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朵玩笑道:“何止啊,他还有两个加起来2000平的大四合院,完整产权的。有时候真恨不得打土豪、分田地。不过,小顾同志,你这样革命家庭出身的人,也会羡慕资本家的后代啊?”
顾朝暮左右看看,“你还真别说!虽然说好男不望爷娘田,但像是我要买机器设备这种事吧,如果能有个海外关系汇大笔分红回来,那真的是要简
单许多。咱们个人、家庭甚至整个国家,如今都面临底子薄的问题啊!”
于朵点头,那可不么。
如果给她两年的时间攒钱,就不会总是捉襟见肘了。
她言归正传道:“我大学准备报考经管系,研究经济理论、经济现象。”
顾朝暮抱着胳膊问道:“你是怎么决定报考这个专业的?”
“以前我也没想到太远,就想进机械厂从临时工当起,尽快转正。然后攒钱考大学!但当时对于要考什么专业,其实也没有具体的想法。我以前的生活很单调,家里、大杂院里也没人跟我提过上大学是什么情形。甚至那会儿干妈挨过一回整了,都不敢多和我说那些。真要说的话,应该是1979年元旦,二姐他们一群回城知青在我家围炉煮茶。我听他们说起回城知青的难处、各自预备的应对,这才萌生的念头。然后又听平反了的干妈说了不少经济学方面的事。我发现我以前看待事情好浅薄!”
顾朝暮点头,“譬如呢?”
“小的时候吧,我觉得二姐她们那代人很惨。大学不能考了,还必须离家千里去干农活。当时几个大妈说,比起旧社会这可算不得什么。后来我懂的经济理论多了,才知道那已经是领导人在当时能给她们找到的最好出路。我们被外国封锁禁运了二十多年,初步工业化也没有完成。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可以提供给年轻人,又遇上了天灾人祸。不让他们去上山下乡,那么多年轻人留在城里,比现在还难。治安,估计也比现在还差吧。”
于朵顿了顿,“再后来,我看了《资本论》。觉得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真的是把什么都说透了。我现在有些疑惑,上头为什么要对改革这么犹豫?我最近在看关于王安石变法的相关资料。”
这是华国历史上最轰轰烈烈的一次改革。丞相前头,皇帝支持。
王安石的初衷显然也是想让老百姓富起来,让北宋往常强起来。结果彻底失败了。
而中间派的苏东坡,保守派的司马光,他们虽然反对变法,也都不是坏人。
都是从家国利益出发的。
于朵越看越觉得改革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缓一点,让阻力小一点是对的。
她看的,大都是在杨音阿姨和梅姨工作的图书馆借的资料。
如今图书馆的藏书、资料通过很多人的努力,在越来越丰富。
哪怕有一些内部资料,她一个中学生的借阅权限借不到。也能很顺利的用杨音阿姨的借书证借出来。
甚至常宁的借书证,都帮她借了不少京大经管系才有的书出来看。
顾朝暮忍不住感慨道:“你这是上着高中,就在开始初步研究了啊。”
他和常宁的各种研究开始得比较早,那是因为劳改农场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集中了很多被打倒、下放的精英。
但于朵以前成长的环境,真的是很普通。
怪不得时常看到她在四合院捧着大部头的书在看。原来已经自觉进入了初步的研究阶段。
兴趣还真是是最好的老师。
她确实是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钻研方向。一边学习经济学理论,一边做生意。挺好的!
比起来,他一边跟着霍教授给军工研究所打杂,一边做生意,还真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他想起之前霍教授还让他把于朵带去家里吃饭。说是到时候可以约着经管系的教授前来瞧瞧好苗子。
但因为前头半年爷爷病了,病况时急时缓。然后他自己的事情也多,把这件事给忘了。
如今于朵又受伤了,看来又得缓一缓。
于朵中肯地道:“我不知道那么多,就觉得多懂一些比较好。理论联系实际嘛!自己感兴趣,也有渠道可以借到书,那就多方涉猎。”
顾朝暮道:“你之前说你羡慕你们班长稳坐第一名宝座,还学有余力。我觉得你能在X中年级第八的位置上,然后私下还博览课外的群书,你一点不比他差啊!”
于朵道:“我上了高中,哦不,应该是从干妈得到翻译英文小说资格开始,就感觉面前被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虽然说儿不嫌母丑,但机械厂子弟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真的是跟X中没得比。而且,能认识常宁和你,对我也很有促进作用。我的目标也是一步一步调高的。嗯,江津和辛明宇对我提高认知,也有帮助。哦哦,还有常荷!她给我打开了开眼看世界的窗口。过年前去东京的那一趟,更是实地让我看到了我们和樱花国的差距。”
她不知道有些彷徨的顾朝暮如今需要听到些什么。但既然他问,她就照着真实的想法说。
希望对他的抉择有所帮助吧。
顾朝暮想起之前于朵提到辛明宇的口气,那绝对是对辛明宇刮目相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