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祖她是飞升过来的!(213)

作者: 肖肖的鱼 阅读记录

忍了忍。

【滴……放瓜了,第三瓜:清唐县县长贪污,家里的床下有个地窖,里面全是这些年搜刮来的财物。】

【清唐县?在哪儿来着?】

【距离宿主不是很远,这个县长姓许,今年五十二,是个墙头草,早些年打仗的时候,投靠过倭寇,也投靠过那边,后来看着情况不对,赶紧就把自已重头包装了一下,投靠了政府,因为他组织百姓开城门,减少了战土伤亡,立了功,就任职清唐县的县长。】

【好家伙,这种都可以?家底丰厚不?会不会被抓啊?】

【暂时不会,因为他在任期间,不管是哪个政府,他都没有干过伤天害理的事情,用他的话说,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不然他和全县的百姓就只能没命。】

【这么一看,他也不算坏。】

系统没再说,坏与不坏,它也不知道。

反正它只负责放瓜。

【818这是你今天放的三个瓜来,第一个有点用的瓜。】

【还有有用的,这个许昌全养了几个姨太太在山上的尼姑庙里,每个月都要去一趟。】

【……】

宋颂沉默了,【尼姑庙?姨太太?这都可以?】

【这个尼姑庙是他特意给姨太太建造的,他秉承着狡兔三窟的道理,一开始只有一个,后来慢慢收集了好几个,因为是尼姑庙,又在深山老林,平时闭门闭户,附近还真不知道那里有个尼姑庙。】

沉默半天,宋颂只能憋出这么一句。

【城里人还真会玩!】

就在她吃瓜的时候,逃荒队伍突然喧闹了起来。

宋颂有些不解的看向前面。

没一会儿,宋三柱也高兴的过来了。

“爹,前面看到绿的了,前面的人说,那是清唐县,前面路口有解放军,在登记,如果愿意在这里落户,也需要登记,然后分配到各个村里去。”

“好!好啊!”

宋老汉也很激动,逃难几个月,总算是见着希望了。

没多久,宋大柱和宋二柱也过来了。

他们的意思是就在这里落户。

反正这种事情,宋颂插不上嘴。

她干脆开始吃瓜。

【这就是清唐县啊,统子,那杏花大队在哪儿?】

【杏花大队就是清唐县下面的,比较偏僻的一个大队。】

哇哦,合着她吃的瓜主都在这儿等她呢!

忽然有些兴奋呢!

之前觉得索然无味的瓜,现在一想到瓜主离得近了,她就忍不住想去看看。

特别是那个给自已弟弟养娃的王二麻子。

他是怎么做到的,这男人的胸怀可真够大的。

【宿主,你不知道,这王二麻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着他媳妇和弟弟那啥,两人动静越大,他就越兴奋。】

【哇哇哇,这是我一个小孩能听的?系统,你好污啊!你把我染黄了。】

系统:

你不能听,那你眼里的兴奋是啥?

我看你真是恨不得去观摩一下现场吧!

宋颂跟着大部队来到了清唐县的路口。

部队正在那里登记,人们排着队,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希望。

逃难几个月,大部分人都不想再继续居无定所下去。

队伍太长,各家各户就开始原地停下。

不愿意再逃难的,就开始等着。

有些觉得这里还是不够远,就怕干旱还继续往这边扩,就想在往南走一走。

于是一部分逃难的停了下来,一部分有闯劲的,就继续往南边走。

留下的人,暂时也没法立马登记,好在政府这边也做了安排。

每家每户按照人头可以去领粮食。

宋家分家了,现在就宋老汉带着一儿一女,外加宋颂这个拖油瓶。

领粮食就是他带着宋三柱去的。

没过多会,父子两个就领着粮食回来了。

四根红薯,一盆杂粮粥。

宋老汉拿出自家的碗,开始分粥。

一人一勺,刚好。

一勺粥,放在这大大的土碗里,也不过将将才半碗不到。

宋老汉又一人分了一根红薯。

“吃吧,现在不怕饿肚子了。”

虽然吃不饱,但是总比之前好。

第144章 你把馒头放我嘴里吧

之前的日子,宋颂没有经历过,但是从原主大丫的记忆里,她也知道那日子不好过。

她也算是运气好,被宋家捡回来,这才走了没多久,就遇到了政府救灾的了。

想到这里,她沉默了。

大丫要是再坚持坚持,说不定就不会被饿死了。

可惜了……

红薯不大,宋颂还是掰了一半下来,塞给了一旁的宋大妮。

“娘,你吃。”

宋老汉看着她的动作,眼里全是满意。

宋三柱看着她的眼神也柔和了些。

只有宋大妮一个人,什么都不懂。

给她,她就拿着吃。

不过她也是咬一口,就递到宋颂嘴边,“妞妞也吃!”

就这样你一口我一口的,半个红薯没两下就见了底。

她视线注意到宋老汉他们都只吃了半个红薯,剩下的半个,都放在了碗里。

宋颂也有样学样,把手里还没吃的半个红薯放了起来。

杂粮粥有些刺嗓子,宋颂吃得有些不习惯。

但是身体的本能却饥渴的吃着。

可能对于身体来说,她嫌弃的杂粮粥就是此时最美味的东西了。

看着几人惨兮兮的喝着这能照出人影的粥,陶十三心里也是有点颤动的。

之前两个世界,她也是经过经历过这种饥荒时代的。

只是,当时有她,几个孩子从头到尾,也就没有缺过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