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进化史(163)+番外
“都下去吧。”
“臣告退。”
“几位爱卿,一起看看吧。”秦康乐一点儿没托大,命人准备了几张椅子,同四位阁老在勤政殿一起查看卷子。
其实不过就是案子卷子而已,就看谁更细心,更有经验,世家出身的很有一两个答的不错的,他们是纯粹的经验,至于民间中也一二答的不错的,也能看出明显是心细,对于市井之事颇为熟悉,相比下勋贵旁支就没有什么出色的了,永康伯有些脸红,他对审案子的事儿也不是很了解的,但是有对比么,对比人家的,再看看自己这边人,高下立现。
“陛下,这赵鸿明见识颇多,人也心细,臣认为当属此人头名。”水阁老选了一个民间出来的人可劲儿夸。
“陛下,臣认为武如卿见识多,而且手法老练,当得头名之冠。”
“臣附议,武如卿经验丰富,手法老练,见识又多,头名当之无愧。”
“陛下,臣认为赵鸿明比较好。”江阁老斟酌道:“他的办案手法更加温和,比较顾念百姓的想法,也会照顾老弱,不是一味的铁面无私。”
秦康乐一笑,江阁老这句话用个现代词就是办案人性化,这个也是秦康乐欣赏的地方,所以她道:“现在看么,朕认为武如卿确实好些。”说着一顿,才又道:“只是他是武家的旁支,这么多年来不但学了很多,也见识了很多,更做了不少,所以才会如此老练,可是在这么高的□□下,依旧不能落下赵鸿明许多,可见赵鸿明真的是天资卓绝,因此,朕想取赵鸿明为头名。”
郑阁老与王阁老将话想了一下,发现完全无法反驳,只好压下这份不甘,齐道:“陛下圣明。”
“第一名的就称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就是探花,剩下的一甲进士。至于礼服等,就用红色蟒袍,一些列礼仪流程礼部拟个单子出来。”秦康乐没那么好的想象力,干脆将自己知道照搬。
“臣遵旨。”水孝挺高兴。
“第一名第二名都有了,至于这第三名就何萧吧,仪容不俗,本事也不错。”
“陛下圣明。”这个人是勋贵旁支,第一名第二名被民间与世家占了,第三名不给勋贵也说不过去,这个何萧也确实不错,所以大家无意义。
水孝自然跟自己的爹是一路的,因此在礼节上尽可能的抬举这些选□□的人,尤其是状元,帽插宫花,十字披红,还可以打马游街,并且给了两个月假期,另其回乡祭祖,光耀门楣。
秦康乐直接批了一个准字,让郑王两位阁老都有些眼红,真是够礼遇的。
放榜那天,赵鸿明与几名一同考试的好友都早早的起身,然后一共去看放榜,出身在民间,能够念书家境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毕竟笔墨纸砚哪一样都是奢侈品,所以都没有闲钱请仆人,只能自己一大早努力。
当看到自己中了第一名的时候,赵鸿明就算是个大男人也喜极而泣。
“中了!中了!我中了”的声音此起彼伏,哪怕只是短短几个字,也让人能听说这里面饱含着多大的兴奋。
秦康乐将这件事告一段落之后,晚上问卫泽:“长寿,兵练的怎么样了?可能上战场?”
“陛下放心,进展颇为顺利。”
“这样,明天开始你就带着人出去,记得一定要掩人耳目,这些天有打马游街的热闹事,正好可以作为掩护,至于地方,你暂且带着人去奔着武汉长沙一带过去。”
“臣遵旨。”
两个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卫泽出发,清宁殿中的人都是忠心耿耿的下人,自然知道皇夫不在,这知道这是女皇陛下的意思,因此一切如常,佯装皇夫仍在,没有透漏出去半丝口风。
这时候睿王和清王也被秦康乐调了回来,开始说些各地的风俗人情,以及百姓的情况,甚至于米价和菜价。
睿王道:“臣从未想过,那鸡蛋外面才一文钱一个,臣的府中却要三十文。”
“京城的东西要比其他地方稍微贵一些。”秦康乐脸上依旧是端庄的笑容。
清王道:“臣走了沿海一带,海鱼扇贝等价格十分低廉,大海鱼不过才两文钱一条,京城这边要二百钱。”
秦康乐点点头:“海鱼运输不易,价高也不算过份。”
“陛下……”清王有几分迟疑。
“王叔但说无妨。”
“臣记得陛下今年开天恩,减租一成,可是臣在沿海一带发现那里并未减租,依旧照旧两成租。”
秦康乐神色未必,点点头:“原来并未减租。”
“是。臣去那边只源气候好,人住的舒服,后来有一个小村庄发水,百姓无以为继,后才知道未曾减租。”
“那百姓?”睿王看着清王。
“租子未减,官府倒也并不无能,很快组织赈灾,大多数人家都能熬过去。”清王走访了这么多的地方,对于民生也算是了解很多了。
秦康乐点点头:“这就好,百姓能过的下去就好。”
叔侄三个说说笑笑,然后秦康乐就让双王去休息。
二王走到宫门口,前后脚打了一个喷嚏,回想陛下刚刚的笑容,一齐打了个冷颤,彼此互看一眼,心中有志一同的未未曾减租的地方官员点蜡。
果然没用几天,东南沿海的某个知府就被查抄,一共抄出来的东西折合白银竟然有十五万两之多,这个人是当地某小型世家的嫡次子,最善搂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