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皇帝临走前还想考考太子。
最近政务多到都没功夫睡觉了。
杨二娘找来的时候,太子觉得这是个出去溜达的机会。
赶紧就来了。
“杨卿提议,由大唐官方给大宋皇帝下国书,以佛法交流的名义,让你们出使金山寺。”
原本赠送经书,只属于民间私自行为。
是修行圈子的事,是宗教的事,但是不是朝廷的事。
杨二娘就是想把这件事高度和官方挂钩。
这样一来,白娘子就在朝廷这边挂了号了,法海日后就会更加顾忌两分。
“孤觉得不够。除非夫人成为大宋国师,否则法海依旧会坚持己见的。”
李承乾面带询问的目光看过去。
这回是白素贞摇头了。
她相伴许仙一生之后,还是想要飞升的,她可以和朝廷有牵扯,但是不能享朝廷册封。
“所以,孤决定提前逼迫法海了结你们的恩怨。”
“孤写国书和大宋天子商议此事,让天子以获赠真经,造福百姓为由,主持了结法海和您之间的恩怨。”
许仙刚要反对,李承乾继续说完。
“既然是朝廷下场主持,自然就是双方势力之间的对抗了,也就不是夫人您一个人单打独斗了。”
“势力?”
“大唐和大宋啊,夫人,办个大唐户籍,不影响你修行吧?”
“不影响……”
“很好,我们三局两胜。”
李承乾看向大圣。
“第一局文斗,我大唐派出玄奘法师论经。”
“第二局武斗,我大唐派出护国法师悟行。”
“第三局还是武斗好了,我大唐派出普通百姓白素贞。”
嗯,就这样。
第204章 送经书
这要求一出来,大家都觉得……甚好。
可……法海是否愿意以此次斗法了解他和白素贞之间的恩怨?
如果比完了,法海不认,可怎么办。
或者法海不肯比,就死守三年之约,怎么办?
当白素贞提出这个忧虑,许仙在旁边拼命点头之后。
李承乾和杨二娘看向两人,同时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这表情……简直再说……】
【这孩子真单纯。】
大圣默默的加入讨论。
[当年顾兄弟也是用这表情看师父的。]
【抚摸大圣,抚摸圣僧,咱们不和心脏的比。】
太子“慈祥”了一下之后,为白素贞开始解说。
在这个妖魔鬼怪满天飞,武林高手满地跑的年代。
他们当权政府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
是那些方外之人吗?
不!
“就拿这次你们遇到的仙草两口子,我们在乎他们在哪里隐居吗?不。”
从国家层面来说,你乐意逍遥,你乐意隐居,你偷摸做点好人好事,他们也很乐意啊!
巴不得所有的修行者都这个德行。
无论是修法术的,还是修武学的,都一样。
他们很喜欢很喜欢隐居的方外之人。
省事。
但是你若是做了好人好事,济世救民之后,你要立庙,你要开宗,那就得说道说道了。
李承乾指着杨二娘和刚刚换药完毕后过来的花满楼。
“要么,为国所用,要么为民所用。两者同一个关键点就是……在律法的约束下。”
提到律法,用二娘做举例就不合适了。
于是不怎么遵纪守法的陆小凤和司空摘星被拉了出来。
基于陆小凤不在,于是花满楼代为回答。
花满楼:??
“陆小凤被诬陷杀人的时候,是不是乖乖束手就擒?”
“是”
“司空摘星哪怕是立了天大的功劳,是不是还是见官就跑?”
“是”
没办法,在一个有着武功还有着妖怪和鬼魂的世界。
连立国,都得让君主必须有能传承的自保能力,国家的律法势必很难一刀切。
这些人和朝廷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
以江湖来举例。
先撇开误杀,被人诱导误杀,或者是假装误杀实际上故意杀人这种复杂绕圈的问题。
就说普通的,大众的情况。
一些为非作歹的江湖中人,自有六扇门这样的官方机构进行抓捕,
只要抓到,证据确凿,那就是一个(杀人偿命)等着秋后吧。
不等秋后也行,因为他们经常会遇到,陆小凤、西门吹雪这样的侠义之士进行击杀(斩立决)。
而对于正义的侠士们,他们的行侠仗义的举措,自然就稍稍的不在“杀人偿命”的范围之内。
对于约定的“决斗”。
只要有公允的见证,也不在谋杀之列。
“江湖人是如此,修行者也是如此。”
“法海既然是金山寺的主持,他入世修行,以求正果,就得受朝廷的约束。”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和杨卿差不多。杨卿需要完成父皇和孤下达的各种命令。法海身为金山寺的主持,他也需要完成济世安民,宽慰百姓,必要时赈灾救民等等举措。”
李承乾看着许仙夫妇还是不太懂。
索性把后面的一大堆话给简说了。
“朝廷每年给金山寺减免那么多税,他也该干点活了。”
这个许仙和白素贞听懂了。
也就是在他们看来,十分硬骨头的法海,也是有克星的。
法海可以杀了或者镇压白素贞。
因为白素贞是妖。
那么国家出面表示,把这个白素贞啊……现在是别的国家的妖了。
为了国家层面的问题,你用一个别的方式降妖,了结你们之间的恩怨,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