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有酒家(132)
肖克岚想了想,“这么晚了医馆都关门了,这来回跑把人喊起来不知道得多少功夫,还是把孩子带去济世堂快些。”
两人赶紧收拾了下,外头还在下雪,孙秀娥从西屋柜子里翻出一床小被子让肖克岚给孩子裹上,再到北屋拿了银子赶紧出了门。夫妇俩小跑着赶往济世堂,还不停地试图叫醒孩子。
今夜里王文瀚在千户所值守,子夜时出来巡视,遇上前头一高一矮两个匆忙的背影很眼熟,上前一看不出所料,见他俩带着孩子,问道:“出何事了?小语怎么了?”
肖克岚:“烧得厉害,怎么也叫不醒,我们正她带去济世堂。”
“那你们赶紧跟着来,我先去敲门叫丁先生。”
离济世堂还有近一里的路,王文瀚放下话飞快离去。
肖克岚和孙秀娥也赶紧往前走,等赶到济世堂的时候,门已经开了,伙计已经去喊了丁先生,说马上穿上衣服就出来。
孙秀娥抱着孩子坐到一侧的病床边,不管是滚烫的额头,还是冰凉的手脚,孙秀娥每碰一下眼眶里的眼泪都似乎呼之欲出。小孩子时常发热也算常事,不过她也有听闻孩子一直不退热最后没命的,还有把脑子给烧坏的。
想到这些孙秀娥急得哭出来,紧紧抱着女儿哭嚎道:“阿娘错了,不该拿你的兔子,你快醒醒,醒醒啊……”
肖克岚蹲在一旁,不停地搓着孙锦语的小脚。
没多会儿丁老先生出来了,立即给孙锦语把脉。
这都是小孩常见的病症,丁老先生先是给孙锦语推拿助其退热。
孙秀娥心急地问道:“先生,孩子这么烫会不会有事啊?”
丁先生按完合谷穴又按曲池穴,接着是大椎穴,随后把被子给孙锦语裹好。
“确实烧得厉害,她体内有热毒,给她抓几副下火去热的药。你们回去后,每日用擦手油给她全身抹遍揉按一下。”
说着肖克岚把孩子抱起来,孙秀娥依旧不放心:“可是她怎么也叫不醒,这得多少天才能退热啊?”
丁老先生思量了下:“这可能要等开年了,不过有一法子能让她快速退热,就是得让孩子吃点苦。”
“什么法子?”
丁先生:“放血。”
夫妇二人皆是一惊,孙秀娥又问:“放多少啊?”
丁老先生细心解释道:“血放不了多少,但扎针的时候或许有点疼,就看孩子经不经受得住了。”
夫妇俩相觑一眼,孙秀娥把孩子抱过来,对着她轻声说道:“小语快醒醒,再不醒郎中先生要扎针了。”
孙锦语前几年生病也扎过几次针,每次都又哭又闹的,以至于她看到医馆就害怕。
喊了几声孙锦语依旧昏迷着,孙秀娥又把孩子放到病床上,犹犹豫豫说道:“扎吧。”
第79章 认错
一切准备就绪,丁老先生将孙锦语五个手指头握在一块儿,下方榻上放了一个空碗。从针袋里抽出一根细长的银针,拿到烛火上来回烤了烤,挨个刺破五根指头。
指头上的鲜血缓缓流出来,慢慢地滴到碗里。
一滴,两滴,三滴……
每落下一滴,孙秀娥心都颤一下,仿佛心中在滴血。
许是被针刺痛了,孙锦语似乎渐渐有了些意识,微微动了动头,迷迷糊糊的喊着:“好痛,阿娘,阿娘……”
接着手也挣扎起来,丁先生抓稳她的手安抚道:“乖孩子,别乱动啊,很快就好了。”
孙秀娥蹲在床边,按着孙锦语蠕动的身子激动道:“阿娘在这儿,小语不怕,忍一忍!”
一只手流了五六滴血后,丁先生又换了一只手扎,孙锦语虽然还没睁眼,嘴里一直喊痛,一旁肖克岚和孙秀娥看了都心疼。
离开医馆的时候,王文瀚从所里牵了一匹马车过来送他们回去。
一到家后,孙秀娥带着女儿回西屋,赶紧把炭火升起来,等屋子暖和了后,给孙锦语抹油揉按身子。肖克岚在厨房里煎药,烧水灌汤婆子。
等到喂孙锦语喝了第一碗药,外头天色已经渐亮了。
看孙秀娥一夜没合眼,肖克岚劝她回屋歇一会儿,孙秀娥叹气道:“睡什么睡呀?这哪里睡得着?你守着下孩子,我去酒馆看一下,顺便买点菜回来。”
孙锦语昏睡了一天一夜,这天傍晚孙秀娥正准备给她抹油,看到她有意识地动了几下,眼睛缓缓睁开。
孙秀娥欣喜若狂地抱起女儿:“小语,你可算醒了,把阿娘吓坏了!”
孙锦语咳嗽了几声,感觉身子软弱无力,许久说不出话来。
她昏睡的时候没法进食,除了几次汤药,只喂进去两半碗鸡汤。孙秀娥到厨房做了一碗鸡蛋羹,一勺一勺得喂给她吃,孙锦语这才有了些力气。
虽然孙锦语醒了,但孙秀娥依旧没急着回酒馆,日日都守着女儿。热还未全退,每日哄着劝着她喝药。
孙锦语醒了几日,因为喉咙很疼,说话声音沙哑,都没说几句话,甚至醒来一两天说话都无声。孙秀娥估计是那天哭嚎得太厉害,又让丁先生给她开了两副治喉咙的药。
肖克岚也时常过来看看女儿,瞧着她病一天天见好,心里也踏实下来。
这天早上,孙锦语睁开眼在床上伸了伸懒腰,屋内光线充足,她抬眼看了看窗户,想必已经不早了。又打了一个哈欠,许是身子还有些无力,想转过身去接着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