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病弱摄政王(247)CP+番外
王安和凝视着李昀苍白的侧脸,亲自去取了一盏手炉,塞进了李昀冰凉的手心里。
“别太操劳,身体为重。”
十多年来,王安和第一次逾矩地,用宽厚的手掌,轻轻地拍了拍李昀的背。
如同寻常的父子师徒一般。
李昀知道这动作意味着什么。
老师终于放下了心中执着的君臣礼节,不再将那执念强加在自己的身上。
李昀手心用力攥着那温暖的手炉,安静地垂着眼睫。
只消片刻,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了李昀白皙的手背上。
王安和递给李昀一张帕子,又瞥见了他膝盖处隐约的割伤,他一贯温和的眼眸也微微冷了下来。
“殿下既然选了一条最艰难的路,以后更要学着保全自己。”
李昀用手掩住膝盖上的痕迹,摇了摇头。
“不过是做戏。”
“君威难测,譬如朝晴暮雨。人心不过是一场闹剧,永无定时。殿下,不要再将自己的信任如此轻易的付出。”
“我知道。”李昀抬眼温和问道,“老师还不愿入宫教授陛下治国方略吗?”
“折子已经递上去了。”王安和拢袖,叹了一口气,“明日早朝后便开始。”
李昀舒了口气,眼角的绯红也一点点褪去。
“那就好。老师,我想先去见一见谈先生。”
王安和见劝不住他,也只好差人扶着李昀一路朝着西院阁楼而行。
直到夜幕降临,李昀也没从阁楼里出来。
王安和在书房里等了许久。
滴漏将尽,就在王安和以为今日他依旧要无功而返时,却看见李昀竟带着从不肯踏出院门的谈怀走进了他的书房。
“若可以,我想请老师即刻派人替谈先生准备行装。”李昀脸色疲惫,可眼中却多了几分神采。
“看来,这世间能说动先生的,只有梁王殿下了。”王安和并不意外,只是感慨,“下官汲营于权术,心思不坚,无论如何努力,都请不动先生出山。”
谈怀用枯瘦的手慢慢拂过那本‘河图志’,颤颤巍巍地展开了一页。
他指着那段批注小字,嶙峋苍老的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一抖。
“当年,谈谋治水不利,水淹三城,因此获罪入狱。这十余年来,谈某闭关演算,就是找不出错漏。”
李昀摇了摇头。
“先生的算法没错。望台按照因势利导一法搭建双束河堤,分流导沙,已经将凶猛的水势暂时控制住了。”
谈怀眼里闪过一丝泪光,可瞬间被他压了下去,只长叹一口气。
“可那些死去的百姓...都是谈谋的罪孽。”
即使过了许多年,那些哭嚎与尸首遍地还是成为他一辈子赶不走的梦魇。
“只不过是党派纷争,殃及池鱼,连累先生锒铛入狱。”王安和看得很清楚,却也知道,这空泛的道理,饶不过谈怀心里的愧疚,抵不了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在谈怀眼前死去的沉重。
“这一次,再不会有历史重演。如今清林势力不复从前如日中天,而陛下也有意清理朝政。先生心怀民生,想必不愿再一次因为水灾而导致生灵涂炭。”李昀劝说得很真诚,清澈的嗓音已经十分嘶哑。
谈怀望着李昀瘦弱的肩背,苦笑了一下。
“老夫虚长殿下几十岁,心性还不如殿下一半坚强。”
李昀浅浅一笑。
“各人经历不同,何敢妄言坚强?若有一日我当真背负了三城百姓的性命,是否能再像谈先生一般重拾治水演算推导、十年如一日苦求解法,尚是未知之数。”
“...多谢殿下开导。”
“望台水利试点推行,全仰仗谈知府从中斡旋。谈家一脉相承的风骨,昀亦佩服。”李昀又将目光投向王安和,十指并齐,弯腰行了礼,“还要多谢老师,自工部派人前往望台支援。”
王安和上前,扶起李昀微凉的手心。
“谢了这么多人,殿下别忘记谢谢自己。”
李昀微怔了一下,清澈的眼眸里终于溢出了几分安心的笑容。
“好。”
王安和拍拍他的手背。
“殿下回去好好休息。之后的事,下官会安排的。”
“是。”
李昀陡然卸下了心上包袱,一时间,嗓子干渴,头也昏沉。
他勉强撑着走出了大学士府,无力地靠在了门口冰凉的石狮子上。
过了不久,谈怀已经穿戴整齐,被小厮扶着颤巍巍地坐上了马车,竟是披星赶月的赶路,一刻也等不及。
李昀望着那遥遥远去的马车,眼底染上了一丝动容。
十年牢狱浇不灭心中赤诚,纵千磨万击尚残存一丝勇气。
老骥伏枥或许志向早已不在千里,可总有一点期冀值得他以风烛之年勇赴远方。
那期冀,大概就是责任吧。
“公子!”
向文向武坐在车辕上,朝着李昀用力地挥了挥手。
李昀匀了一口气,提步朝着马车的方向走,耳边传来街上隐隐约约的锣鼓喧闹声,细细碎碎的欢愉飘在夜空里。
他忽得想起,今日是夙秋节。
谷稻秋霜,月明团降,陌上行人,撷枫缓归。
夙秋节本是庆金秋,贺丰收,期团圆的盛大节日。
前一阵子的承启乱象,闹得人心惶惶,这节日正好给了百姓一个重新振作的契机。
向文向武坐在马车上,看见李昀怔怔地望向远处那露了一角的红灯笼,两个书童彼此对视一眼。
“公子,你若想逛一逛,我和阿武便远远跟着,绝不打扰公子。”
向文的话里带上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