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穿书七零怀上大佬的崽儿(121)

作者: 春池星 阅读记录

火车上不方便梳洗,两天下来苏柳荷将秀发编成大麻花辫用木筷戳在脑后固定,刘海用黑发卡别在两旁,露出洁白圆润的额头。即便如此,路过的旅客还是忍不住多看她两眼。

漂亮的杏眼心事重重地望着窗外,这次破釜沉舟,她决不能失败。

“盒饭啦,茄子土豆疙瘩汤了。四角一份,一荤一素啊。”

苏柳荷探头见到乘务员推着餐车过来,招手说:“我要一份饭菜。”

“四角,饭盒押金一角。待会我过来收饭盒。不用洗,放一边就行。”

“好。”

苏柳荷将五角钱交给乘务员,拿着热乎乎的盒饭见到餐车上还有汽水,又给自己买瓶汽水。

吃好喝好才有精力揭发他们,她已经调整好情绪,像一只斗志昂扬的小狮子,绝对要咬住他们不放。

她这两天在心里一条条列举亲生父母的罪状:婚内出轨、生下私生子、遗弃孩子…她要找到他们单位去,让他们都别想做人。如今她是光脚的,不怕他们穿鞋的。

“小姑娘,你一个人能吃得了这么多东西啊?”

下铺让苏柳荷坐在床边的大娘和气地说:“我这里还有煎饼,你瞧你花那么多钱,大娘给你吃点煎饼不就把钱省下来了。”

她儿子坐在走道边上,无奈地笑着说:“娘,你管人家做什么。现在生活好了,总不能让人家有苦硬吃。”

苏柳荷看到头发花白的大娘啃了两天煎饼,铝饭盒的菜很多,她拿过大娘的碗说:“的确吃不完,我给您均点别浪费。”

大娘一下急了:“我不是那个意思。”

苏柳荷笑着说:“我这两天坐车坐的没胃口,算您帮我。”

铝饭盒里有肉沫烧茄子和清炒土豆丝,苏柳荷一样分给她一半。

大娘的儿子非要把饭钱给她,苏柳荷不要,于是被大娘塞了一卷黑米煎饼让她磨牙。

“原来你也去福州啊。”

吃饭时,大娘问到苏柳荷什么地方下车,知道是同路笑着说:“我姓孙,跟我儿子都是福州石师的,没想到咱们真有缘分,大老远坐在一块了。你快尝尝煎饼,是我老妹亲手做的,我嫁到福州四十多年就盼这口,做梦都馋啊。”

苏柳荷艰难扯着煎饼,好不容易咬下一块嚼了嚼,感觉味道一般,有股捂太久的味道。

当着大娘和她儿子的面,苏柳荷不好把煎饼扔了,放在手边言不由衷地说:“是挺好吃的,待会我拿上去慢慢吃。”

她慢吞吞地把饭菜吃完,不大会儿功夫乘务员过来把饭盒收走将押金退给她。

苏柳荷吃过饭,有些犯饭盹。从前也有过,也没像这么严重。她跟孙大娘说了声,脱了鞋爬到上铺睡觉。

睡到一半,被孙大娘拍醒。老菊花的一张脸出现在苏柳荷枕头边吓得她一跳:“怎么了?”

孙大娘收回手,攀在栏杆上说:“快瞧瞧这是不是你的包?刚才睡你对面的女同志下车要把你的包拿走,我说这是你的没让她拿!”

苏柳荷顿时惊醒,包里没别得东西,是她换洗的衣服,还有一件…顾毅刃的军衬衫。

孙大哥把包递给苏柳荷,苏柳荷缩在上铺扒拉着包,里面顾毅刃的军衬衫已经没了。

苏柳荷怔怔地坐在那里,火车已经出站,那位女同志消失在人海之中。

苏柳荷觉得自己最后一丝念想也没了,断个干干净净。

苏柳荷把酸涩感咽进肚子里,听到下面孙大娘问:“丢东西了吗?要不要我帮你把乘务员找来?”

苏柳荷探出头挤出笑容说:“没丢,不用找了。谢谢你们。”

孙大哥一看就是南方沿海的长相,很精明。他面对苏柳荷却傻傻地挠着后脑勺,憨里憨气地说:“苏同志,晚上我不睡觉专门帮你守着东西。”

苏柳荷摆手说:“没事,我没有贵重物品。也就带了几元钱,在车上也花得差不多了。”

孙大哥看了孙大娘一眼,孙大娘挤着眼尾的皱褶说:“出门在外就该互相关照。好姑娘,你一个人出远门,是有人来接吗?”

苏柳荷垂下头说:“我来投奔亲戚的,他们还不知道。”

孙大娘喜笑颜开地说:“那要去什么地方?明天下车咱们看看能不能顺路。”

苏柳荷警惕地说:“就在火车站不远,我自己能找到,谢谢您。”

听出苏柳荷言语里的拒绝,孙大娘也不强求。让儿子给她打了热水,喝完以后躺在下铺闭目养神。

绿皮火车的旅途漫漫悠长,上上下下的旅客也被这种气氛感染,并没有其他列车的火急火燎。听到到站的声音,才提着行李轻松地站在车厢内。

苏柳荷记不住一天到底经过多少个大站小站。中午吃完饭那会儿,卧铺车厢里还上来不少挑着扁担的农民,他们坐个两三站便下车了。

里头有卖鸡鸭家禽的小贩、还有青萝卜大白菜的菜农、还有挑着芦柑的果农。

苏柳荷睡了一觉又一觉,浑浑噩噩地听到有不少人问价格。探出头从上往下看,见到金灿灿的芦柑,赶紧加入抢购大军。

“一角钱三斤?”苏柳荷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也太便宜了。

孙大哥说:“芦柑这个价格算贵的,我们家里世代是渔民,辛辛苦苦捕捞上来的杂鱼,也不过是这个价格。”

苏柳荷又对沿海城市多了认知,回想起此刻南方沿海都是小渔村。国内主要的重工业、制造业等经济项目都在东三省老大哥手里,老大哥们是真勤劳啊。

去年大领导同志在南方某地画了一个圈,东三省老大哥们出了不少人力财力,让南方人们先富裕起来,期望以先富带动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