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你这么生气。”孟镜年笑说。
林檎伸手从帆布袋里把自己的蓝牙耳机拿了出来, 打开耳机仓,取出一只递给他, “要听歌吗?”
孟镜年略有迟疑地接过耳机, 塞进自己耳朵里。
林檎打开听歌的app, 随意点开一个自己收藏的纯音乐的歌单,不会太吵闹, 干扰她与孟镜年聊天。
“我今天去得比较晚,没有听见讲座的主要内容……”
“嗯?”
林檎坐在他左手边,分给他的也是左耳的耳机,导致他没有第一时间听清她的话。
“我说……”
孟镜年这时把耳机摘了下来,对她笑说:“换一个。”
林檎把自己右耳的耳机摘下,放进他手掌里,拿上了左耳的那一只。
这一瞬像鸟喙轻轻地在他掌心里啄了一下。
耳机戴上,音乐自动续播,林檎说:“我看到讲座的主题是水在9 ℃结冰。一般不是0 ℃以下水才会结冰吗?”
“那是1927年科考队在考察厄尔布鲁士峰的一个发现,当天早上气温只有8.8 ℃,水面就结了冰。”
“为什么?”
“当时空气水蒸气含量少,相对湿度低,导致地面辐射更强,局部温度低于测量出来的气温。”
林檎点头说道:“不了解原理的话,会有点反直觉。”
“气象学有很多反直觉的地方。”
“比如还有什么?”
“你觉得地球上哪里最热?”
“赤道?”
“理论上是这样。实际美国加州的死亡谷和伊朗的卢特沙漠,都比赤道附近更热。”
“最冷在哪里?”
“最冷的自然环境是南极洲的东南极高原,靠近俄罗斯的沃斯托克站的周围区域。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最冷的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
林檎点头:“好的,我明天就开始准备跨专业考研。”
孟镜年也煞有介事地开玩笑:“等你来做我直系学妹。”
话音落下,两个人都骤然地沉默了一下。
林檎轻撑在座椅边沿的手指微微收拢,状似随意地说:“……其实我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考虑过气象学。”
孟镜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人工智能才是未来的前沿趋势,你没有选气象学是对的。”
“我没有报是因为,学了这个肯定要和你做比较,如果比不过你,我会很生气的。”
孟镜年笑了笑:“我还远远够不上拿来做比较的标杆。”
“过度谦虚就有点讨厌了。”
“哦,抱歉。”
林檎笑了一下。
帆布包她一直放在腿上,里头装了几本书,抱久了觉得沉,就把它拿起来,身体往右侧挪了挪,放到了左手边与座椅挡板之间。
孟镜年蓦地垂眸——她穿着一条脏粉色的运动式短裤,骨骼分明的膝盖,此刻就挨着他的左腿的膝盖。
他不动声色地将腿往右边挪开了寸许。
下了地铁站,步行七百米,就到了那处老房子所在的小区。
林檎让孟镜年不必再送,他却坚持跟着出了站,担心她晚上一个人不安全。
这条路上回开车时来过,步行却有不同感受,沿路几个小吃摊子,卖烧烤或者炒面,经过时一股浓郁的香气,城市开发日新月异,这样有生活气息的老街却越来越少了。
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小区门口,林檎停住脚步,看向孟镜年,以十分随意的语气问道:“要不要上去吃点水果再走?小舅你这么远送我回来,我有点不太好意思。”
还是在汉堡的时候,有一回聚餐结束,孟镜年送一位女同事回家。到了公寓楼下,女同事邀请他,再上楼小酌一杯。
成年人的世界里,这句邀请背后的潜台词几乎不言而喻。
可显然,林檎的这句话,语意就是字面意义的单纯,由不得任何偏离分毫的想象。
孟镜年笑一笑说:“都送到了才觉得不好意思?不吃了,一一你早点回去休息,我也回去睡觉了,明早八点还有个会。”
“你怎么不早说……”
“没事。”孟镜年退后一步,微笑说道,“走了。”
“嗯……路上注意安全。”
孟镜年点点头,转身。
一直走出好远也没回头。不敢过分高估自己的意志。
与她独处,哪怕只如在地铁上的闲聊,也有脱离轨道的危险预感,更遑论独处一室。
孟震卿和祝春宁从小夸他,目标坚定,禁得起诱惑。现在想想,他觉得这个评价讽刺无比。
/
6月25日,大气科学学院毕业典礼在院楼最大的学术报告厅举行。
林檎到达报告厅,站在门口往里张望。
厅内两侧墙壁挂着红色横幅,台上的演讲桌上堆满喜庆花束,音响里播放毕业季的热门歌曲,台下座位已坐满了三分之二,有学生来去,为一些明显是家长打扮的人带座。
这时,有个挂着工作证的女生走了过来,问道:“同学,你是本科的学生吗?麻烦出示一下学生证。”
“不是,我是来送花的。可以麻烦你帮忙转交一下吗?”
“转交给谁?”
“孟镜年,是博士生,不知道你认不认识……”
“你是学长的……”
“亲戚。”
女生有点将信将疑的,但没有说什么,接过花往里走去。
林檎任务达成,也就离开了报告厅。
刚走到走廊尽头的楼梯口,忽听身后一道声音:“林檎!”
林檎登时停住脚步,转身。
他很少这样直接叫她名字,所以听来有些陌生,差点没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