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立和周牧已经帮她把行李装好了。老魏下车开了车门。
苏浔道,“上车聊吧。”
朱总当然不能客气,于是跟着上车。李玉立则自觉腾位置,上了朱总那辆小车。
总不能三人挤在一块,把苏总挤在中间吧。
车里,苏浔也说起了自己在海城的生活,说海城真不错,风景也好,也热闹。
听得朱总都有些头皮发麻了。
特别是听到苏浔已经在海城买了房子,那更是紧张。“苏总以后是要去海城定居吗?”
“暂时还没这个打算,这边工作不是没处理完吗?那边买房是为了方便和朋友聚会。”
朱总:……
也要开始习惯苏总的壕气了。
“之前您说要在东州看房子的,我也一直在留意,房管局的同志说有合适的房子,等您回来就可以过去看看。”
苏浔问,“环境怎么样?”
“湖边青砖楼房,带院子的。过去也是咱们这里的大户人家住的。后来那一片还做过一些机关单位的办公室。改开之后房子腾出来了。房主就开始出售。”
苏浔道,“那就去看
看吧,我在海城买的是江景房。看来我和水还是有点缘分。”
江景房……
朱总可知道,那地方地段多好的。
哎,有钱人的世界啊……
苏浔的总统套房还留着,朱总早已让人收拾干净了,空调也开着呢。
进去就暖烘烘的。
她洗漱之后睡了一觉,就接到了刘副市长的慰问电话了。也是关心她在海城生活如何。
刘副市长心里想着,海城外事办都打电话问苏浔的事情了,人家这是去了海城也被盯上了。果然这有能耐的人,去了哪里都没法埋没。
苏浔道,“一切都好,他们那边是挺热情的,还举办了宴会。”
这可扎心了。
刘副市长也想搞宴会啊,可是到时候参会的外商比工作人员都少,这就尴尬了。
举办个小型饭局倒是也想弄,可是这样的饭局,也基本请不来重要的人。人家有家底的,就不愿意和没家底的在一块儿玩。
东州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海城,遍地都是大户啊。
他不动声色道,“苏总在那边玩得开心就好。休息好了,过几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工厂进度吧。”
苏浔道,“好,我也有些惦记那边。”
挂了电话之后,刘副市长就给朱总打电话,让他赶紧落实苏浔买房的事儿。
苏浔好好休息了两天,基本哪里都没去。
她在想下次回去,如何赚更多的嫌弃值。
这会儿,她看了一下自己的任务总进度(嫌弃值:1311/10000)
这是从她开始赚嫌弃值开始,一直到今天,一共所得的嫌弃值。
其中大部分是小霍村的人贡献的。在小霍村被完全排除在招工范围之内,苏浔已经是小霍村公敌。全村老少,估摸着包括养的猫狗都怨上苏浔了。对苏浔的怨气比对老苏家人还大。但是甭管小霍村的怨气多大,他们每个人就只能贡献一个嫌弃值。
所以苏浔得继续开新的渠道了。上次针对招工要求,搞了一次事儿,赚了一大波。让她在海城有钱可花。
可上次最后一次闹事,离现在将近一个月,现在嫌弃值增长已经停下来了。
看来大家的情绪都平稳了。
还有一部分人情绪没带动起来啊。
苏浔得想办法搞他们的情绪。要不断的,伟光正的踩雷点。
对于气人这种事儿,苏浔还是比较内行的。
于是很快,就想到了一点。
几天后,刘副市长亲自来接苏浔一起平安镇视察建厂工程。
坐在苏浔的进口车里,刘副市长也体会出不一样来了。再看看苏浔,也觉得她又有变化。
看来之前苏总还是低调的。穿着打扮都没这么显眼。
也是,毕竟刚开始一个人来华国,人生地不熟的,确实不宜高调了。
现在大概是生活环境稳定了,有亲人朋友了,有安全感了。就开始展现自己真实的样子了。
刘副市长脑补很多,也觉得自己想得很合理。
路上,两人聊了一些关于建厂的事情。
苏浔道,“这次我去上海见了一些朋友,有些人家生意也是需要塑料制品的,如果东州卖不出去,还可以试试走出口路线。”
刘副市长心情激动。东州商品也能出口了?
他更是想到了东州其他的厂,“苏总,如果有这方面的路子,还请多帮忙留意啊。我们东州好商品可是不少啊。”
苏浔道,“我对其他商品也不了解。这事情以后再说吧。先把塑料厂的事情管好。”
“那是自然,以后再谈。”刘副市长心情高兴。
苏浔道,“介于以后我准备走出口路线,那么这对工人的要求就更高了。这次我回去,得再和那边增加一些条款。”
刘副市长点头,“确实要求要高一些。”
如果不是苏浔要照顾家乡,他都想要提议在东州市招人了。
反正这种异地工作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只要有宿舍有食堂,工人在哪里都能工作。
这次几人来到平安镇,自然又是许多人接待。高县长也跑过来了。
天虽然冷了点儿,但是大家热情依然。
一行人去看已经盖起来的厂房,脸上都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