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当上首辅了(136)
宋予归缓缓说道:“李大人,下官认为没有的话可以培养,那些会治理的官员也不是生来就会的,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摸索学习才有的经验。”
“将以往怎么抗灾、如何做的灾后重置整理归纳出来,再结合多方建议整理成册,这样以后再有类似的灾难也能即使找到应对之策。”
另一位大臣说道:“但这样是否太过费时费力,而且要怎么培养呢?难道要专门开办一个学堂吗?”
宋予归:“但如果闲费时费力就不去做的话,那我们难道就一直延续着以前的旧方法吗?”
“有些地方的官员对于治理本土常发生的灾害已经有经验了,他们就可以直接担任灾情所的指挥官一角。”
“没有的,那就选出经验最为丰富的那位去向别的地方官员学习治理管理的经验。”
“像是之前安庆府雪灾,如果有安灾所,官员及时调度指挥,受灾群众能够得到有效救助,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百姓感染瘟疫的事发生。”
“而正是因为那些灾民知道留在那不会有人来救他们,没有人能够安抚人心,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灾民往外跑,还将瘟疫带给了周围的城镇,造成更加严重的灾难。”
很快也有大臣站出来支持他,居然是林尚书,“臣也觉得这个方法可行,近年来灾害频发,成立安灾所是必要的,百姓们知道受灾后该往哪走,也会减少骚乱,城中其他人也可以直接向安灾所捐献粮食。”
另外一位稍年轻点的官员站了出来,诉说自己的建议,“臣认为,贪污之事也该重视,刚才宋修撰所说安庆府一事就是在职官员贪污包庇所致。安灾所每年都应该向朝廷进行述职,这一年发生了什么灾难,怎么治理,花费银两都应该记得清楚详细。”
宋予归忍不住朝那个官员看了眼,这不就是年终汇报总结吗,看了眼官服,是户部的,看来以往年终没少向圣上汇报啊。
有了这几位官员开头,很快也有其他大臣站出来诉说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有些确实是认真思考过的,但有些只是来摸鱼的。
宋予归朝旁边看了眼,座位上翰林院的同僚们笔杆都要写出火花了,记的飞快,宋予归默默在心里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歉意。
明德帝在上面听的津津有味,时不时点点头,等众人都说的差不多了才开口:“各位爱卿说的都很有理,既如此内阁尽快拟个章程出来,退朝。”
宋予归和其他大臣一起跪在地上恭送着明德帝离开,下朝的时候跟他搭话的人明显比以往多了不少,宋予归一一回应,脸都快笑僵了。
但他也没走远,李公公又来叫他去给明德帝做伴驾,正好解了宋予归的难。
跟随着李公公一块往御书房走,宋予归其实不是很明白明德帝叫他干嘛,按理来说今天的伴读应该是其他人才对。
宋予归进到御书房的时候里面只有明德帝和二皇子两人,宋予归跪拜过后明德帝赐了座,宋予归在位置上坐了下来。
明德帝朝他问道:“这件事你提议出来的,但我却让别人做,你可有什么想问我的?”
宋予归赶忙起身回道:“回陛下,臣明白这是陛下在为臣考虑,臣刚入朝廷资历尚浅,并没有相关经验,贸然领事只怕撑不起这个担子。”
明德帝点点头,“不错,今天还是你来伴驾吧。”
“是。”
做皇帝伴驾的时候下衙时间都要比往常迟,他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快到晚饭时间了。
林知秋正推着汤圆在院子里看蝴蝶,院子里的花开的正艳,引来了很多蝴蝶围观,汤圆很喜欢看着这些五颜六色的生物,醒着的时候基本都要出来看会儿。
“我回来啦。”
林知秋听见声音转过身子来看他,眼里满是笑意,“回来啦相公,顾清说你去宫里了,我想着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回来,快去洗手,可以吃饭了。”
宋予归上前抱住老婆亲了两口才放开,看着林知秋羞红的脸颊笑着说道:“怎么还是这么容易害羞。”说完还伸手捏了两下林知秋的脸颊。
林知秋小声嘟囔道:“还不是你老是这么突然亲我,快去洗手,我都饿了。”
“好,马上去。”
洗完手出来,饭菜已经摆好了,饭厅只有他们一家三口,没看到林父林母,“爹娘呢,在后院?”
林知秋将盛好的汤放到他面前,“他们之前认识的一位婶子邀请他俩去城外的庄子玩,今晚不回来,本来是邀请了咱们一家的,但你要上衙,我就给拒了,爹娘跟着一块去玩就好。”
“挺好的,爹娘多出门玩玩也好,放松放松心情,有让人跟着不,去的哪知道吗?”
“城东的燕兰山,我让赵五跟着去了,不过相公你明天早上去上衙得跟顾清一块了。”
宋予归无所谓,“没事,正好跟顾兄一块在路上聊聊天,今天没去食肆?”
“早上去了会儿,店里一切都好,我转了圈就回来了。”
吃完饭,林知秋说道:“相公,我们出门去散散步吧,今天吃的有点饱。”
宋予归点头同意,“好啊,那汤圆就让玉竹照看吧,汤圆差不多也该困了。”
将汤圆交给玉竹俩人就这么手牵着手出门去逛街了,走出巷子来到正街上,夜市已经开始了,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