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布衣锦华(1054)+番外

作者: 木雨相 阅读记录

这点大家都疑惑了,不过郡主做得决定,她们当丫鬟的,听话就行了,不用问的太多,问的太多不好,郡主也未必会跟人解释!

当时她们就觉得,那东西卖的那么贵,每次都有人买不到,很遗憾的下次才能买,为什么不一次卖多点,这样不是赚的更多,现在华锦才告诉她们,如果真的一次性卖很多,人人都有,这东西就卖不上价了。

“其实试用的小样也算是饥饿的一种,东西给的不多,既不能让她们用了还见不到效果,又不能让她们用了以后效果很好不需要再买正装了,这几天的时间足够她们把试用装用完,也能看到效果,在这样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么好用的东西没有了,你们说,要是你们会怎么想?”当年常子衿为什么有机会回去做个普通人,却想要跟在华锦身边,因为她很聪明,知道哪怕跟着华锦当个小丫鬟,也能学到任何一个所谓的普通人学不到的东西。

现在的常子衿已经是秀玉书院的先生,平时更是负责女子会所的管理和运转,就算是妓女出身又能怎么样,那些贵族妇人和小姐,为了能够买好女子会所的化妆品,还不是要好好的对常子衿满脸笑容?

如果当年常子衿选择被华锦安排的离开,她也许一辈子也不过就是个普通的女子,甚至不如一般的女子,就算免贱又能如何,普通百姓是不是贱藉,可日子也照样过的没多好,一样是要被欺压的,一辈子都不可能像现在的常子衿一样受到尊重。

常子衿的命运之所以能被改变,跟华锦这样并不会敝帚自珍的将很多事情言传身教的教给身边的人,常子衿本来就聪明,也识字,自然是学的最快的,芙蓉她们因为不识字,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但即使如此,虽然她们每次跟着华锦都觉得自己孤陋寡闻。

等到未来她们出门的时候才明白,她们已经比很多人都见识更广了,后来嘉善郡主身边的丫鬟也是很多举子甚至是一些小官家的公子愿意娶回家的,就是因为华锦身边的丫鬟质量很高啊。

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就是因为大户人家的婢女都是跟着主母学了很多规矩,比很多小户人家的女子还要懂事许多,管家也更好,后来华锦的秀玉书院培养出来更多的优秀女子,虽说出身贫寒,但是却都是有能之辈,也有很多优秀的被很多大户人家娶回家。

华锦几乎用了自己一辈子的时间,真的为平民百姓家的女儿也建立了一条改变命运的通道,也许不会像是科举考试那样范围广,也许不会是那种真正的鲤鱼跃龙门,但真的是一条路,这也成为嘉善郡主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之一,至少在很多女子心中,若不是嘉善郡主,她们的命运也许是一辈子都只能停留在一个等级上。

芙蓉把煮好的醒酒汤端上来的时候就发现华锦正在跟大家讲怎么做生意,要说华锦虽然是心理师,但是消费心理学她也是学过的。华锦自己经常吐槽说学习心理学真的没啥用,好多非常无趣且枯燥的理论,而且很多东西接触的时候是很变态的。

但其实华锦也只是吐槽而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要学好心理学是很难的,同样的,学好心理学,在很多行业都可以做得很好,特别是跟人有交流沟通的行业更是如此,从前华锦就曾经应邀给人做销售心理学的讲座,今日喝了酒,心情不错,华锦便愉快的开讲了。

华锘过来用晚膳的时候华锦刚刚喝了醒酒汤,完成了一个大约半个多时辰的营销心理学的讲座,把一群小丫鬟听的是满脸崇拜的看着华锦,简直差点把华锦看成神了。

事实证明,华锦的传授还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就在几年后,芙蓉她们到了女官的最大年纪,纷纷都被华锦嫁给了不错的人,几乎每个人嫁人的时候有不菲的嫁妆不说,成亲之后那也是超级会抓银子的,经济一把抓,强势又不失温柔,将夫君管的也是相当服帖,每个人一辈子都过的很幸福。

等到这些丫鬟老了离开人世的时候,满心感激的也就是自己的这个主子,若不是华锦,她们的命运如何是如此呢!

对于华锦这种收拢人心的天赋,华锘是佩服,有时候人活着不能不佩服能人啊,华锦哪怕没有空间这个作弊利器,也绝对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吸引人的人,否则也不会能让这么多人信服了,这点华锘也承认。

不过么“姐姐,我饿了,有饭吃吗?”魅力什么的不重要,饭才重要!

☆、第九七六章 同一个坑(爆更求打赏,求月票,各种求)

华锦对于自己选在中秋节聚会的行为完全没有任何的歉疚,那些后宅的女人是很闲了,但是她很忙的好吗,中秋这天她难得休息,谁知道之后慕容桓他们会不会又抓她进宫,何况按照她的计划,自己十四那天没去,相比她的两位师兄应该也把该做的事情做了。

至于那些接到邀请的夫人小姐到底要不要为了家里的事情就不来参加聚会什么的,也完全不在华锦担忧的范围之内,有什么好担忧的呢,不来,她们可能错过的是另外的好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让她们的未来变得更美,至于那让她们变成黄脸婆辛苦的后宅事情,就算早起吩咐下去给下人办就不会出错的。

如果一个后宅的女子一定要自己亲自在家管着后宅的事情,那只能证明这个女子的能力是有问题的,如果都是这个水平,后宅的女子还有什么社交?

八月十五这一天,宁淏早早起来练剑,他是寒暑都不改的每日都会锻炼,之后就会去跟那些同窗聚会,或者说,去示好拉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