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走吧,回去蒸一下再吃。”这个天气必须蒸热才能吃。
于朵还真有几分饿了,她现在依然是长身体的年纪呢。
回去她就捅开蜂窝煤蒸上。
蒸好了,于朵正和妞妞吃着呢,黄姐带着那两口子回来了。
王铮和窦月月对于黄姐居然还请了个人,在做饭的时间段帮忙看摊子十分的惊讶。
黄姐道:“其实这几天本来没打算摆摊的,寒假期间嘛。结果开始上班了,还有人来问。有人买回家直接当菜吃,我今天就做了一些。我本职工作还是给小老板当保姆,肯定要先顾着本职工作。”
小老板还给了妞妞20块钱的压岁钱呢,和给于鹏、娜娜、诚诚的一样多。
就算二月份不要工钱,这一周她也该好好干活才是。
当然,如果黄姐不是这么知道分寸,于朵也不会一味大方就是了。
窦月月问道:“那你请的那个人是……”
“隔壁邻居家准备高考的女儿。一个月十块钱,一天就帮着看两个小时。大家各得方便!其实我主要是卖给学生,开学后生意能是现在的两三倍呢。”
黄姐说完看这两口子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主动道:“一个月能赚接近百元,如今的生活我挺满意的。”
小老板的嫂子一个月也才50多呢,还是去年涨了一回工资才上的50。
于凌如今想着邱新梅辛辛苦苦一个月挣50多,那是相当的唏嘘啊。
她爸十多年前一个月都有六七十了。这个接班的机会还真是让邱新梅给浪费了。
而且,如果不是让于朵去和辛小二相亲的缘故,她还在生产线上一天站八个小时。
怪不得当年只能处心积虑和于承先上车、后补票呢。
不过,人家邱新梅确实一辈子没吃过苦头啊。
窦月月进来之后就忍不住问于朵,“好吃么?”
于凌说她妹子连国宾馆、北京饭店这些地方的饭菜都去吃过的。那些地方的厨师可是能做国宴的啊。
于朵点头,“还蛮有地方特色的,跟我在北京饭店吃过的贵州酒米饭挺像。你先别忙着做什么改动。先卖,看市场怎么反应。弄个意见簿挂在车摊上,态度好一些去问客人的意见。然后再针对比较一致的意见看要不要调整,要怎么调整。”
王铮道:“那怎么定价为好呢?”
这小妹子年纪不大,但生意可是做得很大。他原本以为于凌就够厉害了,结果于凌说她跟她妹没得比。
于朵道:“我没有做过餐饮生意。不过,我听人说过食材成本占三到四成比较合适。”
西单那边自然也有做小吃生意的。还有那家专门卖给摆摊的生意人的、相当于食堂一样的餐馆。
从前她和樊威跟人家老板闲聊,对方告诉他们这么定价比较合适。
王铮点点头,那就定三分之一好了。
他刚才也问了黄姐,黄姐说她每月要摊分蜂窝煤等的花费的。差不都是赚对半!
王铮看看于凌,“我们想尽快把摊子摆起来。”
于凌俯身在帮诚诚拍身上泡筒的碎末。他一个小孩子看到别人吃东西肯定忍不住啊。
但酒米饭不能吃多了,不好消化。
于朵就找了不怎么涨肚子的泡筒出来给他吃。那么长长的一根,白色的、甜的。
他用食指钻进去举着,吃得有滋有味的。就是罩衣上掉落了不少碎渣。
于凌给他拍了,抬起头,“可以啊。那些食材回头买得多,可以再试着讲讲价。月月你就和老板讲你是要长期买的。其他的地方,咱们就比照于朵和黄姐这么办好了。这样,你们心头也自在。”
王铮点头,“好的。”
于凌又问了于朵关于她在西单那两个门面涨房租的事。
她前些天过去听到房东在跟贺山扯皮。
于朵道:“他们看我生意愈发好起来了,就想猛涨。我答应他们翻倍,不过要满了一年合同之后。他们想提前到过年后,那我肯定不干啊。惹急了我,我就买辆二手小四轮,每天开过去就在原来的位置附近卖。”
之前白纸黑字签的一年期的合同,想什么时候涨就什么时候涨还得了?
那一年涨三回,离过年都还早呢。
于凌道:“那以前……”
“以前是因为房东女婿是肉联厂的工人。”
这话一出,于凌秒懂。何副厂长手下的工人,肯定岳家不敢胡乱涨价啊。
于凌闷闷地道:“西单商场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也进去租柜台啊?”
那样,她们的生意肯定会比现在好得多。她们现在相当于承接的是西单商场外溢的客流量
。
于朵道:“还是先指望给我们发营业执照现实些。一天不发营业执照,我这心就是悬吊吊的。”
“小顾那里有没有消息?”
“不知道,听说他有事去义乌了。”
是常宁告诉于朵的。但顾朝暮具体去义乌做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她们姐妹说起来了,窦月月就去帮黄姐打理厨房的事,顺道再取取经。
于凌和于朵做的都是大生意,倒是黄姐跟他们比较有共同话题。
王铮就看着诚诚。
那泡筒于朵只掰给了他三分之一长度的。说如果他听话,走的时候就把剩下的三分之二给他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