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配只想考科举(39)
之后,老太太说做就做,晚上就让荨娘去了三房一趟,跟陈誉山要了三百两银子回来。
这钱老太太也不用,就用着花在陈不倦和陈露白身上。
三百两银子不算是小数目,在一些地方都可以买房子了。
陈誉山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估计后面好长一段日子要消停一些。
对此陈不倦挺乐见其成的,他是巴不得陈誉山能够过得差一点,这样也能一解原身被磋磨死的怨恨。
之后陈不倦就不怎么回来t了,他打算后年二月的时候参加县试。
县试紧接着的就是府试,两者之间只隔了两个月时间。
陈不倦想要两场都考过,那么之后就必须足够努力才行。
县试和府试统称为童试,两个都考过了才有资格参加院试。
考过了院试,才能叫做秀才,才能像老师一样在家里有话语权。
本来按照陈不倦刚刚入学没多久,一般夫子是不可能让他参加童试的。
因为从陈不倦入学到后年的县试,慢满打满算也不过读了一年八个月。
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就算再怎么的努力,也不能把四书五经全部记住,就更别提想要融会贯通了。
但是陈不倦有“过目不忘”技能卡,虽然都是一日,两日,三日这样的技能卡,不过如果配上“精力无限”技能卡,那么他完全可以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把需要记住的四书五经全记住。
半个月的时间把这些全部记住,那么剩下的时间足够他融会贯通了。
童试主要考得是文化基础,考试范围都在书本里面。只要陈不倦足够的努力,他还是有信心能考过的。
唯一比较麻烦一点的,就是陈不倦的字了。
上一世陈不倦学过很多东西,什么射击,什么下棋,什么写小说的。
也曾经在大学的社团里,跟着学长学姐学过书法。可惜书法不是他喜欢的,当初也就大二在书法社团待了一学期,之后就再也没有接触过书法相关了。
所以他现在的书法水平,只能算是初中生的水平,想要达到考官喜欢的类型,估计还要几年才能练出来。
可是陈不倦没有那么多时间了,他认祖归宗那一天已经满十三岁。
十三岁的他,没有那么多的几年。就算后年参加县试,都已经算是比较晚的了。
同时他也害怕,祖母现在年纪大了,到时候看不到他为陈家争光。
不过好在老师说了,童试的难度不算大。他们家又住在县城里,对于庭河县的这位父母官比较了解。
县试这方面有陈秀才帮他指路,只要他自己不犯什么大忌讳,一般情况县试还是很容易过的。
不过考过了县试,不代表就能考过府试。县试过了,府试不过,还是一样要从头再考。
只有这两个都过了,才能继续考下面的院试。而院试通过了,才能被称之为秀才,才正式成为了读书人。
之后的日子过得飞快,眨眼间就到了第二年的年关。
陈不倦刚刚回来的那年,过年的时候除了大年夜,其他的时间都在陈秀才家。
为此陈誉山有一次遇见陈秀才,还忍不住对着陈秀才说了一句。
“我这儿子就好像不是我的。”
事实上还真的像陈誉山说的那般,因为陈不倦认回来之后,就一直跟着陈秀才在读书,陈不倦像是陈秀才的儿子。
可惜由于陈誉山有点怕这个瘦弱的堂哥,他鼓起勇气也只敢说出这样一句话。
看到陈秀才微微皱着眉头看着他,陈誉山的怨气顿时什么都被吓回去了。
之后的一年,陈不倦也不怎么回去。他不是在读书,就是在读书,整个人宛如个书呆子。
要不是惦记家里的祖母和妹妹,估计今年年关也不会回来,真的像是把陈秀才当亲爹了。
这一年的年关,也就是小年的时候。
陈不倦收拾了一下东西,带着书童终于回到了陈家。
这一年多来,他长高了不少。十四岁的少年郎,长得高高瘦瘦的。
与当初刚刚回到陈家时,可以说是完完全全两个人。
一年多以前的陈不倦,还是个瘦瘦小小的,十二三看着像个十岁孩子。
一年多以后呢,陈不倦牛奶,鸡蛋,核桃……各种各样好东西吃着补着。
加上他在自己身上,一口气砸了六张“百病消”,把原身当初身上的各种病根子除去。
就在今年的夏天,整个人像是抽条一样开始疯长。虽然还不及同龄人那般的高挑,但是跟之前的身高相比较,看起来已经像个正常人了。
这一年多的时间,陈不倦攒了不少好东西。
光是他喜欢的“百病消”就有六十三张,除去他给自己用的六张,给陈秀才用的一张,给陈秀女儿才用的一张,他手里还有四十四张。四十四张足够他保证祖母,安安稳稳活到一百岁了。
除去这么多的“百病消”,他还抽出来了不少技能卡。因为抽了四五百张卡片,陈不倦终于欧皇了一次,他抽出了一张永久技能。
只可惜不是他想要的“过目不忘”,而是一个对他没太大用处的“力能扛鼎”。
对于一个文质彬彬,走文官这条路的书生,“力能扛鼎”真的不及“过目不忘”或“精力无限”。
不过做人不能太过贪心,能有一个这么强悍的技能,以后也算是有个傍身的能力。
听说有不少的书生,在赶考的时候会遇见山匪什么的。
说一句不吉利的话,万一他以后赶考的时候遇见危险,这个技能也能保全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