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37)

大概是因为从小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赚钱,所以苏浔很擅长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和管理层学习。偶尔还会看看一些老板的传记。

所以苏浔虽然年纪不大,却也不是职场小白。该有的一些意识和技能也是有的。

这年月塑料制品毕竟是工业品,并没有彻底普及。价钱也不算便宜,只是比起钢铁制品是要便宜一些。难怪她在老苏家没看到一件塑料制品。

这也说明市场是不愁的。

苏浔当时决定开塑料制品,就是考虑过市场问题。

什么服装之类的,她不懂,且不容易得到政策扶持。

塑料制品就不一样了,有技术含量,容易得到政府支持。储存运输十分方便,很利于乡镇这样的地方办厂。而且苏浔有看到报纸报导的关于进口国外垃圾的新闻,里面就有塑料制品垃圾。这也给国内塑料制品厂降低了成本。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它不缺市场!

这种日常生活用品,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需要。完全不需要考虑市场问题。基本有货就能卖。

苏浔如今考察的市场情况就是如此。塑料制品销售很快,不管是百货商场还是街道供销社,都有这类产品卖。这就说明这类产品需求大,否则也不会安排这么多销售点铺货。

苏浔对考察结果很满意,点头,“行了,回去吃晚餐了。”

周牧:……

他也不懂苏浔到底在看什么,怎么考察市场的。这一刻,他发现了眼界的差距。因为以前一直在单位,对外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出来之后,他对于未来的发展一头雾水。

对于那个人的嘲讽,他除了愤怒,无可奈何。

那个人不止能赚钱,还能带村里人赚钱,所以在发生矛盾之后,老家的所有人都放弃了周牧。

这会儿周牧特别想开口问苏浔,到底是怎么考察市场的。

但是想了想,还是没问。

这不符合工作规定。

李玉立办事效率一如既往的高,似乎真的没受到家事的影响。

吃晚餐的时候,她就来给苏浔汇报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锦旗已经加急做好了,请了市里的舞狮团队欢送,敲锣打鼓都齐全了。保准热闹。明天上午可以送。

第二件事情就帮苏浔打听好了办厂的流程。

国家如今改革开放,对于中外合资企业是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

按照流程走就没问题。而且苏浔如果拿出来的技术够好,可能还会得到额外的扶持。这就得看苏浔自己的实力了。

苏浔看了李玉立抄录的一些流程,以及需要的证件,“这些都没问题。至于技术资质,我也在着手处理。李经理,这些手续后期都要辛苦你去办理了。”

李玉立笑道,“我拿了您的工资,这都是应该的。那我这几天就把能办的都办了,您看我们是直接去和当地镇上谈,还是直接和东州市市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呢?”

苏浔摇头,“我的初期投资不会太多,惊动市政府并不合适,所以具体的投资事宜还是和当地的乡镇政府联系。到时候让他们自己向上汇报情况。我只希望尽快把合作事宜办成,我也好办理在国内久居的证明。”

当老外就是这点不方便,连居住多久都有限制。

而且系统给苏浔准备的入境手续申请,也仅限于在东州市活动,要是去别的城市,还要和有关部门汇报。

虽然不方便,但是苏浔暂时也不打算换国籍了。

如果换国籍,她在国外的一切就要去处理,容易露馅儿。而且说句现实点的话,她如今的外籍身份,在这会儿还容易唬人。以后做生意还能打打进出口的招牌。

李玉立也没多问,她如今对自己都产生了动摇,哪里还会质疑别人的决定。所以并没有说什么。

晚上十点,苏浔就和周牧一起去朱总办公室打电话。

朱总一直等候在办公室,见到苏浔来了,客气的给她倒了一杯牛奶,“晚上就不好请苏总喝咖啡和茶了。”

苏浔笑道,“客气了。”

“这都是应该的,不知道苏总在我们这里住着如何?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尽管开口。”

苏浔道,“都还不错。”

朱总道,“您可千万别客气,我是真心向您请教。我们希望每一位来这里的客人都能为我们提供一点建议。”

苏浔见他认真,就提了一句,“那我就提一点,马桶不够智能。作为号称东州市最豪华的国际宾馆,竟然没有智能马桶。”

朱总:……马桶还有智能的吗?

虽然不懂,但是朱总决定记录下来,回头就去查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您的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重视。争取早日装上那个智能……智能马桶。”

苏浔道,“我也是随口一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说着看了眼手表,“请问现在方便用电话吗?”

表上面的钻石闪到了朱总的眼睛,“当然方便,您请。”朱总笑着伸手指了指电话座机。

然后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面,那样子是不准备挪窝的。

周牧看了他一眼,又看看苏浔。

苏浔微微摇头,表示无所谓。然后就开始拨电话。因为是国际长途,中途还需要转接。而且噪音也挺大的。

终于接通,对面是一长串的外语。

苏浔立马用流利的英语和那边联系。

当初她的领导就是个老外,开会和工作都是用的外语,苏浔外语不错。美式口语没什么压

力。

苏浔在和对方的管理层通话后,用很傲慢的语气和对方自报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