崽被读心后,暴君黑脸抓出男太后(507)+番外
更惊讶的是,他抵达现场后发现这里不止皇帝一人,还有太子以及几位大夏重臣。
于途越发疑惑,但先行了学子礼。
皇帝邀他入座,直接问他:“最近可有着什么书?”
于途愣了一下,大夏皇帝怎么会问这个问题?
他沉吟片刻,低调道:“在下最近与同窗们潜心研学,偶有心得,便将一些学堂上的问答和念想,记录成册。”
皇帝又问:“可有命名?”
于途又是一顿,皇帝的问题真的好怪啊。
难道书册有问题?但应该没人看过才对啊。
于途在脑海中拼命思索,同时想到了鹿鸣宴,就临时随意地给书册取了个名字,说:“有,就叫做《鹿鸣杂记》。”
“哦呼!”忽然冒出一声低声惊呼。
于途:?
皇帝无语地瞟了朝臣们一眼,朝臣们一个个眼观鼻子,垂着头,也看不出到底是何人如此沉不住气。
皇帝收回视线,继续道:“嗯。听闻于郎君才识过人,朕对你的《鹿鸣杂记》好奇得紧啊。”
于途心中越发奇怪。
他拱手道:“回陛下,这本《鹿鸣杂记》小生只写了几百字开头。若陛下不弃,小生回去后加紧完成,再呈给陛下。”
皇帝哈哈一笑,道:“好。”
笑完,皇帝又对于途招招手:“来,你坐近一点,与朕好好聊聊你怎么看蜀国?”
于途:?
皇帝跳跃式的问题再一次把他搞蒙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难道大夏怀疑他是蜀国的细作?!但仔细一想,又觉得这个想法很好笑,如果真怀疑他是细作,那么过来迎接他的应该说大牢,而不是皇帝的赐座。
但大夏皇帝为何会为这么敏感的问题。
于途不敢多想,只尽量用轻描淡写的语气道:“蜀国很好,小生很爱蜀国,但蜀国朝堂公私不分,小生遗憾无法施展毕生抱负,遂离开了。”
皇帝道:“哦,是怎样的抱负?”
于途:“强军强国。私以为,国要强,必强军……”
于途开始说自己的理论。
他本来不打算说很多,毕竟他的许多论点,还带着些大逆不道。
但于途万万没想到,皇帝、太子以及大夏几位重臣会如此配合。
这些人在听到精彩的地方,或鼓掌,或惊叹,或称赞大笑,即便听到不认同的地方,他们也不会仗着尊贵的身份盲目否决,而是以一种平等,甚至带点学徒姿态在交流。
不得不说,皇帝等人的捧哏态度,给了于途极大的鼓励。
于途是越说越上头,越说越肆无忌惮,甚至将很多心底畅想多年的,一统三国,天下为公,不争天下就是鼠辈,等理念都说了出来。
直到皇帝冷不丁来了一句:“于途所言颇有意见。你认为,若大夏要争夺天下,第一步应该打蜀国,还是陈国?”
于途一哽:……
等等,是不是有什么不太对劲?!
这话题问我合适吗?
于途小心翼翼,并且给出保守建议,道:“陛下,这军马要动,粮草先行,是不是应该先以增加大夏国力为前提,其余都暂且缓缓。”
皇帝一拍手,笑了一声:“哈,你啊,肯定与户部尚书很有共同话题。”
然后皇帝看向户部尚书:“来,你与于郎君好好说说,大夏民生的未来一年计划。好让于郎君安心献策。”
于途:?
等等,陛下,我还是个蜀人啊!
我还没入大夏官场呢。
你就不怕我带着机密跑了吗?!也太不设防了吧!
第519章 朕许你大胆说
这时,户部尚书皱眉道:“说一年的吗?不妥吧。”
于途欣慰地看向户部尚书:很好,户部尚书还是谨慎的!就说嘛,大夏能突然崛起,不可能都是傻白甜。
户部尚书轻声道:“这一年也分析不出来什么。不如说三年的吧。”
于途的笑容僵在原地:?
啊?户部尚书你没事吧?!你不但不反对,你还加码啊!
于途有些惶惶不安了,他忽然拱手道:“这,承蒙陛下圣恩,但小生尚且是一介白身……”他不光是白身,他还是蜀国人呢,有些话题,他真的不好参与啊!
皇帝很淡定道:“无妨,鹿鸣宴过后你就是大夏官了,能参政了,朕许你大胆说。”
于途:“……”
皇帝:“陈国,蜀国,还是你认为大夏应该先打楚国?”
于途:……
他思来想去想不明白大夏皇帝、朝臣为何对他如此信任,实在是不符合逻辑。
但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尤其是来自皇帝给的虚荣心,这足够令一个抑郁不得志的有志之士愿意冲一把。
思及此,于途猛掀长衫,行大礼道:“承蒙陛下不弃,在小生看来,若是想用最小的代价拿下三国,确实可以先打楚国!”
朝臣们纷纷皱眉:什么?!先打最厉害的楚国?!
好几个文臣忍不住开口,齐声询问于途:“为何?”
于途自信满满道:“因为三国之中,陈国已经被大夏拿下大半,蜀国自顾不暇,这两个国家即便联合起来,大夏对他们都随可以随时收拾,不足为患。唯楚国是真的强,一旦放任楚国度过未来五年的内患危机,楚国说不定也会加入吞并陈国、蜀国的队伍,这样楚国一定会再次蓬勃发展,到时候就是一块极难啃下的骨头。”
文臣们对视一眼:说对了,在系统的预测中,楚国在中后期确实拿下了陈国不少地,也成为了一块极难啃的骨头。
皇帝道:“什么内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