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打金店[古穿今](109)
在医院醒来,她被告知得了重度抑郁症,以前她听话,每个人都当她好欺负,现在她病了,会发疯,公司反而不敢对她怎么样了。
经历过治疗,她状态好了很多,也看开了很多,出院后,她辞职了,没必要为了一份工作,把自己弄成这幅模样。
辞职的时候她没有去公司,那时的她只要听到上班或者公司这些字眼,就会恶心、想吐、晕厥、昏倒。
她终于放下了那过剩的责任心,公司又不是自己的,公司离了她又不会倒闭。
删掉了所有同事的联系方式,让交接什么的都滚蛋去吧,她怎么就不能任性一会了,他们何尝考虑过自己的感受,那她又为什么要为他们考虑。
她也算是想明白了,老同事们孤立她并不是因为她本身怎么样,只不过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人去承担那个垫底的名额罢了。
这一年多来,她积极接受治疗,慢慢治愈自己,她不去想工作的事情,而是学着回归生活。在这过程中,她捡起了以前的兴趣爱好,不用工作,她有大把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病情稳定后她渐渐有了其他想法,她不想出去工作,如果能靠手艺养活自己就好了,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用和别人交流,还能有收入,这多好。
虽然她的想法有些天真,不过家人们都很很支持她这个想法,他们劝她试试看,卖不出去也没关系。
亲人们的支持让她有些负罪感,自己从小就没让家里操过心,是家人的骄傲,如今自己这样,他们应该感到失望的吧。
可她还是决定顺从自己的本心,她以前学了很多知识,但现在她发现,学着减少内耗,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才是她当下要学的。
如果不试一下,她会一直不甘心,那就不用顾虑太多,直接去做就是了。
而且,拥有一项天赋是一项很难得的事,既然她发现了自己的天赋,那就应该珍惜并为此感到骄傲。
于是季子禾有了在夜市里的那个摊位,一开始她定价50元一支,结果一星期就卖出去一个,后来她去网上取经,调低了售价,生意才好了些。
虽然每天收入不多,也就刚刚赚个一日三餐的饭钱,但有人愿意买她做的发簪,会当着她的面说发簪漂亮,称赞她好厉害,这让她感到非常幸福,她感觉自己在慢慢被治愈。
在接收到明枳的邀请后,她去小红薯上看了明枳所有的视频,当她看到那支凤钗的时候,她做了决定。
放下手机,她觉得自己应该能走出去了,那些遭遇并不是自己的错,自己不应该为了那些人被困在原地,她愿意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的。
明枳不仅录用了季子禾,还收购了她手上的所有发簪,作为桑枳的第一批存货,放在店里售卖。
秦桑热情地欢迎季子禾加入她的工作室,她这人看人很准的,这姑娘一看就很靠谱,这下她又多了个帮手了。她在工作室里帮季子禾安排了一个独立的空间,并把店里售卖发簪的工作交给了她。
明枳将季子禾领到了隔壁汉服店了,指给了她新设的首饰柜台,“你刚来,也不用急,先在这边过渡一下,就跟你以前一样,还是卖发簪,当然,工资我们是按照设计师的岗位给你发,等柜台这边的情况稳定了,会有售货员来接手。”
对于这种安排季子禾没有意见,她没有因为被安排去做售货员有什么不安,这样反而让她觉得安心。
虽然到了陌生的环境但做的还是之前的事情,这让她很有安全感,而且这家店真的好漂亮呀,这真的只是一个服装店吗?
让她惊讶的事不止如此,第一天上班,她居然卖出去了五十几件发饰,放在以前她一个月也卖不了这么多呀,而且现在这些发簪还涨价了不少。
明枳倒觉得很正常,季子禾的手艺是真的不错,以前卖得不好那完全是因为她选错了地方。那个夜市不算热闹,来逛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大爷大妈占了大多数,他们完全不是季子禾的受众呀。
而汉服店就不一样了,能进汉服店的那肯定都是古风爱好者呀,看到这么漂亮的发簪哪里还忍得住呀,而且就算涨价了还是很便宜呀,买了汉服的不买只发簪搭配说不过去吧,没买汉服的来都来了带件便宜的发簪也挺值的。
所以啊,季子禾来到这里后生意变好好真的不意外。
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季子禾的存货就全部卖光了,没有了,真的一点都不剩了。
经过这一星期的试验,明枳和秦桑也心里有数了,发簪这块业务,可以铺开来做了。
季子禾正式投入了发簪的制作工作,她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桑枳的秋款新品搭配一套适合的首饰。
当然,不是她一个人做,只有她一个人的话产量可远远不够。秦桑本想着另外招聘帮她配备助手和生产团队的,季子禾却提了自己的想法。
她想采用外包的方式。
在社会上有这么一群人,她们主业或兼职,以个人为单位,从事于发簪的制作,被称为“簪娘”。
从前季子禾就是她们中的其中一个,像她这样的,她还认识很多个。她很清楚她们的工作状态,十八般武艺精通,却很多都是为爱发电,做出来的东西经常卖不出去。如果把订单分散派给她们,不仅能节约人工成本,还能加快生产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