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夏(62)+番外
人生从来不是轨道,而是旷野。
故事接近尾声,剩下的故事陈岁桉都知道。
“那你为什么来丹舟呢?我们这里蛮冷门的。”
所有疑问中,陈岁桉最好奇的是怎么在如此众多的海岛中,选择了如此冷门的一个。
苏南枝右手捏住下巴,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具体的细节早已模糊,好像是社交平台上无意刷到的一篇推文。
“我当时特别想去那种远离喧嚣的地方散心,然后我刚好刷到一篇推文,就没多想,直接买票过来了。”
缘分这东西,实在是奇妙。
回想起来,苏南枝也难以理解,自己居然就凭着一篇推文,拖着行李箱,跨越一千多公里,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就这样住进一个陌生人家里。
而且两人的羁绊远不止于此。
如果故事提前几年,在陈岁桉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都差不多住在养殖地了,接下来的故事也不会按照如今的节奏发生。
陈岁桉抓住重点,双眼放光,将手握成拳比作话筒,放在苏南枝嘴旁,带上播音主持的职业笑容,字正腔圆地问道:“那请问苏南枝女士,你作为游客,觉得我们丹舟岛有发展旅游的前景吗?”
这个问题对他而言很关键,他死死盯着苏南枝的唇,等待她的回答。
“当然!”她没有丝毫犹豫,给出答案,“在这里我很快乐。”
他松了一口气,一个想法在心里悄悄萌芽。
苏南枝望着陈岁桉的眼睛,一字一句说道:“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很高兴在这里遇到了你”
“们。”
离职后,我才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
在这个夏天,苏南枝时隔几年,再一次抓住了属于她的夏天。
第三十二章
8月对于沿海渔民而言, 是大家翘首以盼的日子,一年一度的开渔节,就在这个时候拉开帷幕。
开渔节正如其字面意思:结束禁渔期, 开始恢复正常捕捞的日子。
港口也将恢复往日的热闹喧嚣。
各家各户七月便开始准备迎接开渔节。
织补渔网、保养船机、更新证书、加油、加固缆绳……这些事情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苏南枝这个时候就派上大用场了,吴忧以一周的饭为报酬, 成功邀请到苏南枝到自家帮忙。
吴忧的饭馆平日里也需要正常营业, 于是母女俩将需要织补的渔网带到了饭店,吴忧父亲则和其他邻居一起检修渔船。
盛夏, 骄阳似火,就连海风也带上了热气。
苏南枝戴了个遮阳帽, 哼着小曲,慢悠悠地走到村口。
“早上好呀!”
她刻意放慢脚步, 而后停在吴忧饭馆门口,一甩头, 把墨镜往下拉, 挂在鼻梁上, 冲着母女俩眨眨眼睛, 颇有一股superstar的气势。
吴忧不理解但是尊重,假装没看见, 继续埋头部渔网。
吴母倒是习惯了她偶尔俏皮一下, 只觉得可爱, 笑得合不拢嘴, 拿出身旁的板凳,招呼她坐下:“南枝,这里坐。”
吴忧的种种举动, 她可是看在眼里,双手叉腰, 装出一副生气的模样,假装呵斥道:“你怎么回事啊!”
见吴忧偷笑,她更是来了兴趣,把戏继续演下去,努力回忆学生时代班主任的神情并努力复刻,扬起下巴,对着当事人道:“那个同学,说你呢!”
“就是你,那个埋头偷笑的。”
这个戏不演完,今天她是不会结束的。
吴忧也马上接戏,弓着腰,用手指着自己,瞪大眼睛,满脸的疑惑。
不用开口就能让人秒懂她的意思:啊!我吗?
“说的就是你!”苏南枝轻轻点下头,带着点兴师问罪的意思,“怎么不知道欢迎我!”
说完还借机拉踩一脚,顺势表扬了旁边的吴忧母亲,“有的同学就做的很好啊!你多学习。”
转头便带着一脸得意的笑容,和吴母对视。
吴母对于两个小女孩日常打闹早就见怪不怪了,她俩互怼也没少看,眼下依旧笑容灿烂,慈爱地看着她俩,没有说话。
闹归闹,但今天的正事也不能落下。
苏南枝乖乖坐在吴母身旁,看她慢动作演示如何补渔网。
渔网在长期的使用中,难免磨损,为了保证捕捞效率,需要进行不定期维护。
任务不算难,主要是细心。
细线从一个孔穿向另一个孔,破洞就在这个过程中被缝补好。
吴母示范了几个动作后,苏南枝也拿上针线,有模有样地学着她的动作。
她拿着逢好的部分,凑到吴母眼前,询问道:“是这样吗,王姨?”
吴母点点头,表示赞许:“逢的不错。”
巨大的渔网铺在小院里,三个人分别坐在渔网的一角,忙活起来。
海面波光粼粼,像是点缀着无数颗宝石,闪烁着耀眼光芒。
海浪拍打着岸边礁石,卷起白色浪花。
码头处人来人往。
最先撑不住的是吴忧。
她用手扶住脖子,闭着眼晃了一圈脑袋,扬起头望天,很是劳累,感叹道:“好累!”
不知不觉中,三人干了快一天。
长时间久坐加埋头,苏南枝其实也有些吃不消,鱼线看的她头晕,悄悄眯了眯眼睛,活动一下脸部肌肉。
她们从早上干到了太阳快落山,除开中午吃饭,就没怎么休息。
“那今天就先收工!”吴母见时间也不早了,两个孩子今天也辛苦了,是时候休息了,“你俩今天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