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去了?
于凌点头,“对啊,如果没有这两个生意,我哪来的收入啊?国家又安排不了那么多回城知青,我们家又没有任何人脉。这不是衣食父母是什么?”
至少当时她身边是没有任何人脉,能帮她落实工作的!
高老师的男人比她晚回城半年呢。
至于如今,她已经尝到做生意的甜头了。
短期内要想多挣钱来买房子、接回儿子,还是只能靠做生意。
不然哪怕靠着妹子蹭上人家的关系,被安排一个工作。
那一个月也就赚几十块。
而且分房子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这种安稳日子以前的她是梦寐以求的,但如今却觉得有些鸡肋了。
倒爷怎么了,二道贩子又怎么了?
就算面上不好看,她得了里子、得了实惠啊!
于凌现在活得挺自信的,她已经身价过千了。顺利的话,今年能过万。
她已经决定过年那段时间要去插队的地方找儿子的消息了。
不过,她不打算和徐然一起去。
她又没打算和他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至少现在没有!
这种人情就别去欠了。
她和徐然,还是单纯的利益关系吧。
不过徐然说他不能拿六成。因为在挑货和出货这两个环节,于凌的作用都比他大。
还说他这次卖货是真的认识到差距了
最后就还是说成五五分成。
于凌准备把于承叫去。过年他也要放几天假的。
反正单独一个人,她是不敢坐火车跑那么远的。
如今不是必须有介绍信才能跨省流动了。
但她一个女的还是不敢独行千里的。
那一路明抢暗偷、坑蒙拐骗真挺吓人的。
这是于承欠她的!
如果不是当年二选一于承接班、她下乡,后来邱新梅怀了于鹏又把她的工作抢了。
也就没有她被迫丢下诚诚回城这
件事了。
她可以早早儿的、最晚在七年前父亲过世之前就能以接班的名义回城。
那样她甚至都不会和钟言结婚。
在工作被抢之前,她是没打算在插队的地方结婚、生孩子的。
等再成功的在京广之间跑个两三趟,身家弄到5000以上。
她就找于承说这件事。
这一趟取经显然给了邱老爹很大的震撼。
但他仔细想了想,于凌说得没错。
这个生意如果能长长久久的做下去,比靠邱勇这个儿子养老还强。
过去几十年国家给了他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如今退休了还有一份退休工资。
他一直很感谢国家。
如今,那些买鸡蛋的客人让他能丰衣足食,他是得对人家好点啊。
邱老爹和邱老娘拿上40个鸡蛋出去了。
邱老爹道:“老婆子,刚于凌说的话你听到了?”
邱老娘有些不以为然,“会不会太夸张了啊?”
“一点也不。这个生意做好了,咱们能还债、能给邱勇出聘金和聘礼、还能老年无忧。”
邱老爹也不太会露出八颗牙齿微笑服务。
但他听取了于凌的建言,认认真真把客人当成领导来对待。
要说像对父母一样,他做不到。
但可以类比的就是领导嘛。
另外,人都有占便宜的心理。哪怕是一点小便宜,能占到也欢喜。
他先给人拿大个的鸡蛋。
剩下不是那么大的,就21个算20个。
这样别人凑也会凑到二十一个来买了。
这又不是很多,如今一家大小通常十来口人三世甚至是四世同堂呢。
吃这点鸡蛋不在话下,不存在放过期的情况。
邱家也是大事男的说了算的。更别说邱老娘还没有工作,一辈子手板心向上跟他要钱花。
所以,虽然她很舍不得吃这样的亏,却也只能任由邱老爹做主。
渐渐的,来他们这里买鸡蛋的就多起来了。
可别小看了口口相传。本来就只是一个厂医院,传播范围又不太大。
医务人员都来了不少。
江莹还听到人议论,说今天门口卖鸡蛋的老太婆的男人来了,跟她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她听说了具体操作,也准备去买21个。
一个上午,邱老爹就卖出了300多个鸡蛋。
送出去的不过五个而已。
少赚了五毛钱,但走量一下子就大起来了。
邱老爹跟于凌打听清楚了的。
刘老大那里量大管够,巴不得他多进货呢。
如今放开了,乡下每家每户都在多养鸡。早就没有当初一家只准养三只的上限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养三只是社会主义,养四只就是资本主义了。
上线的货源、经销商都希望走量更大。
至于邱老娘,别人看她一副皮笑肉不笑、努力挤出笑的样子。
到后来她看到白送了五个鸡蛋,挤都挤不出笑来。
要不是这里不是大个的,就是有添头,都要绕道去其他两家。
邱老爹干脆是让她跑腿回去取鸡蛋,不要留在这里。
这样,他就不用走开了。
“以后就我来卖鸡蛋。我干脆做个手推车,把鸡蛋都推过来卖。你在家管着邱勇,千万不能让他又和那些街溜子混到一起了。”
今天上午净利润小三块。他觉得长期下去,大有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