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爷他追悔莫及(125)
可看老夫人再要给,姜净春就不肯收了,她现下已经有很多钱了。
老夫人执意打开了那个盒子,她从里面抽出两张五百两的银票塞她手里,又给了她一袋满当当的碎银,她道:“你收着,祖母知道你不差钱,但出门在外,多备着一些总是没差。”
姜净春仍旧是不想要,老夫人便又道:“不收就是瞧不起祖母了,祖母这把年岁了,身上难道还掏不出千两银子吗。”
见老夫人如此执拗,姜净春最后只得收下。
老夫人又道:“还有啊,出门在外,使不得大手大脚花钱,到时候露了富,容易叫旁人盯上,晓得吗......”
老夫人又说了许多叮嘱的话,直到外头天已经黑透了,花云从外头进来催了,若再不走,得碰上宵禁。
没法,祖孙二人即便再舍不得,也得分开。
姜净春起身离开,走到门口之时,老夫人唤了她一声,“小春。”
她回过了身。
老夫人坐在灯下,灯光打在她的脸上,脸上皱纹尤其明显。姜净春才发现,祖母什么老了这样多。
她听她问,“你还会回来吗?祖母在家里等你。”
姜净春觉得自己继续在这里待下去,就要落出泪来。
这是她长这样大第一次准备出远门,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同亲人分别的感觉。
有些难受。
她不敢再说,只是点了点头,算是应了老夫人的话,而后头也不回地离开。
直到她走后,老夫人也仍旧看着她离开的方向没能回过神来,一旁的老嬷嬷忍不住出声唤她,老夫人才终于回了神来。
看着她决绝离开的背影,老夫人叹了口气,声音略带了几分忧愁,“终归是长大了的孩子,罢,想要出去走一走也好,山长水远,人生处处是归处。”
只是也不知道为何这般突然就要离开,之前也没有什么想要出门的迹象。
老夫人想得脑袋有些泛疼,也没再去想这事了,任由老嬷嬷扶着她进了里屋。
*
翌日清晨,天光大亮,姜净春拿着陈穆清给她弄来的路引,带着雪照与花云一同出门。
她盘算好了,就照着陈穆清给她的那本游记走,一路向南,她先跑个整三日,即便顾淮声从贡院里头出来也找不着她。
和陈穆清在门口又掉了几滴金豆子后,她便出了门。
三人先是弄来一辆马车,接着就往城门的方向去。
这段时日天气不错,空气清新,已入八月,不似七月炎热,在外头穿着轻薄的衣服,赶起路来也是凉快。
马车,三人坐在一处,姜净春打开包裹想要翻看游记,打开后却发现一个陌生的桃粉钱袋,她拿出来看,发现里头放了满当当的小银子,还卷了两张一百两的银票,马上猜到是陈穆清偷偷塞的。
恐怕她是觉着她要在外头待上个一年半载,生怕她受苦,便塞了这些,当面给,姜净春一定不会要,所以干脆偷偷塞包裹里头了。
陈穆清虽然不缺钱花,可这么些钱也得攒好久。
姜净春揉了揉发红的眼便这钱袋放了回去,她打开了那本游记,看了看接下来的路线。游记上确实有好些有趣的地方,姜净春想着,反正她跑了,顾淮声不一定会来追,而且就算来追,这样大的天地,他肯定也找不到她在哪,倒不如就顺着游记慢慢游过去,也不用着急。
她“抛亲弃友”出来一趟,可不能委屈了自己。
姜净春打定了主意,便开始同花云、雪照琢磨起了游玩的路线。
雪照生得面冷,心肠也不大热,见姜净春扯着她想说话也只做不言,不大理会,姜净春讨了个没趣也没恼,同花云又聊得热火朝天去了。
就这样,三日的路程,姜净春不紧不慢走着,整三日过去,才不过出了京城,到了一个毗邻的小镇。
因着雪照跟在身边,这些时日也没什么人敢来寻她麻烦,姜净春玩得快活,丝毫不知三日已经过去,顾淮声已经从贡院里头出来。
*
秋闱结束,顾淮声在贡院里面待了整三日,监了三日的试,终于可以出门。
今日是秋闱的最后一日,负责此事的礼部侍郎也来了这地方收尾。考试结束,他马上先去寻了顾淮声。
顾淮声刚从考试的房间出来,礼部侍郎马上就迎了上来,两人一同往贡院外面的方向去。
礼部侍郎道:“这几日真是辛苦小侯爷了,有小侯爷坐阵,今年秋闱也格外顺利啊,到时候等我忙完了这阵,一定得好好谢谢你。”
顾淮声揉了揉眉心,在这里面待了整整三日,监考了三日,确实有些疲累,他阻了侍郎继续客套下去,道:“举手之劳罢了,那这处便交给大人了,我先回了。大人也莫要送了,我自己回去便是。”
听了这话,见他面色隐隐约约有几分疲惫,礼部侍郎便也没再继续说下去,只是他还有一事想要去问顾淮声。
他道:“小侯爷……那宋家公子是怎回事?我听闻说他头一日给抓监牢里头去了,后来怎么又放了出来?”
这事实在有些古怪,一般进了监牢的人可就没有再出来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