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养生系统(慢穿)(925)+番外
萧靖:“武曌是高宗皇帝死后,武后给自己取的名字。这位皇太后可了不得,自己称帝,当上女皇了。”
张嫣:!!!
她虽然有李治的记忆,但李治到死都不知道武后会称帝。武后拳打长安,脚踢洛阳,居然干倒一群李姓的宗室,将权力玩弄在股掌之中。
汉朝的吕太后虽然很猛,但没猛到武女皇这种地步。
张嫣发出惋惜的叹气声,好可惜哦,她没能一见武后的风采。她灵机一动,提笔在《热烈祝贺圣人喜添一子》对武氏的评语加上一句:特此嘉奖,以资鼓励。
萧靖:我从小学的三好学生奖状之后,再也没见过这两句话了。
算了。
他挺着肚子,认为自己完全能够承受这样的赞誉!
他怀孕那么辛苦,被表扬一下怎么了?被人吹两句彩红屁怎么了?
不被人嫉妒的是庸才,他宁愿承受狂风暴雨,都要站在张嫣的身边。
……
第一期《大唐周报》的内容定下来之后,郭家的书坊很快组织印刷。因为不知道市场行情如何,只印了五千份试水。
在长安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五千份是很少的。
一群穿着统一青色服装的小童,戴着刺绣“大唐周报”四字的帽子,在大街小巷高声唱着:“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卖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十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大唐周报》首日发售,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咯!”
“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圣人即将新添一子!”
十个铜板买两份报,相当于是五块钱一份报纸。这个价格,比后世是贵的。但对于纸张产量不高的古代环境来说,当真是物美价廉。
萧靖没打算靠卖报纸暴富。
十一二岁的小子歌声飞扬,清脆悦耳,很快成为长安一景。有好奇的人听到“圣人”二字,忍不住停下脚步,靠过来问:“这是周报?什么是《大唐周报》?”
“《大唐周报》是圣人组织弘文馆的老爷们编写的报纸,内容比邸报丰富多了。”卖报童摊出来一份报纸,一边向众人展示,“您可以认真瞧瞧,纸用的好,字又大,那么厚一份报纸,只要五文钱,完全就是赔本赚吆喝。书坊随便那本书,没有上百文,可是买不来的”
众人震惊:还有这等好事?
他们转念一想,皇帝家大业大,完全赔得起。旁人赔本做生意,他们是信不过的,但是圣人赔本做生意,这么好的大事,他们总得支持一下吧。
哼,才不是因为他们想占便宜呢。
“小哥,这是五文钱,给我来一份周报。”
“我也要买,我要两份!”
“不,我要三份,我先来的,隔壁的大娘别插队啊……”
长安城识字的人多,很快就有识货之人将卖报童围得水泄不通。卖报的小子背着好大一个挎包,里面装着报纸,他一手收钱,一手把报纸递出去,不忘抻两下,好让纸齐整一些。
他大声地喊:“莫慌,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我这里有足足一百份周报呢。”
众人:一百份哪里够啊?长安城人口可是破百万的!
不到一个小时,卖报童装着一大兜铜板,笑得眯起眼睛。更有富豪者,直接塞了一小角银子过来,说买报纸不用找钱了。
来得晚的人只能懊悔,问什么时候能再有周报。
“一周有七日,七日后会有新一期周报。”卖报童笑着说,“还是这条街,我负责卖报呢,不会走到别的地方去。”
“那敢情好!”
有人记在心里,盘算着下周同一时间过来蹲点。
卖报童抱着怀里的挎包,趁人不注意,赶紧溜了。小子跑得飞快,跑回去郭家书坊,跟老爷禀报,说报纸卖完了。
“还不到一上午,就卖完了?”
郭孝慎今日在书坊坐镇,听到卖报童的回复,笑得牙龈都露出来。他见圣人定的价格低,怕赚得不多。谁知卖报纸本是薄利多销,只要能有一毛钱的利,积少成多就很可观了。
这还不算日后的广告板块收入呢。
他从包里掏出来一把钱,道:“好小子,这三十个钱是你的,你拿回去吧,不用你干活了。下周记得来,莫要迟到了。”
“谢谢郭老爷,您是好人,日后会发达的。”
男孩说了一番讨喜的话,把钱塞到怀里,暗暗感激郭家老爷和当今圣人。干小半天能挣三十个钱的兼职,这是哪里来的美事?
小子觉得卖报一点儿都不苦,反而甜似蜂蜜。
只可惜周报一周才卖一次,不能日日都卖。
五千份《大唐周报》从卖报童的挎包里,很快被送到各式各样的人手中。有聪明的茶楼和酒楼老板,赶紧高价买来一份报纸,再请来识字的说书人,邀请人家在店里讲授报纸的内容。
往日里讲邸报,爱听的大官老爷们不少。
想来这个《大唐周报》,有官方背景,应该效果也不差。
很多买不到报纸,又想知道内容的郎君,约上好友一块儿去茶楼占座位。他们要上一壶好茶,再买两碟点心,立志要把报纸的内容听完才走。
他们好奇得劲呀,卖报的小子说头条新闻是圣人再得一子。
这是在奉旨八卦?
有趣,当真有趣极了。
说书人黄鹤清了清嗓子,做了一个潇洒的开场动作,场子顿时安静下来,旁人的说话声小了。他把报纸一扬,朗声道:“今日新到的《大唐周报》,第一篇《热烈祝贺圣人喜添一子》,喜事,大喜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