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秦]陛下何故水仙?(67)

作者: 昔谷今山 阅读记录

王龁已死,若是他心意未曾改,这桩姻亲,概是已经定下了。

嬴政替扶苏感到些不妙,不过这种私情,就不该是他来替着操心了。

有这功夫,他还不如去操心秦政会喜欢谁,若是以他现在的心理来揣测,交付真心这种事概是不会有的。

可秦政方才十六岁,情窦初开的年纪,少了他从前面对的桎梏,若是真的喜欢谁,凭着些少年心气,估计都得去表明心意一番。

若是被人伤了心,以秦政现在这样粘他的性子,指不定就会来找他哭。

秦政长着一张和他如出一辙的脸,他可不想看自己为情所伤的模样。

想着,那边府门,嬴政视线所投之处,兀地闯进来一片玄色衣袍。

正是秦政。

第35章 远离

府门处顿时跪下一片人,恭迎之声齐齐响起。

秦政免去了众人跪拜,道:“今日无须多礼。”

而后入了府门,往停灵的大堂去。

辅国大臣死,他在其灵前行揖礼,而后静默一刻。

礼毕,他道:“王龁将军自昭襄王始忠于秦,战功无数。告老之际,又为寡人辅国,其功赫赫,寡人特许其以诸侯之礼下葬。”

此话一出,在场人暗暗心惊。

却也无人反驳,尽数道大王英明。

秦国近年来又是出兵灭去周王室,如今又率先让臣子以诸侯之礼下葬,从他国的角度怎么看也显出些狂妄来,又逢近来蒙骜攻韩,不免让他国觉得兼并之心已然急不可耐。

秦政却已下了决断。

他不会想不到他国会窥得这份野心,此事是迟早之事,而他现在急需一个外部矛盾,来减弱围绕着他的权势之争。

韩国势弱,蒙骜连攻几城,与韩之争这并不足以成为之于秦国的难题。

至少得是赵国或者楚国这样的大国。

他需要这样一个矛盾来转移吕不韦和华阳太后尽数放在他身上的视线,再寻找一个机会,彻底挣脱他们的束缚。

只是这个矛盾也不能太大,若是天下联合攻秦,即使秦有一战之力,但损耗实在太大,不为上策,激发与其中某国矛盾的同时,还需得稳住其他几国。

此事明日朝堂上再议,现今还是处理好王龁的后事,秦政想起他府中独一的孙辈,扫视一圈,见到了灵体旁戴孝的王乔松,看她年纪尚小,于是问道:“府中可有代为操办之人?”

杨端和于是站出来,道:“将军生前将乔松交由臣,受此重托,便由臣代为操办。”

秦政见王龁自己都有安排,也就不再管其他,道:“如此甚好。”

至此,他再留在这就是徒增场上的沉重氛围,便示意身旁侍从准备回宫。

走前,他看了一眼在角落站着的崇苏,示意他跟自己回去,而后就上去了车架。

临行前,却有人追了上来,经由他身边亲卫,给他递了一卷竹书,附加一个布袋上来。

“谁人呈上?”秦政扫了一眼。

亲卫则与他道:“回大王,由蒙家两位小辈呈上。”

秦政这才接了过来,让亲卫下去,一一打开来看。

这三年间,吕不韦和华阳太后以勿扰他温书习武为由,夺了蒙恬和蒙毅随意入宫的特权,三人少有机会见面,此次是在葬礼,他们也不好寻他说话,只是趁此机会给他送了些东西。

竹书中没有什么特别,展开来,是左右分开的两版字迹。

一个写得豪迈,都是诸如大王最近如何,大王最近过得好吗之类的直白问候。

一看就是蒙恬写的。

另一个字迹工整许多,内容也差不多,只是比前者委婉不少,末了,还附带与他说了最近的趣事,说是跟人学了些木雕的手艺。

秦政心中一动,随即打开了那布袋。

里面果然是一个小木雕。

从中拿出来,只见是三个小人同坐案边,一人在正中,明显是他。

身旁两人,一人手撑桌案,倾身和中间的人说着话,而另一人静坐其旁。

虽是初学,刻得有些许粗糙,其上神态却极为贴合,一时从前之景浮现眼前,秦政轻笑了声。

可爱。

他打算摆在日常处理政务的案台上。

一路回去宫中凉室,秦政将木雕放到眼前,而后拿了笔来,一面在竹简上写着东西,一面与身旁的嬴政道:“你觉得我所做可妥当?”

问的是方才的那个决定。

嬴政却看着那个小木雕思及了从前。

以前那两兄弟也给过他许多这种小玩意,后来时过境迁,蒙恬时常不在咸阳,蒙毅和他亦忙于偌大帝国的政事,无暇顾及这些。

随着他的年岁增长,这些小玩物也不再适合摆在明面。

久而久之,这些故物带着他们故去的回忆,不知在何处落尘。

片刻后,他将思绪绕回秦政的问题。

如果是站在秦政的角度,应当是妥当的。

秦政不知他的计划,也不知明年会有何事发生,如今王龁离世,是老臣逐渐凋零的趋势,新起之秀又不能确保其能效忠,时间上就不能再拖。

再者,吕不韦的名声已然败坏,他定是想顺着这个机会,找机会给予其一个致命打击。

能让吕不韦绝无翻身之地的罪名,无非叛国窃国。

而若要用计为他安上叛国的罪名,最好的机会就是在两国交战之时。

王龁之死,时间上太过巧妙,也就成了一个转折,是三股势力暗斗逐渐浮出水面的预兆。

秦政需要一个彻底撕破脸的机会,国境范围内暂时没有这样的机会,于是他放眼去了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