奋战的回忆尘封在历史的长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类似于传记式的电影,其实讲得就是孟昶歌一个人的悲剧。

然而故事杂糅了许多H国古时候的文化元素,包括君臣之道,家国情怀,以及天下大义与个人利益间的思考。

深远的立意模糊了个人的悲情,反而渲染出一种历史震撼人心的悲壮。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不管是舍我其谁血战到底的将领精神,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文人情怀,每一帧情节所不经意呈现出来的人格魅力,组成了孟昶歌不平凡的一生。

斯人已矣,朝堂再无孟相,战场再无孟将军。空留一首盛世长歌流传千古,每每吟赋,便可叹可惜。

莫绝第一次看到《天启长歌》剧本的时候,就被王翌升想要塑造的孟昶歌吸引住了,所以直接打电话过去聊了几句。

没成想聊得太投机,王导也是性情中人,一高兴就决定把角色交给他来演绎,连试镜都省了。

注视着手里的剧本,莫绝思绪联翩,不觉间脸上的妆已经化好,造型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因为剧组先拍朝堂之上的孟相,所以化妆师按照剧情需要给他化了个贤臣良相的妆容,戏服选的也是月牙白的儒仕袍。

估摸着时间,莫绝起身去试衣间换了衣服出来,造型师又帮忙固定好头发上的玉冠,一行人才朝着王导的工作间出发。

莫绝到的时候,饰演君启笙的人选似乎已经确定了,房间里只有郁缙一个演员在,其他人正围在一起讨论些什么。

本来想顺便瞧瞧俞敬溪演技的打算落空了,莫绝也没太在意。

就在这时,王导雄厚有力的声音盖过嗡嗡嗡的议论声。

“道具组准备下一场道具!莫绝呢?到了吗?”

“到了,导演。”莫绝应声,人群剎那间安静下来。

原本还心不在焉的郁缙听到声音,随其他人的视线一起朝门口望去,人群隐约有吸气声响起。

来人一身月牙白,长发微绾,玉冠墨簪。织锦流云之中斜飞出一只仙鹤,朱红雀头煞是明艳,偏偏被那竖行的外袍敞襟所遮掩。

飞眉入鬓,眸色如水,眉宇间七分书卷气,文而不弱。剩下三分刀光剑影,敛了傲气藏于眉峰,不曾言语,气场已至。

然而那人却行着古时文人才有的仪态,一手虚端于胸前,一手稍背于身后,直身挺拔,徐行缓步,每一步都仿佛走在肃穆堂皇的中庭之上。

现场鸦雀无声,看呆的看呆,赞许的赞许,突然“咣当”一声骤然响起,惊起众人一片。

“抱歉抱歉……”郁缙小声道歉,急忙拾起不小心掉落在地的佩剑。

那是刚刚试镜用的道具,一直被他拿在手里,谁知看莫绝出场看得入迷,竟忘了手里的东西。

被郁缙这一吓大家也纷纷回过神来,已经有人暗搓搓地拿出手机想要拍照。

莫少这打扮哪儿像是舞文弄墨的政客,活脱脱一披上儒仕袍的将军,原来真的有人能展现出王导所构想的儒将形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