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爷他追悔莫及(55)
果不其然,就听顾淮声道:“你今日若不按这个手印,我就去寻你家人的麻烦。”
他那不急不缓的声音传入了李思的耳中,不过他仍旧没有动作,显然是没将他的威胁放在眼里。
若是王顺连他的家人都护不住,这不是寒了手下的心吗,往后谁还会为他做事?
顾淮声显然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他轻笑了一声,而后道:“我不是在吓唬你,你也别不信。说句难听的,首辅现在已经过六旬了,你觉得我熬不过他谢世吗?反正他也没有子孙后代,你觉得,到了那个时候,谁又还会记住你的家人呢?”
他长身玉立,站在这样恶臭的地方却也是那样光风霁月,声音也如珠玉相碰般朗润。
可他口中吐出的话却让李思身上发寒。
顾淮声说,“但是我不一样啊,我尚年轻,有的是气力,即便现在我动不了他们,等到他死后,你还觉得我动不了吗?王党在走下坡路,可我现在才二十一岁就当上四品官了。”
言下之意,王顺日益凋零,可他蒸蒸日上。
他现在是首辅,可他不会永远是。
李思终回过了身来,他看着顾淮声的眼神难掩怒气,沙哑的嗓音近乎歇斯底里般冲他质问,“你非要殃及无辜之人吗?”
“他们不无辜。”顾淮声的嘴角收敛了笑意,“天禄台死伤无数,你顶了罪,让你的家人痛快度日,那些死了的人呢?”
李思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力气,猛地起身爬到了围栏边,他气极败坏想去拉扯顾淮声,奈何距离实在是有些远,他只能狠狠地“呸”了一声,骂道:“不过是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你少来充什么圣人。”
圣人吗?君子吗?
几年前,尚年少时,他是想当圣人君子的。
可是现在,顾淮声早就不想了。
他没有被李思的举动弄生气,毕竟人的珍视之物受到威胁,总是会失去理智。
他最后只是问他,“手印按吗?”
“不按我就走了。”
顾淮声果真转身离开,可没走出几步,就听到李思喊住了他。
“我按,我可以指认是受他指使。”
顾淮声回过身去,从袖口中拿出了一纸诉状,递到了李思面前。
李思从唇角沾了血下来,他看向顾淮声又问他道:“你会保护他们吗。”
他做了这样的事情,王顺不会放过他的家人的。
顾淮声道:“你放心吧,我活得比他久。”
拿了李思的诉状之后,顾淮声直接去了宫中。
他去了乾清宫,太和帝的寝宫。
门口的太监进了殿内传话,没多久就出来,领着顾淮声进了殿内。
“今日不当是在上值吗?怎来了宫里面。”
太和帝今不过四旬不到的年岁,当年他的父皇好不容易争夺了帝位,可在皇位上还没坐个几年就已经仙去,由年纪不过十五左右的太子即位。
一过就是二十来年。
帝王身着金丝龙袍,头戴金冠,不过一句简单的问话,也透露着几分威严。
顾淮声给他行了礼,而后回了他的话,“陛下,关于天禄台一案,还另有隐情。”
太和帝听后没什么情绪,只是问道:“案子你们前些时日不是已经都定下了吗?”
顾淮声将那封诉状交给了一旁的太监,太监接过,呈给了太和帝。
太和帝暂没有看这物件,而是让太监先放到了桌上。
顾淮声盯着被呈到了桌上的罪状,手掌微微拢紧,没有说话。
太和帝同他说起了旁的事情,“你倒是难得来宫里面一趟,朕听闻前些时日姜尚书家寻回了千金?可是真的?”
当年姜净春走丢的事情闹得可不小,太和帝也知道些许。
顾淮声也有些不明白他问这话的用意,不过最后还是回了他的话,“是寻回来了。”
太和帝听后没甚反应,只是意味不明道:“那还真挺好,这么些年过去,还能寻回来。”
两人暂时无言,就在此时,殿外又来了另外一人禀告,说是王首辅来了,有要事同太和帝相商。
顾淮声前脚才到,他倒快,后脚就跟上了。
说是巧合,谁信呢。
太和帝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轻扣着桌面,看向顾淮声道:“既阁老来了,那我先同他商议政事。”
顾淮声的视线始终落在桌上的那封诉状上,他知道,这东西他多半是不会去看了。
他薄唇紧抿往殿外走去。
他出殿,外头的王顺也正往殿内去。
那人已经六旬年纪,头发与眉毛皆已发白。王顺年轻之时,世人都称他是美髯公,须长过肚,风姿绰约如覆雪之昆。如今年老,下颌也仍旧留着一串长长的白胡。
他在早些年间就已发迹,太和帝还是皇子之时他就是他的太傅,后来先帝没当个几年的皇帝就轰然崩逝,年岁不大的太和帝登基之后,王顺是他身边的老人,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后来他辅佐着少年帝王,一路走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如今没人能撼动他的位置。
就在两人擦肩而过之时,顾淮声看到王顺朝他扬起了一抹笑。
那张斑驳年老的脸上,嘴角浮起的笑竟都不曾使得脸部有一丝褶皱。
顾淮声很快就看出,这笑带着几分恶意,带着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