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难道不是这样吗?
哪怕反派毁灭了半个地球,主角也必须温柔又坚定地向反派伸出手:“我相信你会变成一个好人的。”
原谅罪犯,包容罪犯,才是人间正道!
那中年男子深呼吸,努力平息对《秘密森林》的愤怒。
一部电影,而且是以检察官为主角的电影,怎么可以宣扬报仇,怎么可以宣扬以暴制暴,怎么可以宣扬杀人不受到惩罚?
要是那些三观还不曾树立的,对世界还处于探索和彷徨的小孩子看了《秘密森林》,以为“法律无法制裁坏人,就亲手杀了坏人”是正义的,是对的,是惩奸除恶……
那小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那温暖和谐友爱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那中年男子打了个寒颤,对胡舍其充满了愤怒,以及对自己一贯单独看了电影后才准许子女看的习惯赞叹无比。
有自己牢牢把关,不让恶劣的思想污染自己的宝贝孩子们,孩子们才会成为温柔善良,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
日本某个电影评分网站。
《秘密森林》在5分制的评分中只得到了2.1分,恶评挤满屏幕,滚动条拉倒鼠标坏了都找不到一条好评。
有人发言:“……真不敢相信这是拍了《摄像机不要停!》的胡舍其拍的电影!垃圾!一坨屎!”
有人谴责:“……女主角作为检察官已经发现了检察官内部有人犯罪,为什么不向更高级汇报?”
“为什么不寻找更多的证据逮捕罪犯?”
“为什么要用杀人的手段?”
“为什么不设计一个陷阱诱导罪犯露出马脚?”
“为什么要以暴易暴?”
“这与那些杀人凶手有什么区别?”
有人不理解极了:“犯了罪,就该受到法律的惩罚,然后在监狱中用余生忏悔和赎罪,女主角怎么可以杀了那些犯罪的检察官,不给他们忏悔和赎罪的机会?”
有人怒斥:“电影的三观不正!电影在宣扬暴力!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千万不要去看!”
有人建议道:“《秘密森林》虽然没有血性和暴露的镜头,但是内容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至少该评为R15级。”
一大堆留言庆幸着:“幸好还没看。”
“不用看了。”
“对胡舍其失望极了。”
“偶像失格。”
“脱粉!”
“果然一本电影看不出一个人的好坏啊。”
……
某个大商场的电视墙上正在播放某个电视台的评论节目。
某个嘉宾眼神严肃,道:“……电影并不需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难道北老五的《极恶非道》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了?”
“难道香港的《古惑仔》想要赞扬古惑仔了?”
“难道《沉默的羔羊》鼓吹吃人了?”
“电影、电视或者说所有文学作品都只是在阐述某种现象、某种现实存在的人,而不是鼓励读者、观众学习主角。”
“没有人认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鼓吹出轨对不对?”
“读者和观众需要的是从文学作品中看清世界,世界不美好,有压抑,有压迫,有反抗,有堕落,有涅槃,有挣扎,有寻求光明却最终坠入深渊。”
“读者和观众要深思自己看见的东西,反复思索。”
“所以,尽管很多人批评《秘密森林》采取了非法手段,缺乏正义,我却依然坚持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街上,一群人抬头看着电视墙。
有人不屑地道:“人与人之间就该包容和体谅,犯罪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怎么可以杀了他们?”
有人支持:“对!坏人也该有人权,直接杀了就是破坏法律,破坏人权。”
有人叫嚷着:“怪不得胡舍其在东方大国只有黑粉,宣扬暴力思想,没有正确三观的人怎么会有粉丝?”
十几步外,一个年轻男子看着电视墙上坚定支持《秘密森林》的节目嘉宾,神情不变,缓缓掏出手机,在某电影网站的《秘密森林》评分中打了5分。
凭什么不能杀了那些罪犯?
凭什么不能以暴制暴?
凭什么要原谅罪犯?
胡舍其说得没错,“我就是不原谅!”
另一条街上的某个小酒馆中,一个新人女生恭敬又谦卑地笑着,给公司其余人倒酒。
一个前辈大声道:“胡舍其根本不懂女人。女人就该温柔如水,就该善良。”
另一个前辈提醒道:“科长,现在说这些话会被认为是性(骚)扰的。”
科长和好几个前辈一齐咒骂:“就这句话也算性(骚)扰?”
科长大声道:“在我还是一个新人的时候,女职员不仅要给前辈倒酒,还要坐在科长的怀里劝酒的!”
几个前辈大声笑骂,好时代一去不复还。
倒酒的新人女生脸上的笑容没有一丝变化,不断地说着:“是啊,就是这样。”“没错。”
然而她的心中对这个狗屎的职场愤怒极了。
日本说什么不许职场霸凌,不许职场性(骚)扰,可是为什么她还要在这里倒酒,还要听前辈们回忆泡沫时期的“幸福生活”?
一个前辈醉醺醺地问那新人女生:“你看过了《秘密森林》了吗?”
那新人女生温柔地笑:“没有。”
那前辈大声道:“没有就好,不要去看!烂片!三观不正!”
那新人女生微笑着:“是啊,就是这样。”心中对一群垃圾般的前辈不屑极了。
胡舍其的《秘密森林》她早就看过了,很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