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爷他追悔莫及(249)
而且,这回还差点就杀了顾淮声,顾家的人也不可能不知道是他动的手,只是那日去的都是些死士,他们就算知道,也没什么证据。
这回,顾侯爷的儿子差点都死了,他还能每天就钓他那几条破鱼吗。
到时候如果他和宋阁老、姜南他们联合在一起,他应付起来也够呛。
重新修建天禄台的两百万两白银,批不下来,没钱再拿去喂饱手下的人,他们也未必再能那样听话。
他现在,也就过一日偷一日。
是日傍晚,王顺让人去给宋玄景和姜净慧去了信,让他们来了一趟王家。
每三年有一次京察,又称之为大计,每逢大计,吏部需对全体官员的去留、黜陟做出决策。
今年的京察,在一月底。
王顺喊来那两人,为的也就是这一事。
等到两人到了,王顺直接进入了正题,他道:“这个月底过完了年后,有三年一回的大计,这个月吏部有得好忙。”
确实如此,姜南是吏部尚书,自从十二月份的时候就一直在忙了,姜净慧时常见他很晚才会归家。
他们不明白王顺为何突然提起了这件事,难道这次喊他们来,是和这事有关吗。
王顺也没再瞒着掖着,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他对宋玄景道:“你能劝说你祖父,让他去叫姜南,给宋玄安谋个一官半职吗?”
姜南是吏部尚书,如果想要在这方面插手,自然是方便,但是,宋玄安连科举都没中,这一官半职安他身上,显然是有些不合礼数。
宋玄景有些不明白王顺的用意,他道:“大人的意思是?”
“让姜南渎职。”王顺说。
此话完,他又看着他道:“只要姜南给宋玄安安排官职,到时候你再偷出一些宋家的东西给小慧塞到姜南的房间里面,那样,便又有了行贿的罪证。”
只要宋玄景能说服宋阁老,让宋阁老去找姜南,给宋玄安在这次的吏部大计中,悄摸安上一个官,到时候再弄些证物过去,姜南渎职行贿便是跑不掉了。
宋玄景和姜净慧也都听明白了王顺的意思。
两人沉默了片刻,最后还是宋玄景先开口道:“六成能说动。”
本来宋阁老就有些想让宋玄安捐个荫官当。
宋玄景本也有八成把握,但出了他打宋玄安的那事之后,宋阁老心中难免会有些芥蒂,便少了两成。
王顺听到这话,道:“没事,那姓宋的也是个老糊涂,拎不清楚的,还当现在是以前那个时候,想弄个官,就弄个官,你如果说了,他多多少少会听进去些,宋玄安现在不是说亲了吗,身上挂个一官半职的,说出去也好听些。”
敌人最懂敌人。
王顺和他这么多年,他是什么人,他还不清楚吗。
宋家那边不大担心,王顺又看向了姜净慧,他问她,“小慧,到时候你可以吗?”
王顺虽是在问,可眼中却带着几分试探。
万一姜净慧对姜家心软......
姜净慧听到王顺问他,回了神来,她垂首点头,回了王顺的话,“知道的,到时候我一切都听大人的。”
她回去,不就是为了这么一天吗,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可以不可以的了。
吩咐完了两人这事之后,王顺也让他们回去了,出来晚了,怕也要惹了人起疑。
待到他们走后,屋外急匆匆进来个人,王顺抬眼去看,发现是萧伦。
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妇人,王顺也没见过那人。
不过很快就猜出了她的身份。
她应当就是当初那个知道真相的人。
萧伦从屋外进来,还带来了一身寒气,那个妇人,跟在萧伦的后面,有些畏畏缩缩。
见到王顺之后,妇人恭谨给他行了个礼,只是那个礼看着仍旧有些别扭。
王顺哪里还有心情顾忌其他的东西,他指着那个妇人向萧伦问,“这人是谁?”
萧伦拱了拱手,算是行了礼,他回了王顺的话,“这人是曾经在岑音身边照料的婢女。”
当初他顺着岑音这个名字查了下去,果然轻松了许多,一路查,还真叫他查到了当初在岑音身边照料过的婢女。
他在京城外的一个小村子上找到了这人,快马加鞭,马上将人带回了王家来见王顺。
王顺看着那人,情绪也难得有些起伏,他问她,“岑音人呢,现在可还曾活着,她的女儿人呢,现下又在哪里?”
那妇人回了王顺的话,她垂着头道:“岑音已经死了……”
王顺眼皮一跳,“死了?为什么死了?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一五一十说与我听。”
岑音死了,那他的孙女也死了?
那已经是阿玉唯一的血脉了。
第七十一章
这事再去提也是许久之前的事了。
期间还有太多这个妇人不知道的事情。
若真要论岑音和王玉的故事, 还得从王玉被李郎中邀请上门的那一天开始说。
那日,王玉被李郎中邀请去了府上,他不大想去,但盛情难却, 王玉无法拒绝推脱, 没法,只好跟着去了。
去了之后也无非是些应酬, 那李郎中看着很想和他攀关系, 一说起话来,就说个没停,期间, 他还让舞姬上来跳了曲舞,王玉也没什么心思看, 看那舞姬穿得少之又少,他的头也就差低到了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