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升官路(253)+番外
大事化小,先安抚了这些人再说。
没想到沈月横与叶向高直接一步步走上了高台,然后在登闻鼓前站定。
守备们紧张地咽了咽口水,想要阻拦,却被其他举子团团围住,只好冲着叶向高二人喊话:“我们已经派人上报给宫中了,你们少安毋躁啊!这登闻鼓一敲,事情可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午门外的登闻鼓,还是明太祖刚刚开国的时候敲过几回,受理过民间的冤假错案,但是到后来就越来越成了一个摆设,大牢里的案件都来不及审理,再加上皇权越加和民众分离,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敢去敲登闻鼓,这个鼓伫立在此这么多年,一直以来在守备们眼里只是一个熟悉的物件,从来没听人敲响过它。
难道,今日这个登闻鼓要被敲响?此事要直接摆到皇上面前?
沈月横早就想清楚敲鼓的后果,毫不在乎道:“若能留公道在世间,待我敲响鼓面之后,沈某任军爷处罚!”
一般民众要敲响登闻鼓,需要先被鞭笞三十,但是沈月横是举人身份,守备们也不知道该不该打,而沈月横和叶向高想的是,他们读书人的身子骨,还是先敲了鼓再受刑罚,以防先被打了后面没气力敲鼓。
沈月横拿起鼓槌,用尽浑身力气一下一下敲在了登闻鼓上,“咚、咚、咚”的鼓声在皇城上空响起,惊醒了许多还在睡梦中的人,有些人听到这个鼓声甚至都想不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脑子一阵阵地发闷。
“咚、咚、咚”鼓点声仿佛直接击打在了京城百姓的心上,越来越多的人,朝着午门的方向赶来,而京城的官员们终于清醒了过来——这是登闻鼓的鼓声!
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登闻鼓,居然被敲响了!
第106章
最终,登闻鼓的响声终于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万历。
郑贵妃一边服侍着万历穿朝服,一边有些担忧道:“陛下,这大清早的,登闻鼓怎么就响了?多少年都没响过了,不会有什么事吧?”
万历因为修路一事,再次和朝臣闹僵,虽然他没有很正面地去回应,但是不接受两方势力的互相弹劾,已经是一种对秦修文的偏袒。
要知道,秦修文背后可只有一个宋纁,而申时行背后,可是代表了整个文官集团。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照理申时行一派在朝堂上应该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将秦修文碾碎,但是因为万历的无为而治,反而就将此事以和稀泥的方式应付了过去。
这也是万历对申时行的回敬。
相对于万历的老师张居正而言,申时行做首辅,万历是稍微舒心一点的,毕竟没有人天天压在自己的头上,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申时行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阻拦,这让万历尝到了一丝大权在握的畅快感。
可是这样的大臣同样也不彰显自己的政治主见,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墨守成规,这让尚且还处在青年阶段、力求开拓创新的万历来讲,实在是很难与申时行君臣相得。
尤其是在国本之争一事上,申时行两边不得罪、两边和稀泥的态度,更加触怒了万历。如今万历找到了更好用的一把刀秦修文,干脆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两边和稀泥、不参与,坐山观虎斗,反正无论谁输谁赢,万历不吃亏就是了。
可是没想到,两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会打的越演越烈,秦修文这边制造出来的舆论浪潮就连万历听了都心惊,今日一听到这登闻鼓响了,万历心中已经开始琢磨开了,感觉十有八九就还是冲着这件事来的。
果然,当郑贵妃服侍着万历穿戴好之后,张公公就躬着身子进来了,将午门外的情况一说,万历双眉一挑,撩开龙袍衣角,对着张公公道:“摆驾,去午门。”
张公公连忙小跑着出去,让人将御撵准备好,亲自小心搀扶着万历上了御撵。
郑贵妃将万历送到翊坤宫门口,看着万历的仪仗走出去了老远,这才蹙着柳眉往回走。
郑贵妃身边贴身伺候的杨令人安慰道:“贵妃娘娘切莫过分忧心,陛下胸有丘壑,一定能处理好的。”
郑贵妃秀美的脸庞上闪烁过犹疑之色,杨令人见状,屏退了其他伺候的宫人,搀扶着郑贵妃进入了内室。
杨令人是从郑贵妃一入宫就贴身伺候的宫女,一路从正七品的良侍到如今正三品的令人,可以说她和郑贵妃二人是相辅相成。
虽然后宫中的正三品令人和前朝没法比,但是对女官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了。
杨令人熟读诗书经义,做事沉稳谨慎,看待事情也颇有远见,是郑贵妃如今最信任的宫人。
“昭昭,你说我一心要让洵儿做太子,是不是做错了?若是我退一步,陛下也不会如此为难?况且洵儿还这般小,到底如何暂且看不出来,又何必现在就逼着陛下?如今惹出了诸多事情,本宫心里,实在难安啊!”
杨令人和郑贵妃多年深宫相处,虽为主仆,但是情谊并不比亲手足少,她知道郑贵妃生于小官之家,家中人物简单,父兄对这家中唯一的女孩犹为疼宠,养成了其活泼明艳的性格,除了极为出色的外貌外,她真正吸引万历的地方就是这简单活泼的内在。
杨令人看的清清楚楚,她一方面为郑贵妃筹谋着以后,一方面又尽量保护着郑贵妃的一颗单纯之心,但是说到了最为重要的立太子之事,两人已经好不容易将此事推进到了临门一脚的地步,就连陛下的整颗心都偏向了三皇子,又如何能让郑贵妃此刻退缩,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