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休后被竹马套路了(145)+番外

作者: 三两钱 阅读记录

李谷见夫郎没开口说拒绝,便接了过来,他也知道这东西是叶天冬让准备的,等将来叶天冬的孩子出生,他们夫夫也得还回去。

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只进不出。

做人做事都不是这样子。

李谷招呼沈空青进屋喝茶。

他的父亲和大哥都捕鱼去了。

娘亲和大嫂上山捡柴火。

本来他也要做事的,只是叶玉竹如今的情况家里不能没人守着,而他又是相公,这事自然落在他头上。

两个汉子进了屋,叶玉竹也不忍让叶天冬陪着,外面冷,一会冻着冬儿。

沈空青忙活了一刻多钟,把自己转出热意,等坐下来才感觉热意慢慢退去。

李谷去泡茶,客堂就剩他们三。

沈空青一向沉默,就听着夫郎和竹哥儿在说话。

叶天冬顶小心问他:“紧不紧张?”

叶玉竹诚实道:“有一些。”是生孩子,肯定避免不了。

叶天冬看着他圆鼓鼓的肚子说:“我也有一点。”

“你紧张什么?”

叶天冬道:“担心你。”

叶玉竹听了心里安慰,这一年多两人鲜少聚在一块,再不像之前那样形影不离,可冬儿说还要跟他做天下第一好,心里关于他的位置就没减过半分。

“不用怕,会好好的。”

叶天冬摸了摸他的肚子,打着商量似的小声道:“你要听话,不准让阿父受苦。”

他自己也是大着肚子,还一本正经安慰别人。

沈空青听的忍俊不禁。

但也把冬儿的焦灼记在心里。

平时再老成的人,在面对人生大事上,终归免不了紧张忐忑,实属人之常情。

作者有话要说:

第69章

沈空青明白冬儿的担忧, 生孩子是鬼门关前走一遭,姑娘在这一关上都难过,何况是哥儿。

他也怕万一, 所以沈空青早早做好了准备, 他不仅提前找了产婆,到生产那日还有郎中坐镇。

不过这些事冬儿都不知晓,主要是沈空青怕让他知道加剧他的紧张。

没一会, 李谷端着泡好的茶水进来, 分别给几人斟上热茶。

他的到来没改变什么, 两个哥儿依旧热络地聊着, 他们好似自成一派,汉子根本插不进话。

沈空青和李谷聊自己的。

两人虽然做的事不同, 可对方都有些兴趣, 你问问我捕鱼这行当, 我问问你种地这事, 时间也很快过去。

坐了半个多时辰,叶天冬还舍不得回,沈空青只有先回去, 晚点再过来接他。

他回到家,曲莲已经把青菜晒好, 老爷子也从外边回来了。

见他自己回来, 问起了叶天冬。

“还在竹哥儿那。”

沈君迁背着双手站在廊上,闻言问道:“他也快生了吧?”

“说是就这两日。”眼见着要冬天了,他们一年到晚都在县城, 没空往山上去, 家里的柴火得提前准备:“你找过樵夫没有?”

专门干这行为生的人也有, 但谁都可以做, 只要想换点钱,都可以把自己拾到的柴火卖掉一些。

沈家不拘泥于跟谁做生意,只要上门都会收。

后几个月沈君迁没跟着去县城,家里实在忙就会下地帮帮,不忙就在村里闲逛,这些小事他打理的井井有条。

“找了,过两日还会送几担过来,到时候你把钱结一结。”

沈空青记着了,他回自己那边,把晒好的被褥抱进房间,顺便把床榻铺好。

稍晚一些,给锅里生上火,就去李家接冬儿。

过了那么久,李谷上山拾柴火的娘亲和大嫂也回了家,两人离开时李母还热情邀约他们留下来吃饭。

沈空青一番推拒才得以带着冬儿离开。

等牵着冬儿走远了,沈空青才小声说他:“我不来你还不晓得回家。”

叶天冬与他十指紧扣,闻言笑道:“你会来的。”

两人相知相许一年多,如今孩子也有了,叶天冬当然清楚他的为人。

被这人捧在手心疼的滋味让叶天冬放大了骄纵,他知道有青哥在,自己不会有这些后顾之忧。

沈空青看他一脸肯定的样子,也不禁勾起了唇角:“饿不饿?”

“嗯,你这么说是有点。”他摸了摸肚子。

他诚实的样子让沈空青喜欢:“想吃什么?”

“想吃牛皮菜包。”

牛皮菜包就是用牛皮菜的叶子裹住加了菜梗剁成的肉馅,然后放去焖煮的一道菜,秋冬时期几乎每家每户的餐桌都能见到。

“成,弄给你吃。”

家里有猪肉,回去剁馅就行。

叶玉竹的发动时间果然如产婆预料的一样,第二日刚入夜,他就有了反应。

天冷,本该吃了饭睡的,结果李家匆匆来报,叶天冬就着急忙慌地要沈空青带他去。

本来这事也轮不到跟他说,只是两个哥儿感情好,叶天冬千叮咛万嘱咐等叶玉竹生产的时候一定要来通知他,李家才跑这一趟。

沈空青见他着急,赶忙把灯笼点上,给他套好披风,搀着他出门。

今夜月光明亮,若是他一人,不点灯笼都行,只是身边有了冬儿,必然得小心。

好不容易到了李家,就见到院子里灯火通明,等进了院子,就听见叶玉竹痛苦的嘶喊声。

吓得叶天冬一下子抓紧了沈空青的手。

沈空青把灯笼随手插.进墙缝里,拍了拍他的手安慰他。

除了李谷,李家也全都在,就连叶玉竹的父亲也来了。

叶玉竹的房门关着,只有烛光沿着窗户和门缝渗出。

照得外边一圈人神色紧张。

叶天冬想要进去,沈空青自然不许,他还有两个月就要生了,若是情绪激动怕也会早早发作。

上一篇: 图南 下一篇: 惜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