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你看,上天都不要我们断(24)

作者: 三元里 阅读记录

可惜就是易碎,刚开始用树胶的,后来长大了,自己悄悄买了真正陶制的,吹起来完全不一样。

“我给大家来一曲吧。”何乐为笑嘻嘻地取出自己的陶笛,吹出来的曲子还挺像模像样,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摄影师蠢蠢欲动,当何乐为拿出陶笛的时候,他呼吸都快了,有种突然发现感兴趣的人跟自己有着同样爱好的激动感。

但真正说是爱好,也算不上,他只是小时候学过,但是能跟何乐为学同一样乐器的事实,让他极度兴奋。

“我、我可以试试吗?”

何乐为听见声音,认出是一直跟拍的摄影师,他大方道:“可以啊,随便试。”

摄影师立刻把摄像机转交给其他人,接过何乐为手中的陶笛就要往嘴里塞。

陈政年啧了声,给他递张纸巾,“擦干净。”

忒讲究了,我们陈医工,何乐为在心中腹诽,嘴上忙说:“我不介意的。”

“别人介意。”陈政年呛他。

摄影师心里大呼他也不介意啊,但面对学长极具压力的视线,还是老老实实擦干陶嘴,沉痛地给大家吹一曲。

许久没吹,加之何乐为在面前,摄影小哥紧张得不行,吹错好几个音,每错一次大家都笑。

害人更慌,手指都在颤抖,何乐为听出来音乐又飘又颤,忍俊不禁,不过还是认真地鼓励他:“你可以的,吹得很不错啦,加油!”

收到鼓舞,曲子顿时流畅许多,摄影师吹完特别期待得看着何乐为。

何乐为感觉到大家在等他的评价,于是拍起一串海豹式鼓掌:“很棒很棒。”

与隔壁面无表情的陈政年形成鲜明对比。

摄影师得到认可,很是骄傲,连带着脚步都轻飘飘的,还陶笛时不知道拌到什么东西,突然往何乐为身上扑。

完全不知情的小瞎子还笑得跟朵花似的,哪知道下一秒猛地被辣手摧花、连根拔起,然后撞进一堵开满薄荷叶的墙里。

都没来得及反应,就是“哐当”一阵,陶瓷碎得满地狼藉。

何乐为眨巴眼睛,木讷地想要挪出薄荷花墙,又被枝叶缠住,“别动,地上全是碎片。”

摄影小哥一个劲地给何乐为道歉,头都埋进地里去了,狼狈地蹲在地下收拾残局。

“我给你赔个新的。”那人说。

何乐为晃晃脑袋,“不用了,没受伤吧?”

摄影师说没有,何乐为便松口气,只要没人受伤就好,陶笛坏了就坏了吧。

然而摄影师面对何乐为的宽容更加内疚,表示无论如何也要赔偿,“我请你吃饭吧,你不答应,我晚上没法好好睡觉了。”

何乐为笑着说好,嘴唇扬起的弧度让人觉得过于尖锐了,炽热又带着不容忽视的刺眼,陈政年忽然不愿意看他。

毁灭欲铺天盖地,只希望这笑容消失,越快越好。

小瞎子当然不察,还傻乎乎地为即将交新朋友而高兴。

原来何乐为对谁都是一样的,这个认知让陈政年有一丝不快,但马上又被困惑压下去。

何乐为和谁好,跟他有什么关系?

陈政年不需要朋友,更不需要没有利用价值的朋友。

是的,就是这样。

可当今天的拍摄任务完成,送何乐为从医院回家的途中,经过乐器店,陈政年给他挑了一只陶笛。

连同那只写着“樂”字的陶杯一起拿给对方。

陈政年不再去深究原因,就这么做了,也许根本就没有理由。

回到室外拍摄部分,直接变成对何乐为就诊的真实记录,因为在医院,大家不好一块儿去,于是与主角稍微能攀上关系的陈政年成了代表。

他掌镜的技术着实算不上好,晃来晃去的,又没耐心,拍了一段就算完成。

季晓茜只能压着他在第三部 分补回来。

拍摄纪录片的目的一方面是向大家展现残疾人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是呼吁大家共同参与到助残活动中来。

那么后一个目的就需要志愿者的加入,教大家如何去帮助残疾人,以及科普一些助盲的正确方式,这也就是第三部 分的拍摄重点。

本来还没定好的人选因为陈政年的玩忽职守一下有了着落,季晓茜在群里@了他五次:“就你了,出镜志愿者。”

何乐为还不知道自己的朋友被定为出镜者,在第三部 分拍摄那日的前夕很高效地收到了陈政年发来的音频。

专业的播音腔调和准确捕捉感情的能力,在cv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X”的业务能力还是那么强,每念一个字都拨乱何乐为的心弦。

不过听着,脑海里却好几次浮现陈政年的声音,太像了。

“X”跟陈政年的音色几乎没有差别,最大的不同大概是“X”总是感情丰盈,而陈政年的声音,像冬日里穿过枯枝的寒风。

只是简单的起伏,没有情感。

即便这样,音频缓缓播放期间,何乐为依旧不可避免地设想如果是陈政年,会怎样表述这首诗,“热爱生活”会不会变成“冷漠生活”。

想到这,他“噗呲”一乐,是陈政年能干出来的事。

很快,“陈政年”的名字就代替了脑海里的“X”,原本只是声音,后面化成薄荷味和干燥的掌心,何乐为感觉脸皮烫烫的。

不知道怎么回事,他把音频关掉,也没有好转。

这种感觉一直维持到入睡,第二天被生物钟唤醒,睁开眼发觉裤子湿湿的。

二十二岁了,又不是青春期少男,真是要人老命。

何乐为做贼那样把裤子洗了,弄出一身汗,又把衣服换掉。

上一篇: 噩梦傀儡师[无限] 下一篇: 春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