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当朝太子妃(40)
大少夫人一直悬着的心终于稍稍安稳,朝小妹玉娘抛个眼色,二人迎上去,见刑部尚书夫人笑容还算和煦,心下一松。
随着刑部尚书夫人的到来,身份尊贵的宾客接二连三出现。
“齐王妃到——”
“永和公主到——”
“永静公主到——”
“李侯夫人到——”
……
园中喧闹,说笑声、来往声不绝于耳,大少夫人有条不紊地带着几个妯娌姐妹安置宾客,心中却始终不能安稳。
——婆母早晨提点过她,今日会有一位极尊贵的贵客亲自驾临。倘若那位亲至,二弟这桩婚事带来的一切糟糕影响都会荡然无存。
新妇的婚车已经到了中途,很快便要入府。届时先祭天地后拜先祖,很快便要礼成了。
可是那位贵人,怎么还未驾临?
大少夫人心急如焚,却不知她的婆母也正在焦急不安。
“太子妃殿下的鸾驾到了何处?”尚书夫人在房中来回踱步,额间生汗。
刘尚书从东园被急如星火地叫回来,瞪眼道:“你又糊涂了,东宫的鸾驾,是能随便窥测的?”
尚书夫人也顾不得其他,一手抄起剪子,恶狠狠看着他。
刘尚书的气焰立刻矮了三分,低声道:“不要想了,礼成之前,太子妃是不会来的。最早要到申时正,二郎与新妇同祭天地祖宗,再向你我敬过茶,全了一切礼节,准备开宴时,太子妃才会驾临,受一杯酒水。”
尚书夫人愣愣看着丈夫:“不……不观礼?”
刘尚书道:“正是如此。”
尚书夫人颤声:“可是,可是你不是说,圣上令太子妃驾临,就是为了表示对这桩婚事的看重?若是不观礼,只入宴,那就等同于却情不过前来饮一杯酒,又怎么能表现出看重?”
刘尚书道:“说什么糊涂话,太子妃是皇家宗妇,东宫主人,等闲不得出宫半步,她能驾临饮宴,便是极大的荣幸了。”
尚书夫人木然看着丈夫。
她想说这根本不一样,想说真正的看重是如同明德太子娶妃、永乐公主出降那样,圣上皇后亲临观礼,皇家宗妇悉数到场。
而今圣上对此似乎毫不关怀,宫中只有例行赐下的恩典。太子妃前来,一无纸面上的诏令,二不参与观礼。
皇帝要给宗室恩典,又要做圣君仁君,不肯沾上半点脏水。
尚书夫人踉跄后退半步,忽然觉得,丈夫很像一条狗,一条天子豢养的狗。
他们全家,都是天子豢养的狗。
狗是会被杀了吃肉的啊!
尚书夫人终于无法抑制,双手掩面,泪水潸然而下。
.
西园的欢声笑语中,席位最高处的几道身影最为瞩目。
齐王妃端坐席中,笑容温和妥帖,无论谁来搭话,都客气妥当一一回应。
永和公主百无聊赖,目光游移,她过去的几个伴读密友围在她身侧,陪着脾气不大好的公主解闷。
几位丞相夫人各自闲谈,神情淡淡,看不出太多情绪。
永静公主则像只蝴蝶,往来穿梭结交他人。
丹阳县主目光扫过一圈,托腮无聊闲坐。
她对观礼没什么兴趣,众人移步观礼时,唯有她坐着不动。母亲与长嫂都没来,也没人催促她起身,她就理直气壮坐在那里,摆明了对这场婚礼不感兴趣。
倘若不是今日景涟要来,她根本不会来参加今日婚宴。
观礼的众人尚未归来,丹阳县主自己斟了杯茶,手一偏,不慎尽数洒在了裙摆上。
她按着眉心,招手找来侍从,前去更衣。
尚书府一切筹备妥当,更衣的小楼僻静,门前有侍从看守,绝不至于出什么乱子。丹阳县主进去换了条颜色相近的裙子,出楼时只见楼外正对着的一片梅林对面,突然隐隐约约变得人来人往,极其热闹。
“那是什么地方?”
侍从道:“回主子,那边是东园。”
原来今日为了待客,尚书府将整片花园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园用以接待女客,东园用来接待男客。
“来了什么人?”
丹阳县主随口一问,原本也没指望侍从回答,岂料还真的从侍从口中听到了答案。
“回主子,太子妃殿下驾临,大司马与诸位贵客正在东园拜见太子妃。”
东园?
丹阳县主第一个想法是为什么太子妃会去东园?
但很快,她就说服了自己:太子妃掌管东宫上下,实为东宫小君,与朝中重臣似乎更有话题,正该去东园。
她拎起裙摆健步如飞,身后侍女差点没追上:“县主,县主慢点,当心脚下!”
“慢什么。”丹阳县主只差狂奔起来了,“阿涟是和太子妃一起来的,一定已经到了!”
.
景涟徐徐步入琼华苑中。
杨妃色的裙幅逶迤曳地,腰间金玉琳琅相击,发出动人的响声。流云般的发髻饰以各色珍奇钗环,华美至极,遥遥望去,恍若神妃仙子。
但这一切极尽华美的妆扮,都不能掩盖她的容貌分毫。她周身所有珍贵至极的宝物,此刻都只能沦为永乐公主的陪衬,簇拥出她的瑰姿艳逸。
“永乐公主到——”
刹那间,原本喧闹的场中骤然陷入诡异的静寂。
身畔尚书府大少夫人在前引路:“公主请上座。”
无数道目光投射而来,细语声不绝于耳,各色或好奇、或友善、或敌视的复杂目光交织在一切,化作一张密密麻麻的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