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升官路(94)+番外
常用汉字3500个,还有一些大量重复用字,比如说语气词“乎”,比如说“之”这类的字,一个字盘内要用到可能十几处,几个字盘轮转,最少也要备个几十个“之”和“乎”吧?还有很多其他的常用字,也要一个字备用几个。
现如今的文人就爱咬文嚼字,冷僻字使用频率也不少,这些是不是也要准备好?这样粗略一算,整套铜活字下来,弄个几万个铜活字不算多吧?甚至弄的齐全的话,十万个字二十万个字都不算什么!
这样一来,没有个十几万两银子,这事情都办不下来……
自己手里头还剩多少银子?季方和闭眼算了算,呵呵,差个十万八千里!除非大人再去“打劫”一番那些富户……可是谁都不傻,同样的招数还能再来第二遍吗?
季方和动了动嘴唇,目光垂下,视线集中到了手里的“卫辉时报”第二期上面,结果一看就停不下来了,看完前面又马上翻到后面去看,等前前后后一看完,顿时笑了,一拍身边的小几,激动地手掌都拍红了也没感觉到疼:“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有了这个,哪里还愁银子!大人您等着,我这就去找袁师傅开工!”
说完急匆匆地行了一礼,然后珍惜万分地将那张纸叠好放在自己最贴身的里衣夹层里,像一阵风似的刮了出去。
第46章
季方和兴冲冲地将手写的报纸给了袁师傅,这个倒是不难,袁师傅这两天本身就闲的有些不自在,如今终于又有了活干,哪里有不上心的。
只是对季方和再次提出让自己做活字,并且是做铜活字的要求,袁师傅实在是不理解了。
上次已经将这其中的关窍讲的很明白了,怎么这位季少爷还是要做活字?难道是自己说的不够详细?
季方和对上袁师傅疑惑的眼神,摆摆手:“这次我要的不仅仅是活字,还要做一套铜活字,咱们接下来肯定能客似云来!至于材料你不用担心,我这边会想办法。”
袁师傅震惊了,这败家子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要做铜活字!
袁师傅颇有些一言难尽,但是见对方一副心意已决的样子,只能撞着胆子去问:“东家,您看我们能不能换一个材料,不要用铜?铜实在造价太贵了!”
这也是袁师傅看季方和长得年轻,没什么架子,才敢出声去问,如果换了一个人过来,他最多就是东家让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多嘴多舌干嘛。
因为以前自己的耿直得罪了不少人,后来被他妻子骂了好几回,自己也渐渐收敛了不少。但是和季方和最近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一个是对方出手阔绰,一千两银子买了他家的破印刷工坊,然后待人也好,给他和他三个徒弟的工价都是市面上最高的,最重要的一点,对方还愿意保留他们“袁氏印刷坊”的名字,让袁师傅对季方和好感倍增。
只一点,袁师傅觉得自己已经算是不善经营了,好好祖业弄到自己手上,最后沦落到将祖业给卖了的地步;可是这位季少爷看着更加不靠谱,生意就做了两单,每单总价值也就一二百两,现在一张嘴,却是先做一套几万字的铜活字出来!
袁师傅:???
季方和一听其他材料,也有点兴趣:“什么材料?可不能拿那些乱七八糟的糊弄,咱们是要干大事的,肯定得把吃饭的家伙什做好!”
袁师傅大冬天的,擦了擦脑门上的冷汗,连连点头应和:“对对对,咱是要干大事的!小的曾经在家中搞出来过用铅做活字,做出来的效果要比铜活字还好,版面更平整,印刷更清晰,也比铜更容易融化,刻字也更好刻。若是东家您一定要做铜活字的话,倒不如用铅来做。”
其实铅也不便宜,造价来说虽然可以比铜节省一半钱,但是对袁师傅来说这也算是一笔巨款了。他早些年自己在琢磨的时候正好看到家中一个铅壶漏了水,自己在修补的过程中突发奇想,干脆将那个铅壶融了,做了一些铅活字出来。但是也就仅限于此了,因为这个事情,还被他妻子埋怨了好几次,说好好的一个铅壶就被他给败了。
作为一个家中做了四代印刷的人来说,从自己会吃饭开始就学雕刻木板,呼吸着油墨味道长大,一些职业上的敏感性是与生俱来的,当时他为了自己这个发现沾沾自喜了很久。
但是那又如何呢?就算铅比铜更适合做活字,又有哪个冤大头来做那么多活字?做出来活字了又拿给谁用?还不如做做雕版,不识字的工匠都可以雕刻,用完了扔了也不可惜,一个板印个几十上百份已经算多的了,哪里需要活字了?
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浸淫多年的手艺人,袁师傅自然比谁都明白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好在哪里,可问题是很多东西回归到实际,最后大家还是要便宜方便的。
如今突然冒出了一个冤大头,要做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只能颤颤巍巍将自己的想法给说了。
季方和听袁师傅说,他家中就有几十个自己刻好的铅活字,连忙叫他取了过来,原本是他想着自己呈给秦修文看的,又怕自己说不好其中的细节之处,还是把袁师傅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