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升官路(352)+番外
一开始走的官道是水泥路铺就而成的还算好,大家日夜兼程赶路算是相安无事,但是等出了水泥路官道后,就是以前老的官道,路途坎坷颠簸,其他人都还好,锦衣卫领头郭百户毕竟是习武出身,虽然一直在京中生活,吃的苦不算太多,但是秦修文一个文臣都没有喊苦叫停,他更不会示弱于人,一路上都是策马而行,整肃队伍,并没有耽误任何时间。
但是那位齐公公就有些受不了了。
齐公公年纪已经四十余岁了,这是他第一次作为监军出行,常年在宫内的生活,又是御马监大太监,在一众宫人中地位超然,锦衣玉食惯了,猛然要过苦日子,当然是不乐意的。
眼看着秦修文一路不喊停,从日出赶路到日落,只于晚间草草休息一晚,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又要出发,齐公公忍不住和秦修文道:“秦大人,这日夜兼程,你们受得了,我可是真的受不了了,一把老骨头都要颠散架了,你看若不然入城歇息一天再走?”
秦修文原本的计划是过城不入的,再过五日便能到达广州府,提早抵达一日,便能和此次的总兵多接触演练一日,新的战舰和遂发枪也正在运送的路途中,兵贵神速,拖拖拉拉的让那李总兵倒等自己,显然会让人第一印象就变差。
宋应昌确实没有糊弄秦修文,万历也确实现在对他算是不错,这次攻打吕宋的战役,派遣出来的总兵是李如松。
若是这个名字不算熟悉,那么他亲爹的名字应该是如雷贯耳了,那就是李成梁。
李成梁作为唯一可以和戚继光相抗衡的名将,素有南戚北李之说,而李如松作为李成梁的长子,可谓是虎父无犬子,三十五岁就成了山西总兵,是整个大明最年轻的总兵,从小跟着父亲征战漠北,又师从徐渭,补足了很多武将最缺的一环:文化素质培养。
所以李如松作为这次的领兵总兵,算是秦修文的意外之喜,对这次作战的取胜更加有了保障。
李如松作为一个妥妥的军二代,父亲在辽东那是说一不二的存在,说句大不敬的话,李成梁在辽东那就是土皇帝,这样养育出来的接班人李如松,会是一个特别好相与的角色吗?
秦修文和李如松同时接到调命出发,两人到广州府的距离差不了太多,甚至因为秦修文能多走一段水泥路官道的缘故,照理还应该先到广州府,现行安排好后勤工作,如今齐公公要躲懒,那就打乱了行程计划,听了齐公公的,指不定还要比李如松晚到几天。
秦修文眉心蹙了蹙,这位齐公公别看只是监军,其实就是万历派出来的眼睛,到时候战场上的所有一切都会由齐公公去禀告给万历,甚至于就是齐公公自己在宫中都是权势颇大的人,真的直接得罪了他,到时候恐怕以后多有不便。
“齐公公,若不然,到下一个城镇的时候,您先休息两日,我派一队人马停留下来保护您,我们先行一步到广州府,反正到了广州府还要布局作战计划,可以在那边再等您四天,您看如何?”
秦修文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但是齐公公却不领情,阴阳怪气道:“秦大人,陛下派我来监军,您却让我独自一人停留下来休息,您怀的是什么心思?”
秦修文挑了挑眉,嘴角含笑着看向齐公公:“齐公公,那您先稍事休息,我调度一下。”
齐公公以为秦修文知情识趣同意了,先行一步回到了马车中去。
一行人在野外生了火堆,热了一下饭食,齐公公这次前来也带了一名小太监随身伺候,原本都是这个小太监帮忙送饭过去的,今日却被张达拦了下来:“让我去送吧。”
张达给小太监使了个眼神,能被齐公公带出来的小太监也是个人精,闻言就将这活给了张达去做。
等张达送完饭食后退回了,就悄悄给秦修文递了消息:“银票已经送出去了。”
秦修文心下了然,出发之前陈矩就已经帮秦修文搜集过齐公公此人的信息,这位齐公公和他的主子如出一辙,都是掉到钱眼里去的,秦修文刚刚让张达送了一万两银票过去,想来他不会再作妖了。
果然,午饭过后,齐公公就说自己身体欠妥,要到下一个城镇找大夫医治,让他们先行一步,自己随后就赶到。
一行人中,齐公公和秦修文二人是领头者,两人都同意,其他人就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了。
至此,秦修文摆脱了齐公公,干脆弃马车改骑马,跟着锦衣卫的队伍一路狂奔,日夜兼程,硬生生将时间缩短到三日就赶到了广州府。
张达作为护卫首领和秦修文的心腹,嘴上不说什么,心里是肉疼的不得了,让那个死太监拖延几日,竟然要给他一万两银子!
这可是整整一万两啊!!都够多少人吃一年的了!
只是张达跟了秦修文这么多年,能够从一个普通衙役最后跳出来做到秦修文身边的护卫统领同时帮忙打理秦府,就知道这人是个知情识趣的,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