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养生系统(慢穿)(1620)+番外
康熙朝那么多公主抚蒙,乌雅氏生的温宪公主却能在京城嫁人,想必当年的德妃娘娘手段了得。只可惜那位公主红颜薄命,若是她能活到亲兄长登基,必定又是一番风光。
“额娘,我懂的。”大格格嘴上应着,心中忍不住悲伤。她听明白额娘的意思,可是嫁在京城就这般好吗?
她今年十七岁,还不想嫁人。她想给不熟悉的皇玛法守孝,巴不得守孝三年,这几年都不嫁人。
她出门交际的时候曾见过潜邸的大格格,那是她的堂姐,当今皇上的亲女儿。当年那位堂姐成年之后,嫁给京城的人家,可是那位堂姐没等到皇上登基,人却没了。
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瞧着大格格和四格格的脸,她的两个女儿生得像她,皆是如花似玉的好容貌。她提点一二,道:“我听你们阿玛提起过,皇上身边有一个宝常在十分得宠,你们在园子里若是见到宝常在,要把她当作正经婶婶一样尊敬。”
“是。”大格格和四格格皆应下。
作者有话说:
目前这个时间点,太后身心健康,她没挂,历史上这会儿太后乌雅氏已经挂了。十四爷家里的娃挺多的,十四爷在乾隆十八年还得一个小女儿,那会儿他都六十几岁了。可见十四身体健康,体格比四爷强多了。
同一个爹妈生的,十四身体那么棒,老四身体咋那么差?
第852章 四爷不熬夜(18)
◎清世宗查欠款◎
圆明园的景致当真是无一不美。
张嫣第一次逛那么大的园子, 圆明园四十景,光是看景能看足足数日的功夫。她住的“天地一家亲”正好在皇上住的“九洲清晏”后面, 没有外人的时候, 她可以跑去九洲清晏遛猫逗狗。
“园子里的灯真别致,风扇也凉快。”
小张拉下电灯的开关,不由得赞叹一声。圆明园的电灯大约是后世台灯的模样, 外头罩着一个圆台形的灯罩。灯罩上面绣着美人图,底下晕出来淡黄色的灯光,极雅。
她没有这般女红手艺, 却特别喜欢绣得好的花样。
“几个灯罩而已, 我瞧瞧。”萧靖凑过来,他瞅着圆明园的电灯,心态和张嫣完全不一样。他微微皱起眉头, 辨认出来, “这几个灯罩上面绣着的美人图……江宁织造的手艺?”
借着灯光,皇上睁大眼睛,仔细地看着旁边的女子装扮。他甚至上手摸了一把姑娘的衣裳,惹得姑娘脸红:“这晚饭还没吃呢。”
萧靖:???
萧靖:我看你满脑子黄色废料。
他瞅着张嫣身上的旗装,夏天的料子很薄,做工很美。他看出来是绯红妆花云锦的料子,不是他小气, 不给老婆穿那么“一寸云锦一寸金”的好衣裳。而是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云锦不应该出现在张嫣的衣橱里头。
常在她这种身份不配啊。
“这件衣裳是谁给你的?”他摸了两把,到底没有把人家身上的衣裳扒拉下来。
“内务府送过来的,说是今年的夏装。”张嫣抬头去看他的神色, 敏感地想到是不是有人想害她?上辈子她当皇后的时候, 惯爱穿南京的云锦。如今她是答应, 是不是她不该穿这样的衣裳?
萧靖拉着她的手在长椅上歪了歪,他的心思转得快,大约是有人看张嫣得宠,便把外头的好东西送给她,以便结下人情。
内务府、包衣、云锦……
他嗤笑一声,还能是什么人呢。都说欠债的就是大爷,那些大爷最会拿着皇上的东西,来讨好皇上身边的女子。
他猜到是江宁织造,曹家。
他告诉张嫣:“他们送过来,你便收下吧。我等会儿赐你十几匹云锦,这下你做成衣裳,不会落人话柄。”
“是不是外面的人犯了很大的事情,大到要抄家的那种。他们送好东西给我,想要我说情?”张嫣玲珑心窍,猜得八九不离十,“可能还跟十四爷有关系。”
不然皇上那样抠门的人,他舍得带着弟弟一起住进来圆明园享受?
难道是因为他这个人孝顺母亲、关爱弟弟吗?
萧靖夸她:“嫣儿真聪明!确实跟十四有点关系。”
他细细解释给她听:“当年先帝下江南,是李家曹家接待的。先帝可没有自掏腰包住店的觉悟,每逢他到一处,皆是当地官员备上好酒好菜、金银珠宝一番上贡,哄得先帝十分欢喜。”
张嫣听闻过皇帝去江南一事,猜测到:“那么多人出门,起码得花个十几万银子?”
“如果只是十几万两白银,那便好解决了。我猜先帝几次下江南,前前后后起码花了有数百万两银。”萧靖数了数手指,“李家、曹家挪用库银来招待先帝,导致苏州、江宁亏空甚大。李家掌握的是苏州织造、曹家掌握的是江宁织造。而李家的当家人李煦的妹妹又嫁给当年曹家的家主曹寅。”
“他们这些做亲戚的官官相护?”张嫣小声地问。
都说江南富庶,如果这些人的家族在江南搞事,说是土皇帝都不为过。当官的肥得流油,苦的便是民间的百姓。
萧靖深呼吸一口气,继续说:“康熙五十六年,李煦和曹頫凑了八十几万两银子,送到京城还钱,当时先帝说李曹两家欠款之事如此算了结。但是李家和老八,我查到李家给老八送了五个瘦马……曹家也插了一只手……他们沆瀣一气。”
他的意思是江南的李曹两家人除了给朝廷还钱,有额外的银子送到八爷的手里?
小张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件事儿太大了。
“今年正月初十,我叫查弼纳下江南重新彻查李家还款一案。李家亏空白银三十八万两,家产约十二万八千七百五十五两抵除,尚亏空二十五万多两。李煦的家人妇孺在抄家之后移到京城居住,他们在京城有宅一间,有地十亩,仔细经营应当能吃上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