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省的《文化出国》特辑一扫积弊,别说记者的脸了,连记者的声音都没有出现,可那采访节奏,采访内容却明明白白,任何人看了都知道这是访谈节目。
Z省的特辑在内容上也有了改进。
以前的相关部门主导的采访特辑不配叫特辑,压根就是一个现场采访。
被采访对象对着镜头念台词,一听就是假的。
而《文化出国》实在是太真实了。
狐妖影视公司的贫穷,对前途叵测的迷惘,对电影的执着,对华夏文化的热爱,以及得知相关部门会大力支持的喜悦等等都太接地气了。
尤其是最后胡舍其公然呵斥挑衅仇人。
这么真实的拍摄怎么可能是相关部门安排的政治任务?
一群领导不用看收视率,不用看观众反馈就能知道《文化出国》的反响一定比以前的采访特辑要好。
虽然《文化出国》的末尾有那么一些不和谐,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理念的东西,但是一来这更真实,谁还没有一些脾气呢?
二来观众喜欢看这些东西啊。
三来有着一段末尾更显得“封杀胡舍其事件”就是刁民的民间行为,与相关部门无关,不然胡舍其怎么不在末尾喊话相关部门,采访又怎么可能播出?
一群领导仔细观看Z省的采访特辑《文化出国》,只觉虽然有些缺点,但是又红又专,瑕不掩瑜。
《文化出国》就是一部优秀的,能够将相关部门的态度表达清楚的采访特辑,必须在全国播放。
一群领导统一认识,在会议上表示全国各级相关部门必须学习Z省的新制作模式,力求让观众喜欢看,乐意看,认真看,大力推动文化出国。
相关部门的态度是如此明确,哪个工作人员会不懂代表了什么?
那与马枫叶交谈的工作人员放下汇报工作的电话,对马枫叶的不识趣真是鄙夷极了,张局不肯见他,他竟然还跑到自己这里闹腾,真没见过这么愚蠢的人。
……
一天后。
某相关部门公开宣布已经颁发了狐妖影视公司制作的电影《摄像机不要停!》的上映许可证,即日起该电影允许在全国上映。
马枫叶将手里的酒杯砸在了厚厚的地毯上,骂道:“艹!”
虽然早就猜到会有这个结果,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就通过了。
一个大佬淡淡地问道:“《我是李银瓶》能够得奖吗?”
马枫叶笑了,秒懂那个大佬的意思,道:“绝对没有问题。”
那个大佬轻轻喝了口酒,道:“那么,我们就在票房上打垮了胡舍其!”
马枫叶用力点头,恶狠狠却又自信地笑。
他马枫叶在导演界的能力是有数的,他拍过多少超级卖座的电影?
胡舍其和周渝两个小字辈放在他眼前算老几?
马枫叶悠然向后靠在沙发上,舒展手臂,道:“日本人喜欢《摄像机不要停!》又怎么样?”
“《摄像机不要停!》在国内根本没有看点!”
“演员都是十八线垃圾;”
“剧情是拍电影。”
马枫叶大声道:“拍电影啊,与老百姓有个毛线的关系?全国14亿人,与拍电影有关的人才多少?50万?60万?不能再多了!”
“区区几十万人从事的行业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马枫叶用力拍着沙发,大声道:“《我是李银瓶》就不同了。”
“一个女人被人造黄谣,被人羞辱,四处告状的故事啊!”
“这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
“这是14亿人都知道的事情!”
“这是14亿人的生活!”
“这是7亿女人的痛!”
“只要电影上映,全国7亿女人就会支持《我是李银瓶》,不支持就不是女人!”
“7亿女人的基本盘啊,再算上女人的丈夫、儿子、父亲,全国14亿人至少会有10亿人是基本盘。”
“10亿人的10%买票看《我是李银瓶》,就有1亿人买票!”
马枫叶眼睛放光:“论电影质量,《我是李银瓶》采取了最新的一流拍摄手法,《摄像机不要停!》算老几?”
“论明星效应,《我是李银瓶》有大美女明星主演,男一男二都是国内著名男星;”
“《摄像机不要停!》的演员有哪个大腕?”
“论名气,《我是李银瓶》马上就要在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获奖;”
“《摄像机不要停!》获得什么奖了?有哪个电影节会高看它一眼?”
“论宣传,我马枫叶不是自吹,在演艺圈还是有几分薄面的,胡舍其认识几个媒体记者?”
他微笑,没有继续“论导演水平”那是他不想重复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马枫叶傲然大笑:“《我是李银瓶》与《摄像机不要停!》同时上映,一定可以碾压《摄像机不要停!》。”
“相关部门就该看看这国内的影视圈内,胡舍其有什么资格与我马枫叶叫板!”
几个资本大佬微笑,这辈子一直顺风顺水,钱多到几十辈子都用不完,却被一个小辈踩在脚下,一群靠自己才有饭吃的相关部门竟然敢对自己吆五喝六,命令自己低头,这口气无论如何不能忍。
一个资本大佬摇晃着酒杯,眼中精光四射,让胡舍其去死,让相关部门看清楚离开了他们,国内影视圈就没人玩得转。
马枫叶拿起电话拨通黄天宝的电话:“天宝,看哥哥给你出气!胡舍其马上就要完蛋了,哈哈哈哈!”
……
杭州。
胡舍其神情紧张,捧着电话问道:“马枫叶和画意真的要用《我是李银瓶》与我的《摄像机不要停!》打对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