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金榜后震惊了(78)
王楚嫣不糊涂,知道他一直有些神秘莫测,似乎藏着什么极大的秘密……
因为抗洪有功,王昂赢得徽宗的好感,又得了个集英殿修撰的贴职。东水门百姓也都对王昂感恩戴德,王楚嫣本该高兴,可是眼见夫君日益憔悴,心痛却无法过问。
.
不久,李纲在离京之前,最后一次来王府做客。
这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王楚嫣为他们备上最好的酒水与食物,时隔一年,依旧是在花木葱郁的庭院里,王昂,李纲,张焘三人皆穿戴文士白襕皂帽,汇在一起。
他们这身洁净素简的衣装仿若他们不变的初心,文人最在乎的清白德行,俯仰于天地之间。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李纲丝毫没有颓败的神色,反而眸光明亮,豁然笑道:"夫子曾说,四十不惑,我现今三十有八,快至不惑之年。光阴飞逝,我入仕也快十年了,几经起伏,幸好至今问心无愧。"
张焘禁不住抹眼泪:"这回我算是看清了,如今官家只爱听那些阿谀奉承,受不了任何逆耳忠言。想当年,官家刚登基时,也曾广开言路,招纳良才,勤俭有加,被誉为难得的明君,可如今他受佞臣围绕,却不自知……" 张焘气闷饮酒,幽叹道,"经过这次洪灾,朝堂又将一轮换官,我只恨自己人微言轻。"
李纲早就洞悉这些朝堂风云,借用古言,缓缓说道:"天下治乱,在君子小人用舍而已。小人之党日胜,则君子之类日退,难以弭乱而图治。而今朝堂如是,难以施展抱负。"
王昂缄默,向友人敬酒。
身旁那树灼灼绽放的紫薇,越发衬得他白衣清逸,俊美寂寥的容颜显得与这凡世格格不入,他默默地饮了好几杯,似乎被贬官出京的那人是他。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忽然,王昂低吟。
李纲心领神会,苦涩地笑了笑:"黄庭坚的这句诗,我算是真正感同身受了。" 他看了看在旁吞声饮泣的张焘,转而对王昂说道,"叔兴兄,子公还未饱经世故,性子又过于温良,往后,拜托你替我照顾好他。"
张焘一听,抬袖掩面,越发唏嘘不已。
王昂扶了扶张焘的肩膀,朝李纲颌首:"必然的事,伯纪兄请放心。"
少顷,李纲起身屹立,若松若竹,若巍峨高山,"来,这一杯,就敬历代为国鞠躬尽瘁的忠臣们,敬所有为社稷辛劳而默默无闻的黎民百姓,也愿我们大宋江山,千秋万载!"
.
宣和元年,六月,李纲离开京城。
王昂前去送行,李纲的其他好友,许翰、孙傅、吴敏等人也前来相送。
临行前,李纲蓦然回首。
青天白云之下,远处是金钉朱漆的宫门,高耸的围墙镌镂龙凤飞云,里面便是雄伟庄严的皇宫。虽然离得不远,可是,一线之隔,高墙之内与外界却有着云泥之别。
彼时李纲的眼底泛起波澜,抬手正了正衣冠,今日他依旧白襕儒巾,赤胆忠心,朴实如初,他对着远处的皇宫默默一拜,随后郑重地朝友人们作别。
此去一别,便是经年,不知何时再能踏上这座锦绣繁华却也暗潮汹涌的皇城。
这里承载着多少有识之士的寄托,却也破灭过一个又一个热血忠诚的理想......
李纲转身,就在登向马车之际。
"李伯纪,等等!"
远处传来呼号,飞马快鞭,渐近时,一道年轻英俊的身影从马背跃下,步履如飞地跑来。
看清来者的那一瞬,李纲坦荡的神情掀起波涛。
"太子殿下!" 李纲疾步上前拜见。
太子赵桓刹住步伐,扶他起身,清秀的眉眼满是哀伤,哽咽道:"幸好,你还在,我险些来迟了……"
王昂与其他众人旋即拜过太子,返身退去,留太子与李纲互述离别。
……
后来,有传言从东宫流出,说太子得知李纲遭贬官时,忙不迭地去到今上的寝宫恳求他收回成命,反而被今上怒叱一顿。回宫后,太子泄愤砸坏许多器皿,之后愈发寡言少语,当他得知李纲进谏那次还在朝堂上夸赞他勤俭慎重的品行时,太子更是窝在房里暗自饮泣,他让人暗中抄了一份李纲进谏的"论水章疏"珍藏起来,几番诵忆。
并提笔。
秋来一凤向南飞。
这句是太子赵桓为李纲所写的诗。
……
至于李纲,他从汴京一路南下,路过临平时,作了一首诗寄回给京城友人们。
收到来信时,王昂如获至宝,喜道:"伯纪兄来信了!"
"啊,快打开看看!" 王楚嫣旋即走来,倚在王昂身旁,与他一同细细品阅。
[初到临平见山]
我见青山若故人,峰峦照眼自相亲。只应今日爱山意,便是他时傲世因。
点缀白云春缥渺,萦回绿水晚奫沦。君恩若许归田里,定卜山间老此身。
读罢,俩人久久沉浸。
所谓以文识人,李纲果真一身浩然正气,铮铮铁骨,生性乐观。
王楚嫣思忖:"不过这首诗,怎么让人感觉,李公子似乎心生归隐之意?"
王昂耐人寻味地说道:"他迟早会回来,有朝一日,大宋最需要的人,李伯纪既是其一。"
王楚嫣莞尔一笑,抬手抚摸他略微圆润了些的脸颊:"叔兴不也是么?无论如何,你是我最重要的人。"
王昂微微挽唇,朝她凝眸:"对于我,这就足够了。"
第46章 求子 行夫妻之事时,重在……