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她14号下午考完,便坐刘哥的车去团结湖小区接诚诚。
幼儿园已经早一步放寒假了。
小保姆小关给他把行李收拾好,送他下楼来。等把诚诚送走,她也就可以早点回家。
于朵下车,和摆摊的王铮、窦月月唠了会儿嗑。
窦月月的肚子已经比较大了,坐在高脚、有靠背的凳子上给客人舀酒米饭。
看样子,这凳子应该是王铮自己动手做的。上头还垫着褥子、靠背,其舒服应该堪比沙发了。
自从怀上,窦月月就一直很高兴。
有自己的亲骨肉了啊,哪怕是个闺女。能生闺女就能生儿子!
于朵道:“还好月月姐你们是住底楼的,要爬楼就太麻烦了。”
如今北京的楼房99%都是步梯房,何况这还是60年代就开始修的。
窦月月点头,“是啊,如果像以前住四楼,那上上下下可是真累人。”
王铮道:“你也是进城变金贵了。在村里,快生了还在田里干活的人还多着呢。”
于朵腹诽:能吃苦,又不代表着只能陪着你吃苦。
看来回头让窦月月躲回十万大山去生二胎,王铮也不可能陪着回去照顾。
这两个生意他肯定不敢丢。手停了,钱就停了。
而且,窦月月回去生二胎,头胎还得有人照顾。
只能靠窦月月的娘家人了。
但是,回去的火车上怎么办?
不过,如今好男人的门槛很低的,不打老婆的就算是好男人了。
她一直对此很无语,但是也轮不到她说什么。
而且,就看这个椅子,要说王铮一点也不体贴,也不对。
眼见诚诚被保姆带下楼,于朵道:“诚诚,快给你干爸、干妈道别,我们这就走了。”
诚诚举起小胖手挥挥,“干爸、干妈再见!小关姐姐再见——”
他这一年吃得很好,身上自然是囤了不少肉。
小朋友圆滚滚的也很可爱。
于朵冲这三人点点头,从小关手里接过手提的行李包。
小关笑容可掬地道:“于小姑,给您拜个早年啊!过年后再见——”
她是关大爷的远房侄孙女,算起来比于朵小一辈。
于朵把包搁脚边,笑着掏出钱包,递了张5块的纸币给她,“拿着,压岁钱!”
如今很多东西依然以分为计价单位,5块钱的购买力很强了、拿得出手。
小关赶紧推拒,“哎呦,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其实比你还大半岁呢。”
“我不大你岁数,可是大你辈数啊。这段时间,你照顾诚诚辛苦了。拿着去稻香村买些糕点回家,拎着好看。”
“那好,那就谢谢于小姑了。我给您带老家自家做的小零嘴来。”
“好,我等着!”
于朵又和王
铮、窦月月挥挥手。一手拎包、一手牵着诚诚上车去。
刘哥直接给开到了小四合院那边。
这边的家具都是关大爷去淘的民国时候的老式家具,而且风格比较统一。
看着比较有那个韵味。
家电前天也全搬进来安装好了,齐齐全全的一整套。
也就空调,因为有地龙没有置办。
于朵主要是冬天畏寒,台式的春兰空调,没什么制热的效果。
这已经是目前国产空调里首屈一指的。
她要买就只有买去年那种柜式的、进口空调。
那个价格,因为国产还生产不了,依然没有被打下去。
所以就没有置办空调。
她已经不想再过多地藏着、掖着,一切以生活方便为上。
周遭的人要仇富、要不满,有情绪自己克服吧。
这都1981年了,拨乱反正已经两年多。
之前像二姐一样登记过的、个体户的营业执照,去年底就顺利到手。
经营税和个人所得税也以立法的形式定了下来,逐步开始征收。
北京的市民心头都有了一杆秤,知道政策不会再倒退,以后商业会越来越受重视。
商人堂堂正正挣了钱,享受一下生活也是应该的。
至于卧具、窗帘等,于朵上周日正好是考前放松,就去友谊商店买齐了。
还是让废品站开小四轮去帮自己运回来。
然后吴珍开上洗衣机,全下了一次水,甩干、晾晒,然后铺上、挂上。
所以这会儿完全可以拎包入住。
两个退伍兵虽然是因伤退伍,但行动其实没有大碍。打扫院子、做饭都来得。
他们两个住了倒座房的两间房,于朵住的正房西屋。
东屋是大书房,正堂做客厅。
西厢三间,两间做了厨房和餐厅,一间客房。东厢,两间客房,一个茶室。
这会儿下了车,于朵对好奇看着整座房子的刘哥道:“进去坐坐啊。”
刘哥笑道:“16号再来,今天还得多去跑两趟。”
如今舍得坐黑的的人多起来了,他要趁这个机会多赚点钱。
不然等到开黑的的多了,竞争大。
于朵进册,也请了刘哥。一直坐他的车也很久了,彼此都比较的熟络。
“好!”
两个退伍兵一个在打扫庭院,一个在做晚饭。
小院子里有树,每天都要扫落叶。
厨房既有大灶、又有蜂窝煤灶。他们把落叶堆干了,直接放到灶膛里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