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知道我穿越后(165)
这样一个人,怎么在她面前就这样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呢?
“喜欢。”她道。
“这是我收到过的最好的生辰礼。”
谢衍只觉心中有千言万语,可却什么也说不出口,只一遍遍用目光描摹她的轮廓,贪婪又克制。他其实很想吻她、抱住她、和她厮磨纠缠和她融为一体,和伯父伯母在喜气洋洋张罗着人摆饭。况且他知晓回房也做不了什么,因为身上有伤,她不准他胡来。
即便他觉得背上的伤根本不碍事,可无奈她觉得不行。
于是只紧紧握着她的手,即便她掌心沁出汗也不放开,直到用膳时才在镇北王一家人打趣的目光中松开手。可目光仍未移开,看她因羞窘从耳根蔓延至面上的红晕。
看他的珍宝,他的掌珠,他的妻。
直到何穆急匆匆过来才敛回目光,心下微凝。他特意嘱咐过若无要事今日莫要来找他,可见何穆这模样,应当是有了要紧事。
果不其然,何穆道:“主子,突厥议和的使臣到了。”
谢衍眉头微蹙:“竟不是阿史那亲自前来么?”
明明降书里写的是他要亲自前来,毕竟他这个大成圣上在这里,阿史那一个降国的君主不该只派使臣来。若他有不满意的地方,使臣一来一回还极其耗费时日。
“这便是属下要说的事。”何穆道,“使臣说阿史那病得厉害,实在不便前来,怕耽搁时日就派了他们几个近臣来……还有个应当是在阿史那身边伺候久了,也带了点儿病气。他们还说劳烦主子快些见见他们,不然实在怕阿史那撑不到他们回去,倒不像是作假。”
谢衍不咸不淡道:“倒是赶巧。”
身强体壮一个人,偏偏病在了这个时候,活像是被这败仗气病了。
心中生出些被打扰的烦躁,他看向桓玉和镇北王:“我先去应付那些人。”
谢行抹了把嘴起身跟着起身,桓玉担忧道:“让张太医一同去罢,注意些,省得过了病气。”
谢衍颔首,深色眼眸中生出一丝近乎缱绻的温存留恋:“等我回来。”
桓玉红着脸胡乱应了几声,故作自然地扭头和镇北王妃说话,对她“这群人真会挑日子到”的话深表赞同。
一晃一个多时辰过去,等到生出些疲倦,便先行回房歇下了。心道看来商议的事的确要紧,谢衍竟抽不出闲暇让人捎句话来。
城中议事堂内,谢衍和谢行高居上首神色冷厉,下头是几个面露恐慌不安的突厥使臣。专程侍奉谢衍的张太医从内室出来,面色格外难看,身后跟着那个过了阿史那病气的使臣。
他衣袖挽起,露出大片斑疹,面色发红,似是生了高热。
张太医“噗通”一声跪了下去,颤栗道:“老臣惶恐,瞧不出这具体是什么病症,只忆起书上所记东汉建武中,马援于南阳击虏患‘虏疮’,与其相似……”
谢行豁然起身:“休要胡言!”
那虏疮让打了胜仗班师回朝的马援军中死伤大半,是一种药石无医的疫症!
张太医叩首道:“老臣也愿意方才那些只是胡言,可……”
可事实的确如此。他是太医院里最好的太医,出不了错的。
谢衍面色极其苍白,红色衣袍在堂中显出几分森厉意味:“阿史那是怎么犯的病?”
那使臣哆哆嗦嗦跪下,用颇为流利的中原话道:“大王前些时日见了西行寻抗旱草种回来的商队首领,那首领有些发热,只当是染了风寒。过了几日大王也开始发热无力……我来时还好好的,走了一半路也开始发热,这两日又起了痘疹……”
听起来,竟是只见了面便染上了么?
谢衍追问:“那商队从哪里回来?”
使臣看起来快要哭了:“从西边回来的……绕过陇右最北端的西边……”
那里是南疆,便是建武年间的南阳,不知怎么又犯起了这种虏疮。
大旱之年瘟疫本就频发,突厥那商队将其带了回来,又被他们的使臣带到了陇右边关。
他阖了阖眼,嗓音极冷,又泛着种难言的空洞。
“将城中所有大夫都召来。”他道,“封闭城门,不许任何人进出,城中有发热无力或是生痘疮的,都送到一处看管用药,其余百姓军将不要随意走动。”
顿了顿,又看向何穆:“你去……”
不,不能去。
改口道:“你用信鹰送信出去让伯父注意城中,再……再告诉掌珠,莫要出门。”
“……还有,不要等我了。”
怎么偏生在这个时候。
怎么偏生在这个时候……
院中,睡得本就不安生的桓玉在窗户敲击声中醒来,对上久未露面的小曹仓惶的面孔。
“娘子,”他硬生生挤出一个笑,“突厥的使臣身上似乎……似乎染了瘟疫,王爷王妃已带人去封城门了。主子说……主子说他暂且不回来了,让您好好待在房中,不要等他了。”
桓玉的眼睛极缓地眨了一下,像是疑心自己还没从睡梦中醒来。
她茫茫然问道:“什么?”
小曹道:“不会有事的,城中多为兵士,比寻常百姓好管束,即便真是瘟疫也闹不出多大的乱子……”
桓玉终于确信自己听到的是“瘟疫”二字,心慢慢沉了下去,如坠冰窟。
这样一个风寒都可能要人命的世道,瘟疫……
她勉强稳住心神道:“那也要让他快些回来,他不能和那使臣待在一处。”
越想越是心惊,喃喃道:“不行,我得去见他。”
“娘子!”小曹拦住她,急道,“您冷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