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金榜后震惊了(159)
太子桓倾泻心中的愤懑,这一瞬,从未像今日这般痛快淋漓!
他还要说!
"倘若,我接受皇位,守不住京城呢?" 太子桓凄楚地笑起来,"是不是,我赵桓还会背负千古骂名?! 我一堂堂太子,竟然连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抉择......?! 我不要,不要再受你们的摆布!"
郓王楷蓦然扬唇,似乎等到了该来的结果,手一松,宝剑滑落。
"皇兄...... 我从未恨过你,反而,我曾经时刻冀望,能够得到你的谅解......"
一声皇兄极为悲切,郓王楷噙住泪水:"倘若,皇兄真心接纳皇位,我赵楷,我的这条命,属于你,属于大宋江山,我定当陪皇兄一同守护社稷,万死不辞!"
太子桓万万没料到这个忽如其来的转变,逐渐冷静。
郓王楷指向落在地面的长剑:"皇兄你愿不愿意,从今往后,我们的剑,共同对着那些正在踏破我们国土的金人!"
.
#新帝清肃,徽宗潜逃#
宣和七年二十四日,赵桓继位,是为钦宗,御垂拱殿召见群臣。
徽宗成为太上皇,被尊为教主道君皇帝,退居龙德宫。
改元靖康。
良久以来,佞臣当道,如今新主就位,正是肃清朝堂的良机。太学生陈东率其徒上书,言辞愤切:"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六贼一词既出,朝堂大震。
徽宗的退位,让围绕在其身旁的宠臣失去靠山,各个人心惶惶。
钦宗赵桓论功行赏,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 吴敏知枢密院事; 王昂也被委于重任,提为尚书左丞。此番,赵桓没有报复郓王赵楷,而是摈弃私怨,让他继续掌管皇城司,同仇敌忾,共守京城。
金军那边,郭药师的倒戈,幸好王昂早就知道,之前已分散他的兵力,途中除掉了他。
还有京城西北处的牟驼冈,乃天驷监牧养之地,战马两万匹,还有众多草料,在王昂的策略下,这回总算没有落入金军手中。
不过,金军愈渐逼近。
身为宰执的白时中、李邦彦惶恐不安,劝钦宗暂且避一避,甚至思量迁都之举。
"陛下万万走不得!" 李纲全心主战,险些又要刺臂血书,"大宋宗庙社稷、百万都民皆在京城,陛下怎能离开?! 当务之急,乃加固城防,厉兵秣马,等待勤王之师!"
王昂鼎力支持,言道:"金人的西路军受阻在太原,现下,完颜宗望率东路军五六万人,渡过黄河,孤军深入,所携粮草不多。我们这边,城内六七万禁军,城外,种师道都统率十万西军正在火速赶来,还有数万各路勤王之师,少之也有二十万! 届时对金军内外夹攻,定能大胜!"
"对,且要打得他们丢盔弃甲,一蹶不振!" 李纲十分认同,与王昂相视一笑。
张焘也在,成为李纲的副手。
国家昏乱,有忠臣。张焘一直记得王昂留给他的话。
如今,忠良之臣不再孤掌难鸣。
"我们诱敌深入,随后包抄金军,封其绝路!" 王昂指着地图,商量可行策略。
李纲赞同:"还有,太原那边,已派遣就近的勤王军马速去支援,务必挡住金人的西路军。"
"前年西夏向金称藩,留守边疆的宋军也需多加防范,以免西夏捉襟见肘,乘虚而入。"
王昂所知的领先敌军好几步,足以运筹帷幄。
重生后,对于靖康战事的重要失误,王昂每时每刻都在沉谋研虑,推演过无数次。长路漫漫,仕途险阻,他有过失算,险些丢掉性命,但从未失去希望。
终于,最为关键的时刻来临!
曾经,第一次京城保卫战,金军没能攻破城门,然而大宋朝廷懦弱,与金割地求和。绝不可!
主战派李纲后来被主和派贬黜出京。绝不可!
出尔反尔的金军必将卷土重来!
第二次京城保卫战时,那位兵部尚书、同知枢密院的孙博,竟会天真地相信一位道士的胡言乱语,招募八字符合六甲之人,让那些七千"神兵天将"出击金兵,当日,京城被攻陷!
更可悲的是,钦宗受迫,屡屡忍辱前去金营商谈。万万不可!
每次和议,金人索要的金帛,竭尽天下之财; 索要的割地,皆是国之屏障。
可最终呢……?
还是国破家亡!
对于王昂和李纲这些主战派的言辞,李邦彦等人不断质疑,急得团团转:"万一抵挡不住?为了陛下的安危,还是请陛下暂且……"
"住口!" 钦宗赵桓喝断话,眸光扫向四周臣子。
"朕心意已决,誓死守城,谁若再敢说逃,斩!"
今上像似完全变了个人,从那位优柔寡断、谨小慎微的太子,变得果断坚毅。
一个真正的帝王。
赵桓握住佩在腰间的宝剑:"朕绝不向金人割地议和! 朕要的是,打到他们主动求和!"
郓王楷眸光流转,看向钦宗:"陛下,臣等必生死相随!"
终于。
王昂欣然微笑。
现下,还有一桩十分要紧之事!
.
有一位最想逃离京城。
太上皇徽宗准备去亳州太清宫烧香,选了个适合出行的黄道吉日,正月初四。
不过初三,徽宗就迫不及待地携着皇后妃嫔等人离开皇宫,打算夜出通津门乘舟而行,因为过于仓促,随行的大臣仅有蔡攸及内侍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