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你不告而别的那些冬天(28)

作者: 星七 阅读记录

梁也瞥他一眼,“大冬天的不怕给你耳朵冻下来。”

拒绝得真爽快。

杨今闷闷答了个“好吧”就没再说话,但又不舍得起身,于是就蹲在梁也身边看他洗碗。

角落这么小,两个男生蹲在一起很挤,杨今有点儿心虚,但看梁也若无其事地洗,他也便硬撑着没动。

梁也洗好了就起身了,完全没管他死活。杨今感到尴尬,梁也起身他就起身显得他很像一只跟屁虫,但一个人蹲在这里又十分奇怪。

纠结的杨今纠结了半天才起身,一起身,就忽然被一个大围巾兜住脖子和耳朵。

反应过来时,梁也已经推着自行车走出了屋外。

杨今没能忍住忽然泛起的笑意,回头说“谢谢阿姨的饺子阿姨再见”,然后赶紧往外跑。

围巾随着他跑步的动作扬在他脸上,这条围巾的布料十分粗糙,让他觉得又痒又痛,但杨今还是伸手又把它往自己脖子上裹紧了一些。

闻到淡淡烟草味,闻到梁也。

梁也一直推着车往前走,杨今就走在他的旁边,很想把手伸进梁也口袋里取暖,却又不敢。

胡同里没别人,天色渐晚,雪纷扬飘着,不大不小很是温柔。好很像昨晚的梦。

车推到胡同口,看到大马路,路面上积雪不那么多了,梁也问:“你搬家了吧?”

“嗯。”——原来你还记得。后半句杨今没说。

梁也跨上自行车,跟他说:“往哪儿走?”

杨今轻轻坐到后座上,回答:“一直往北,直走。”

自行车启动,将近零下三十度的空气扑在脸上,杨今不由自主地打了个颤,伸手把围巾往上拉,罩住整张脸。

杨今往前探了探身子,问:“你冷吗?”

梁也没听清,“往右?”

杨今张了张口,顿了片刻,说:“没有。”

1993年的雪把哈尔滨笼罩得模糊,或许很多事情不必问清楚。他坐在后座有梁也挡着还觉得这样冷,可想而知梁也坐在前头是什么滋味,而梁也却仍然愿意骑自行车送他回家。

人总是贪婪,杨今生性就爱追逐问题的确切答案,但此刻他决定克制本能,享受快乐。即使这份快乐存在于许多层面的未知之中。

自行车停在友谊小区三栋一单元楼下,杨今跳下车,走到梁也跟前。

他低头,动作缓慢地取下围巾,看了梁也的眼睛一会儿,鼓起勇气踮脚帮他围上。

梁也没有躲,他们离得很近,梁也身上的烟草味比围巾上的还要浓,杨今有些心神不宁了。

但围巾已经挂在梁也脖子上,即使留恋,杨今也只能拉开安全距离。然后他就看到梁也环视了友谊小区一圈儿,又抬起头看小区里总共六层高的楼房。

杨今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什么也没有。于是问:“你在看什么?”

梁也摇头,握紧车把,说:“走了。”

眼看梁也就要踩下脚蹬子启步,杨今下意识抓住他的衣角,问:“等我从澳门回来,再这样找你玩儿,可以吗?”

梁也闻言笑了,“你有管过我可以和不可以吗?”

杨今脸热,手指忽然就都紧紧蜷缩在了一起,“那——”

“好学生,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梁也打断他,“我去不了南方。”

第17章 漫天风雪中的解药

走到五楼的家门口,杨今才发现自己没有买课外辅导书,于是下楼,顶着风雪又走了一里路,象征性地买了几本回来。

好奇怪,同样的风雪,怎么刚刚在梁也身后就是快乐,现在就只剩冷。

他出去得有点久了,开门时也没有想好一个完美的说辞,心脏怦怦跳。好在打开门后发现家里空无一人。

杨今松了口气。

他站在家门口环顾这个新房子,南北通透,窗明几净,家具全新,还有一台大多数家庭都买不起的电视机。

他走进自己的房间,拿出藏匿在书柜最里侧的素描本,翻开,上边多了好多幅画,画的主人公全都是梁也。

走路的梁也、抽烟的梁也、拎着酒瓶的梁也……今晚,或许还可以加上一幅骑自行车的梁也。

但他认为自己画不下去。

“我去不了南方。”

梁也这句话持续在杨今的脑海里盘旋,这句话的重点不是南方,而是,在两个无法相交的圆里行走,是无论如何都碰不上对方的。

杨今明白,这不是梁也的拒绝——毕竟他也从未表白过什么,而是他们本就无法交往,不论以什么关系。

---

一周后,火红的灯笼挂满哈尔滨大街小巷,杨今随着父母踏上了前往澳门的旅程。

他们先坐火车来到北京,从北京乘飞机前往广州,从广州乘火车到珠海,最后从拱北口岸过关。整个行程花费整整花费了三天两夜,身上的羽绒服脱下,换上薄外套。

杨今把羽绒服放进箱子里的时候,恍然想到梁也似乎没有这种东西。

他那会儿每天蹲守梁也,一整个冬天就看到梁也穿过两件外套,一件军大衣,一件黑色棉服。

过关之后柳枝桂马上要去购物,杨今随同,他在商场里看到的羽绒服,最便宜的需要两百葡币。

“你挑几件衣服,明天要去见你二爷爷,穿像样点。”杨天勤对他说。

于是杨今拿起一件黑色羽绒服。他十分不安,因为他拿了超出自己身材的最大号,也因为澳门这个气温根本不需要穿羽绒服。为了掩盖犯罪事实,杨今又随便拿了几件开衫。

杨天勤看了他拿的一堆衣服,什么也没说就付了钱。也是,是一件两百葡币的羽绒服根本无法引起杨天勤的注意。

上一篇: 没有月亮的夜晚 下一篇: 湿漉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