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竹(106)

作者: 寓风 阅读记录

“还煮一下?”

“煮一下好编, 编出来扇子也不容易发霉生虫子。”姜松爷爷乐呵呵地拿板凳给他们坐, 把煮过的竹篾晒到院子里。

等姜松傍晚回来, 就能编了。

挂好篾条他也坐下, 拿起姜松编完了还没修剪干净的扇子帮忙剪出形, 再插上把手, 贴着边缘用麻绳往上缝封边。

四文半的扇子, 他们是不用麻布条的。

用纸条又不结实, 干脆像老款式一样, 两侧沿着边缘贴上篾条,再用细麻绳缝结实,这样比贴布条还耐用。

邻居瞧见了, 给他递剪子递篾条:“你不会编那花啊?”

姜松爷爷摇摇头,“人家沈先生和姜竹教我们松娃娃的,我学啥。”

邻居攥攥膝盖,往他们屋里瞧,见还放着好些篾条,忍不住问:“那么多篾条,得编多少扇子呀?卖得完吗?”

姜松爷爷:“沈先生说能赶在这个月编好都能卖掉,得给人家船商留时间往回运,赶在天热之前叫人家能摆出来。”

那不是就剩一个草市了?!

邻居坐不住了,“你忙着,我上山看看。”

他得亲自去问问姜竹和沈青越才放心。

他找到山上,也正有别人问着呢。

沈青越:“收呀,月底之前,你们编多少我们收多少。不过量太大,可能价钱就不是九文钱两把,而是四文钱一把了。”

多了那胖子肯定得和他讲价。

众人琢磨着,现在已经不是计较那半文钱的事,而是“那船商能要那么多呀?”

沈青越:“没事儿,他要不完……”

我就不卖他纸扇子呗。

沈青越笑吟吟地:“还有别人呢。”

和那些船商打交道大伙儿还是有点儿憷。

反正在他们印象里,那些外乡人都挺难说话的。

还会骗人。

某种程度上,沈青越也有点儿那种感觉,不像他们本地人,知根知底的,碰上个混混,心里也有个谱。

沈青越这样大包大揽,他们反而有点儿不放心了,“人家真能要咱们这么多扇子?”

沈青越:“他们又不是一个地方来的,大虞这么大呢。”

据他县城一日游来看,宝峰县城人口应该能上万,一个小县这么多人,大点儿的县城只会更多。

难不成还指望住在城里的人也和他们一样去砍竹子编扇子吗?

就贵一文钱,多种花样,沈青越觉得哪怕拉到县城去卖应该也挺好卖的。

若不是这个世界画不够普及,他的画正好能卖出高价来,其实还是这样低成本的买卖更稳妥划算。

本来还想让姜竹趁着热起来前多编点儿扇子赚钱呢,这会儿姜竹光破竹子劈篾了。

这家一把,那家一把,紧赶慢赶的都不够用,砍竹子都是姜松去的。

沈青越也让姜松跟他家里人说一声,别人都编,他们也编吧,篾条不够就自己去砍竹子,姜竹有两把篾刀,要是姜松想用跟他说一声就行了。

姜松也学了怎么破篾,技术差点儿,凑合能用。

村里人原本还怕编多了卖不掉,不想姜竹根本弄不出那么多篾条来。

他们村里也有其他会劈篾的,但手艺不如姜竹好,实在不够用也凑合着来了,反正是扇子,把没劈好的部分剪掉不用就行了,顶多稍微厚点儿重点儿。

沈青越也没让他们全学一个图案。

几家学一种,编出来每样都有,每样数量差不多,有的挑就比单一的更好卖,卖给船商他们也好再卖。

练习是最好的老师,用竹篾的人多,姜松破篾的技术都变好了。

不过他是没时间帮沈青越编扇子了,沈青越每天用那几把扇子得姜竹晚饭后给他编。

不过他们有灯,不怕天黑,每天编十几把小扇子对姜竹而言都不算什么活儿。

第二期的《长腿鸟》沈青越画了九天画完了。

除了跟着他学画,还在每天练习控笔的石生,谁都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内容。

等画好了,沈青越拿给姜竹看。

不用他念,姜竹把灯拉近点儿,先看画再看字,看过一遍再看一遍,第三遍时候沈青越让他念出来。

姜竹才不怎么好意思地磕磕巴巴念,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下沈青越,再重复念一遍。

等那张纸上所有字都能正确念出来,姜竹就朝他笑一下。

沈青越被他笑得也很有成就感。

尤其是看进去了情节,眼睛湿漉漉的时候又笑一下,沈青越就特别开心。

姜竹其实挺聪明的,记性也好。

学过的东西忘得不快,也很勤勉。

他睡前偶尔能听到姜竹在自己房间亮着灯嘟嘟囔囔念先前学过的字,这好学的劲头沈青越都佩服,偏偏他自己还不好意思,生怕被发现。

根本不知道这要是给他爷爷那种老教师看见了得多感动。

这次的“连载”只有八页,内容是长腿鸟大雨天离开禽舍,在路上遇上了老鼠,和老鼠英勇搏斗。

姜竹看画,沈青越看姜竹,他每个反应都被沈青越看得清楚,等姜竹眼睛亮晶晶地说很好看,沈青越就知道不用修改了。

距离草市还有好几天,再画一期又有点儿来不及。

沈青越决定后面几天把这一期里可能受欢迎的内容多画几张。

他猜前面几张应该好卖,老鼠出场那张大概销量要差点儿,而奋起大战老鼠那张,说不定会畅销。

趁着有时间,沈青越在扫盲班搞了次投票,一张一张过,让他小学生们举手投票。

结果不出所料,前几张和长腿鸟奋起搏斗那张票数最多,老鼠出场票数最少,他打算把票数高的画抽出来多描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