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奈娶了小夫郎后(381)

作者: 不曾阿 阅读记录

他得和牛掌柜竞争县城的客人。

而且也放弃了广大的乡下市场。

不划算。

综合考虑,他就暂时歇了买铺子的念头。

等赵丰也怀了孕,他就彻底收了念头。

不买了。

五年内都不考虑买了。

有那个银钱,他更愿意置地收租。

等秦小响大一些,要去私塾读书了,再说买铺子的事。

不买铺子,那他就想改善一下摆摊条件。

露天摊位,冬天冷夏天热,太遭罪了。

就这么风吹日晒了五年,他如今和叶妙站一起时,肤色对比异常明显。

要是全身都晒的均匀,那也好说。

在炕上脱了衣裳后,视觉上也能多些刺激。

可古人穿的衣裳多,太阳只晒脸和手。

黑爪。

黑脸。

这不刺激。

只好笑。

再加上小苞谷经常来玩,于是他就琢磨着原地搭一棚子。

大集上那些需动用灶火的吃食摊子,基本上都搭了棚子。

摊主长期驻扎在棚子里。

早上无需从家中赶来,起床后简单洗漱一番就能开始做吃食。

附近有官府打的水井,用水很是方便。

搭棚子需得向官府报备,由小吏过来划出一块地,再上交二十文的管理费——每月二十文,之后就可以自备材料搭棚子了。

秦劲将这个打算告知叶妙,叶妙立马点头。

早就该搭个棚子了!

于是,秦劲抽空去了趟县衙,有谷栋在,当天下午就办好了手续。

第二日,周立周延年秦方秦圆几个上山砍了些树木,用牛车运到大集上,只花了一个下午,几人便将棚子给搭好了。

棚子不小,占地有三十多个平方。

之所以整这么大,是考虑到冬日可以在棚子里烤火。

平日里秦小响秦小鱼来了,也有地方玩耍。

棚子里不留贵重物件,但防止下午时被人占用,他整了把铁锁挂了上去。

棚子搭好后,天气也热了。

小苞谷再来玩时,他身后有遮阳的地方,晒不着小苞谷了。

谷栋买的新宅子比原先的院子大了一倍还多,但谷家原先的院子太小,因此,新宅子不算特别宽敞,小苞谷想玩滑板车,还是得去外边。

前段时间,秦劲在家里给秦小响秦小鱼搭了个秋千。

还在门口的果树下给两人绑了个吊床。

秦小响秦小鱼来大集上和小苞谷玩时,热情的邀请他们苞谷哥去家中玩秋千和吊床。

但安哥儿肚子大了,谷栋不肯让安哥儿乘坐颠簸的牛车。

云哥儿也太小,才十一岁,谷栋也不肯让云哥儿独自带着小苞谷来五里沟。

最后还是谷南回娘家时得知此事,于是带着云哥儿和小苞谷来了秦家。

秦劲装的秋千挺大,成人也能玩——叶妙也是孩子嘛。

因此,不仅小苞谷体验了吊床和秋千,云哥儿也体验了。

一大一小回了家,就央求谷栋在自家也装上这两个宝贝。

谷栋只得寻了工匠,将院子的青砖地面挖开,装秋千,种果树。

但真将两个物件装上了,小苞谷和云哥儿又不肯好好玩了。

人多才热闹嘛,就他们两个,玩起来有什么意思?

他们要去找小响小鱼玩!

还有胖乎乎还不会走路的小糕糕!

两个小祖宗日日闹,谷栋无法,只得同意安哥儿的提议:

回五里沟住一段时间。

正好马上就是麦收了,谷栋也该忙了,按照从前的习惯,他三五天不着家是常有的事。

与安哥儿成亲后,甭管再忙,当日能赶回去他就一定赶回去。

但现在俩孩子都嚷嚷着要回村,那他就恢复从前的日子吧,专心忙公务。

考虑到安哥儿大着肚子不方便,他又特意找上从前的邻居婶子,让其过来照顾安哥儿一段时间。

有人洗衣做饭,安哥儿在乡下的日子颇为自在。

白日里,领着小苞谷、云哥儿去秦家的大院子玩耍。

晚上时回自家睡觉。

院子大了就是好,可以随意折腾。

秦小响秦小鱼已经嫌弃扭扭车太慢,两人只玩滑板车。

小手扶着车把,小腿一蹬一蹬,跑的飞快。

小苞谷比他们俩跑的更快。

云哥儿也不减对滑板车的热爱,于是经常满院子都是车轱辘的声响。

三岁大的小朋友,搁秦劲上辈子已经开始读幼儿园了。

因此,三个小朋友除了玩耍,也有正事要做:

学习。

秦劲叶妙教导他们读书、识万物。

平日里,叶妙会有意识的教他们背《三字经》或《诗经》里的名句,不讲解其意,只让他们记住其句。

算术也得安排上。

秦劲叶妙并不指望秦小响、秦小鱼有多大出息。

但两娃娃决不能当睁眼瞎。

反正这些早晚都要学,于是叶妙带娃时顺口就教了。

秦家的麦收很快到来。

麦收之前,郭厚将续作精装版的润笔费送了来。

续作精装版是两个月前上市的,共刊印了五百套。

发售当日就卖出去了一百多套。

后来外地商旅入城,余下的三百多套也很快售完了。

青云书坊就又刊印了二百套。

并提前将这二百套的润笔费结算给了郭厚。

因此,此次郭厚送来的是七百套的润笔费。

一套秦劲可得一百五十文,七百套便是一百零五两。

此外,第一本、第一本精装版、续作,这三本书半年间又给秦劲挣了十多两稿费。

两者相加,郭厚一共送来一百二十七两润笔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